视频链接:BERT 论文逐段精读【论文精读】_哔哩哔哩_bilibili
BERT: 近 3 年 NLP 最火
CV: 大数据集上的训练好的 NN 模型,提升 CV 任务的性能 —— ImageNet 的 CNN 模型
NLP: BERT 简化了 NLP 任务的训练,提升了 NLP 任务的性能
BERT 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使用了哪些 NLP 已有的技术和思想?哪些是 BERT 的创新?
01:34
BERT: 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pre-training: 在一个大的数据集上训练好一个模型 pre-training,模型的主要任务是用在其它任务 training 上。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深的双向 transformers
language understanding: 更广义,transformer 主要用在机器翻译 MT
BERT: 用深的、双向的、transformer 来做预训练,用来做语言理解的任务。
作者:Google AI Language,写作时间短(几个月),大佬大佬
03:14
新的语言表征模型 BERT: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基于 ELMo
Transformers 模型的双向编码表示
与 ELMo 和 GPT 不同,BERT 从无标注的文本中(jointly conditioning 联合左右的上下文信息)预训练得到 无标注文本的 deep bidirectional representations
pre-trained BERT 可以通过加一个输出层来 fine-tune,在很多任务(问答、推理)有 SOTA 效果,而不需要对特定任务的做架构上的修改。
GPT unidirectional,使用左边的上下文信息 预测未来
BERT bidirectional,使用左右侧的上下文信息
ELMo based on RNNs, down-stream 任务需要调整一点点架构
BERT based on Transformers, down-stream 任务只需要调整最上层。
GPT, down-stream 任务 只需要改最上层。
摘要第一段:和哪两篇工作相关,区别是什么?
BERT 是在 GPT 和 ELMo 的基础上的改动。
摘要第二段:BERT 的好处
simple and empirically powerful, 11 NLP 任务的SOTA, 绝对精度 + 相对精度(比别人好多少)
摘要写法:
第一段:我和另外 2 篇相关工作的区别,改进在哪里?
第二段:我的结果特别好,好在什么地方?
Note: BERT 论文写作好 --> 经典
工作质量:创新性、效果好 --> 经典
08:02
导言第一段:本篇论文关注的研究方向的一些上下文关系
Language model pre-training 可以提升 NLP 任务的性能
NLP任务分两类:sentence-level tasks 句子情绪识别、两个句子的关系; token-level tasks NER (人名、街道名) 需要 fine-grained output
NLP 预训练很早之前存在,BERT 使 NLP 预训练 出圈了。
导言第二段:摘要第一段的扩充
pre-trained language representations 两类策略:
基于特征的 ELMo (构建和每一个下游任务相关的 NN 架构;训练好的特征(作为额外的特征) 和 输入 一起放进模型)
基于微调参数的 GPT
所有的权重参数根据新的数据集进行微调。
介绍别人工作的目的:铺垫自己方法的好
ELMo 和 GPT 预训练时 使用 unidirectional langugage model,使用相同的目标函数
语言模型是单向的、预测未来。不是给第 一句、第三句,预测第二句
导言第三段:
当前技术的局限性:标准语言模型是 unidirectional 单向的,限制了模型架构的选择。
GPT 从左到右的架构,只能将输入的一个句子从左看到右。句子情感分类任务:从左看到右、从右看到左 都应该是合法的。
token-level tasks:问答 qa 看完整个句子选答案,不是从左往右一步一步看。
如果能 incorporate context from both directions 看两方向的信息,能提升 任务性能。
相关工作的局限性,+ 解决局限性的想法 -- > 导言第四段: 如何解决?
BERT 通过 MLM 带掩码的语言模型 作为预训练的目标,来减轻 语言模型的单向约束。inspired by the Close task 1953
MLM 带掩码的语言模型做什么呢?
每次随机选输入的词源 tokens, 然后 mask 它们,目标函数是预测被 masked 的词;类似挖空填词、完形填空。
MLM 和 standard language model (只看左边的信息)有什么区别?
