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动手学深度学习 PyTorch版》李沐深度学习笔记(神经网络卷积池化)

第一章 卷积层

1.对全连接层使用平移不变性(核不变)和局部性得到卷积层
2.卷积层将输入和卷积核进行交叉相关(卷积其实是交叉相关的180°翻转),加上偏移后得到输出
3.核矩阵和偏移是可学习的参数(核也在动态更新)
4.核矩阵的大小是超参数
5.全连接层权重会随着输入的变大会变得超级大,卷积不会产生这个问题
(含有全连接层的网络输入数据的大小应该是固定的,这是因为全连接层和前面一层的连接的参数数量需要事先确定,不像卷积核的参数个数就是卷积核大小,前层的图像大小不管怎么变化,卷积核的参数数量也不会改变,但全连接的参数是随前层大小的变化而变的,如果输入图片大小不一样,那么全连接层之前的feature map也不一样,那全连接层的参数数量就不能确定, 所以必须实现固定输入图像的大小。)
6.计算输出的高度核宽度:输出的高度=输入的高度-核的高度+1 输出的宽度=输入的宽度-核的宽度+1
7.输出的高度=向下取整(输入的高度-核的高度+填充的高度+步幅)/步幅 输出的宽度=向下取整(输入的宽度-核的宽度+填充的宽度+步幅)/步幅
8.填充一般设置为核-1 这样能保证输入和输出的大小相等 步幅的选择是因为计算量太大了进行的约束
9.Googlenet核心设计:使用小的卷积核
10.底层可以使用大的卷积核 上边一般还是使用3*3的卷积核

第二章 卷积层中的多输入多输出通道

1.一般多个输入通道,输出通道一般只有一个
2.我们可以有多个三维卷积核,每个核生成一个输出通道CoC1KhKw
3.1
1的卷积层非常的受欢迎,它不识别空间模式,知识融合通道(是根据卷积核的个数,实现通道的融合)
4.输出通道数是卷积层的超参数(输出通道数等于上一层的卷积核个数)
5.每个输入通道有独立的二维卷积核,所有通道结果相加得到一个输出通道结果
6.每个输出通道有独立的三维卷积核
【机器学习】《动手学深度学习 PyTorch版》李沐深度学习笔记(神经网络卷积池化)_第1张图片

第三章 池化层

1.池化层分为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
2.卷积层对位置非常的敏感(i,j),池化层就是再削弱这种敏感
3.经常在池化层使用一个stride=2,使得输出变小,计算变少
4.为什么池化用的越来越少了?(上边两条是池化层的优点)是因为现在的卷积层一般都是加了一个stride,所以池化的功能减弱了。后续会去数据进行处理(旋转、平移、放大、放小做很多操作)使其不会过拟合,淡化了池化层的作用。
【机器学习】《动手学深度学习 PyTorch版》李沐深度学习笔记(神经网络卷积池化)_第2张图片
【机器学习】《动手学深度学习 PyTorch版》李沐深度学习笔记(神经网络卷积池化)_第3张图片
【机器学习】《动手学深度学习 PyTorch版》李沐深度学习笔记(神经网络卷积池化)_第4张图片

第四章 简单的卷积网络(LeNet)

【机器学习】《动手学深度学习 PyTorch版》李沐深度学习笔记(神经网络卷积池化)_第5张图片
【机器学习】《动手学深度学习 PyTorch版》李沐深度学习笔记(神经网络卷积池化)_第6张图片
1.view不改变内存存储,reshape改变内存存储方式(两者作用差不多)
2. 一共输出16个通道数据(为什么通道数越来越多呢?这是因为长和宽越来越小,我们希望增加通道数来尽可能保留输入的特征)
3.卷积输出层通道数 = 卷积核的个数 每个核的通道数和初入通道数相同
4.conv2d、conv3d(医学图像、气象、卫星)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