MLM 可以看 左右的上下文信息, pre-train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 的基础。
BERT 除了 MLM 还有什么?
NSP: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判断两个句子是随机采样的 or 原文相邻,学习 sentence-level 的信息。
文章 3点 贡献:
14:25
1 bidirectional 双向信息的重要性
GPT 只用了 unidirectional 信息;另外 Peter 2018 把从左看到右 和 从右看到左的模型独立训练 + shallow concatenation 拼在一起;BERT 在 bidirectional pre-training 的应用更好
2 BERT 首个 微调模型,在 sentence-level and token-level task效果好
好的预训练模型,不用对特定任务做一些模型架构的改动
3 BERT 开源,随便用。
15:14
近期实验表明,非监督的预训练模型很好,low-resource 任务也能享受 benefit from 深的神经网络。
本文贡献:拓展前任的结果到 deep bidirectional architectures,使同样的预训练模型能够处理大量的 NLP 任务
本文故事:
2个相关工作:ELMo 用了 bidirectional 信息,但架构 RNN 老;GPT 架构 Transformer 新,但只用了 unidirectional 信息。
BERT = ELMo 的 bidirectional 信息 + GPT 的新架构 transformer
How?
Language model 任务: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完形填空。
写作:两个算法的结合,主要工作 -- 证明 双向有用
A + B 缝合工作 or C 技术解决 D 领域的问题,不要觉得想法小、不值得写出来;简单朴实的写出来。简单好用 说不定会出圈
2.1 Unsupervised Feature-based approaches
非监督的基于特征表示的工作:词嵌入、ELMo等
2.2 Unsupervised Fine-tuning approaches
非监督的基于微调的工作:GPT等
2.3 Transfer Learning from Supervised Data
在有标号的数据上做迁移学习。
NLP 有标号 的大数据集:natural language inference and machine translation
CV做的还不错,ImageNet 训练好、再做迁移。
NLP 表现不那么好:CV 和 NLP 任务的区别,NLP 数据的不足。
BERT 的作用:
NLP 中,在无标号的大量数据集上训练的模型效果 > 有标号、但数据量少一些的数据集上训练效果
CV 采用 BERT 的想法嘛?
Yes,在大量无标号的图片上训练的模型,可能比 有标号的 ImageNet 百万图片 效果更好。
18:37
BERT 有哪两步?预训练 + 微调
pre-training: 使用 unlabeled data 训练
fine-tuning: 微调的 BERT 使用 预训练的参数 初始化,所有的权重参数通过 下游任务的 labeled data 进行微调。
每一个下游任务会创建一个 新的 BERT 模型,(由预训练参数初始化),但每一个下游任务会根据自己任务的 labeled data 来微调自己的 BERT 模型。
预训练和微调不是 BERT 的创新,CV里用的比较多。
作者关于预训练和微调的介绍 好吗?
好!如果假设读者都知道论文的技术,而只一笔带过(给Ref),不太好。论文写作要自洽,简单的说明就好,避免读者不知道预训练和微调,增加理解文章的障碍。
图 1 预训练 + 微调
20:07
预训练的输入:unlabelled sentence pair
训练 BERT 的权重
下游任务:创建同样的 BERT 的模型,权重的初始化值来自于 预训练好 的权重。
MNLI, NER, SQuAD 下游任务有 自己的 labeled data, 对 BERT 继续训练,得到各个下游任务自己的的 BERT 版本。
Model Architecture
20:49
multi-layer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 encoder
一个多层双向 Transformer 的解码器,基于 transfomer 的论文和代码。
写作:第三章这里不讲可以;在第二章相关工作做一定的介绍, i.e., L H
模型调了哪 3 个参数?
L: transform blocks的个数
H: hidden size 隐藏层大小
A: 自注意力机制 multi-head 中 head 头的个数
调了 BERT_BASE (1亿参数)和 BERT_LARGE
(3.4亿参数)
Large 模型 层数 L 翻倍 12 -- 24;宽度 H 768 -- 1024
BERT 模型复杂度和层数 L 是 linear, 和宽度 H 是 平方关系。
因为 深度 变成了 以前的两倍,在宽度上面也选择一个值,使得这个增加的平方大概是之前的两倍。
H = 16,因为每个 head 的维度都固定在了64。因为你的宽度增加了,所以 head 数也增加了。
BERT_base 的参数选取 和 GPT 差不多,比较模型;BERT_large 刷榜。
超参数换算成可学习参数的大小,transformer架构的回顾
23:22
可学习参数的来源:嵌入层 30k * H、transformer块 L * H^2 * 12
嵌入层: 输入是词的字典大小 30k,输出是 H
参数:30k (字典大小) * H (hidden size)
嵌入层的输出会进入 transformer 块。
transformer blocks(H^2 * 12): self-attention mechanism (H^2 * 4)+ MLP(H^2 * 8)
self-attention mechanism 本身无可学习参数;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 要对 q, k, v 做投影,每一次投影维度=64 --> A * 64 = H。
每一个 q, k, v 都有自己的投影矩阵,合并每个 head 的投影矩阵 --> q, k, v 分别的 H * H 矩阵。
得到输出后还会有一次 H * H 的投影。
Transformer block 里的 self-attention 可学习参数 = H^ 2 * 4
MLP 的 2个全连接层:
第一个全连接层输入是 H,输出是 4 * H;
第二个全连接层输入是 4 * H,输出是 H。
每一个参数矩阵大小 H * 4H,MLP 中的可学习参数 H^2 * 8
一个 transformer block 的参数量 H^2 * 12,L 个 blocks,L * H^2 * 12
25:42
下游任务有处理一个句子 or 处理 2 个句子,BERT 能处理不同句子数量的下游任务,使输入可以是 a single sentence and a pair of sentences (Question answer)
a single sentence: 一段连续的文字,不一定是真正上的语义上的一段句子,它是我的输入叫做一个序列 sequence。
A "sequence" 序列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两个句子。
BERT 的输入和 transformer 区别?
transformer 预训练时候的输入是一个序列对。编码器和解码器分别会输入一个序列。
BERT 只有一个编码器,为了使 BERT 能处理两个句子的情况,需要把两个句子并成一个序列。
BERT 如何切词?
26:35
WordPiece, 把一个出现概率低的词切开,只保留一个词出现频率高的子序列,30k token 经常出现的词(子序列)的字典。
否则,空格切词 --> 一个词是一个 token。数据量打的时候,词典会特别大,到百万级别。可学习的参数基本都在嵌入层了。
BERT 的输入序列如何构成? [ CLS ] + [ SEP ]
27:30
序列开始: [ CLS ] 输出的是句子层面的信息 sequence representation
BERT 使用的是 transformer 的 encoder,self-attention layer 会看输入的每个词和其它所有词的关系。
就算 [ CLS ] 这个词放在我的第一个的位置,他也是有办法能看到之后所有的词。所以他放在第一个是没关系的,不一定要放在最后。
区分 两个合在一起的句子 的方法:
每个句子后 + [ SEP ] 表示 seperate
学一个嵌入层 来表示 整个句子是第一句还是第二句
[ CLS ] [Token1] …… [Token n] [SEP] [Token1'] …… [Token m]
28:30
每一个 token 进入 BERT 得到 这个 token 的embedding 表示。
对于 BERT,输入一个序列,输出一个序列。
最后一个 transformer 块的输出,表示 这个词源 token 的 BERT 的表示。在后面再添加额外的输出层,来得到想要的结果。
29:12
For a given token, 进入 BERT 的表示 = token 本身的表示 + segment 句子的表示 + position embedding 位置表示
图 2 BERT 嵌入层
一个词源的序列 --> 一个向量的序列 --> 进入 transformer 块
Token embeddings: 词源的embedding层,整成的embedding层, 每一个 token 有对应的词向量。
Segement embeddings: 这个 token 属于第一句话 A还是第二句话 B。
Position embeddings: 输入的大小 = 这个序列最长有多长? i.e., 1024
Position embedding 的输入是 token 词源在这个序列 sequence 中的位置信息。从0开始 1 2 3 4 --> 1024
BERT input representation = token embeddings + segment embeddings + position embeddings
BERT 的 segment embedding (属于哪个句子)和 position embedding (位置在哪里)是学习得来的,transformer 的 position embedding 是给定的。
BERT 关于 pre-train 和 fine-tune 同样的部分 == end
3.1 Pre-training BERT
30:49
预训练的 key factors: 目标函数,预训练的数据
Task 1 MLM
为什么 bidirectional 好? MLM 是什么?完形填空
由 WordPiece 生成的词源序列中的词源,它有 15% 的概率会随机替换成一个掩码。但是对于特殊的词源不做替换,i.e., 第一个词源 [ CLS ] 和中间的分割词源 [SEP]。
如果输入序列长度是 1000 的话,要预测 150 个词。
MLM 带来的问题:预训练和微调看到的数据不一样。预训练的输入序列有 15% [MASK],微调时的数据没有 [MASK].
15% 计划被 masked 的词: 80% 的概率被替换为 [MASK], 10% 换成 random token,10% 不改变原 token。但 T_i 还是被用来做预测。
80%, 10%, 10% 的选择,有 ablation study in appendix
unchanged 和 微调中的数据应该是一样的。
Task 2 NSP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33:25
在问答和自然语言推理里都是句子对。
如果 BERT 能学习到 sentence-level 信息,很棒。
输入序列有 2 个句子 A 和 B,50% 正例,50%反例
50% B 在 A 之后,50% 是 a random sentence 随机采样的。
正例:这个人要去一个商店,然后他买了一加仑的牛奶。IsNext
反例:这个人去了商店,然后企鹅是一种不能飞的鸟。NotNext
flight ## less, flightless 出现概率不高,WordPiece 分成了 2 个出现频率高的子序列,## 表示 less 是 flightless 的一部分。
Pre-training data
34:59
2 个数据集:BooksCorpus (800 M) + English Wikipedia (2500 M)
使用一篇一篇文章,而不是随机打断的句子。 a document-level corpus rather than a shuffled sentence-level corpus
transformer 可以处理较长的序列,一整个文本的输入,效果会好一些。
3.2 Fine-tuning BERT
35:33
用 BERT 做微调的一般化的介绍。
BERT 和一些基于encoder-decoder的架构为什么不一样?transformer 是encoder-decoder。
整个句子对被放在一起输入 BERT,self-attention 能够在两个句子之间相互看。BERT 更好,但代价是 不能像 transformer 做机器翻译。
在encoder-decoder的架构,编码器看不到解码器的东西。
BERT 做 下游任务
36:09
根据下游任务,设计我们任务相关的输入和输出。
好处:模型不怎么变,加一个输出层 softmax 得到 标号 label
怎么样把输入改成想要的句子对?
有两个句子的话,当然就是句子 A 和 B。
只有一个句子的话,要做句子分类的话, B 没有。根据下游任务的要求,要么是 [CLS] representation is fed into an output layer for classification 拿到第一个词源 [CLS] 对应的输出做分类 such as entailment or sentiment analysis,或者是 the token representations are fed into an output layer for token-level tasks 拿到对应那些词源的输出做 sequence tagging or question answering 输出。
微调比预训练便宜。TPU 1 hour, GPU a few hours.
Section 4 具体对每一个下游任务是怎么样构造输入输出
7实验
37:14
4.1 GLUE Gene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Evaluation
多个数据集
sentence-level tasks
[CLS] 的 BERT 输出表示 + 一个输出层 W,softmax 分类得到 label
log(softmax(CW^T)
表1 是 BERT 在 分类任务的表现
4.2 SQuAD v1.1
Standford Question Answering Dataset
38:14
QA 问答:给一段文字,问一个问题,摘录答案。--> 判断答案的开始和结尾。
对每个词源 token,判断是不是答案的开始or结尾
学 2 个向量 S 和 E,分别对应这个词源 token 是答案开始词的概率 和 是答案结尾词的概率。
具体计算 每个 token 是答案开始的概率,结尾词类似 E。
S 和 第二句话的每个词源 token 相乘 + softmax,得到归一化的概率。
P_i = e ^ ( S * T_i ) / \sigma_j ( e ^ ( S * T_j ) )
本文微调时,数据扫三遍,epochs = 3, lr = 5e-5, batch_size = 32
大家实验发现:用 BERT 做微调的时候,结果非常不稳定。同样的参数,同样的数据集,训练 10 遍,variance 方差特别大。
其实很简单,epochs 不够,3 太小了,可能要多学习几遍会好一点。
adam 的不完全版 在长时间训练的 BERT 没问题,训练时间不够,需要 adam 的完全版。
4.3 SQuAD v2.0 表现也很不错
4.4 SWAG
40:18
Situations With Adversarial Generations 判断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BERT 和之前的训练没多大区别,效果好。
总结:BERT 在不一样的数据集上,用起来很方便,效果很好。
输入表示成“一对句子的形式”,最后拿到 BERT 对应的输出,然后加一个输出层 softmax,完事了。
BERT 对 NLP 整个领域的贡献非常大,有大量的任务用一个相对简单、只改数据输入形式和最后加一个输出层,就可以效果很不错。
5 Ablation studies
40:59
看 BERT 每一个组成部分的贡献。
没有 NSP
LTR 从左看到右(无 MLM ) & 没有 NSP
LTR 从左看到右(无 MLM ) & 没有 NSP + BiLSTM (从ELMo来的想法)
去掉任何一个组成部分,BERT的效果都会有打折,特别是 MRPC。
5.2 Effect of Model Size
41:39
BERT_base 110 M 可学习参数
BERT_large 340 M 可学习参数
NLP界认为 模型越大,效果越好。BERT 首先证明了大力出奇迹,引发了模型“大”战
现在:GPT-3 1000 亿可学习参数
5.3 Feature-based Approach with BERT
42:31
没有微调的 BERT,将pre-trained 得到的 BERT 特征作为一个静态的特征输入,效果没有 + 微调好
卖点:用 BERT 需要微调。
8评论
42:52
写作:
先写 BERT 和 ELMo (bidirectional + RNN)、GPT (unidirectional + transformer) 的区别
介绍 BERT 模型
BERT 实验设置、效果好
结论突出 'bidirectional' 贡献
文章 1个卖点,容易记。
但 BERT 是否要选择 'bidirectional' 双向性呢?
可以写,但也要写 双向性带来的不足是什么?
选择有得有失。
GPT 用的是 decoder
BERT 用的是 encoder,不好做generative tasks:机器翻译、文本摘要。
分类问题在 NLP 更常见。
NLP 研究者喜欢 BERT,较容易的应用在 NLP 中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BERT,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 大家对 DL 的期望
训练一个很深、很宽的模型,在一个很大的数据集上预训练好;训练好的模型参数可以解决很多小的问题,通过微调提升小数据集上的性能。
这个模型拿出来之后可以用在很多小的问题上,能够通过微调来全面提升这些小数据上的性能。这个在计算机视觉里面我们用了很多年了。
BERT 把 CV 的套路搬到了 NLP,1个3亿参数的模型,展示:模型越大、效果越好。大力出奇迹。
为什么 BERT 被记住?
BERT 用了 ELMo, GPT 更大的训练数据集,效果更好;BERE 也被更大的训练数据集和更大的模型超越。
BERT 的引用率是 GPT 的 10 倍,影响力 ✔
作者:BeBraveBeCurious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068934?from=note 出处: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