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假设你写了下面的程序:
java
int a = 1;
int b = 2;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但经过编译器/CPU优化(指令重排序,和编程语言无关)后可能就变成了这样:
java
int b = 2;
int a = 1;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当然上面例子这种情况,就算调整了代码顺序,也没有任何影响。但实际工作过程中,这种擅自优化
,并不总是没有问题的,在多线程情况下,有时候就会给我们的程序中埋下一个隐藏的bug。
我说有指令重排序就有啊,那不得拿出证据来?
这个证明有点复杂,我先写一个程序,跑起来看结果,然后再解释:
java
public class DisOrder {
private static int a, b, x, y = 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or (long i = 0; i < Long.MAX_VALUE; i++) {
a = 0;b = 0;x = 0;y = 0;
CountDownLatch cdl = new CountDownLatch(2);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a = 1;
x = b;
cdl.countDown();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b = 1;
y = a;
cdl.countDown();
});
t1.start();
t2.start();
cdl.await();
if (x == 0 && y == 0) {
System.out.println("第" + i + "次循环时, (" + x + "," + y + ")");
break;
}
}
}
}
我来解释下这个程序在干什么,程序中有四个成员变量 a, b, x, y ,初始都是0。
然后执行一个无限循环,循环中启动两个线程,两个线程分别去修改 a, b, x, y 四个变量,按顺序一共有四行代码:
none
a = 1;
x = b;
b = 1;
y = a;
OK,现在我们先来简单推理下。
假设程序严格按照代码的顺序去执行,那么两个线程修改完成后,a, b, x, y 的值有哪些可能呢?
我猜你懒得推理,直接说结论吧:
结果一共有6种可能性,一种为x=0,y=1,一种为x=1,y=0,另外四种都为x=1,y=1。
可以发现,没有任何情况的结果是x=0,y=0的。
但是,我们从上面程序实际执行结果可以看到,循环终止了,也打印出了当第35239次循环时,x=0,y=0
。
那么也就是说,必然发生了上面6种可能性以外的其他情况。大家可以再简单推理下,发生什么情况会导致 x=0,y=0 呢?
我们发现只有上面这2种情况,会导致x=0,y=0。
而从这两种情况可以发现,代码执行的顺序,和我们写的顺序发生了交换,第一个线程里原本是a = 1;x = b;
,在这两种情况里,都变成了x = b;a = 1;
,第二个线程里也是如此。
由此可以证明,指令重排序的存在。
指令重排序
是编译期/CPU为了有可能的性能提升,而进行的擅自优化。上面也说了这种优化在有些时候会带来一些问题,这就是有序性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
JVM有一个原则,叫做Happens-Before原则
,翻译过来就是先行发生原则
。里面有8条规则:
上图截自《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第三版》,除了这8条以外JVM可以随便换顺序,这8条规则没必要背,一点意义都没有。
通过这个 Happens-Before 原则,就可以解决多线程的可见性和有序性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个经典的面试题
DCL(Double Check Lock)双重检查锁,单例模式的一种实现方案,代码如下:
java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这句,这其实并非是一个原子操作,事实上这行代码大概做了下面 3 件事情:但是由于存在指令重排序的优化,上面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的顺序是不能保证的,最终的执行顺序可能是 1-2-3 也可能是 1-3-2。如果是1-3-2,则就有可能在 3 执行完毕、2 未执行之前,被线程二抢占了CPU,去调用 getSingleton() 方法。这时 instance 已经是非 null 了(但却没有执行第二步的初始化,此时只是完成第一步的半初始化状态),所以线程二会直接返回 instance,然后使用,然后理所当然发生错误。因为此时 instance 对象还没有执行第二步 ,没有调用构造函数初始化成员变量。
这里给大家看下 new 一个对象,字节码长什么样,证实一下确实是上面说的这三个步骤,可不是我胡说:
图中红色框起来的三行字节码指令,就是上面对应的三个步骤( dup 和 return 指令在这里暂时不需要关注)。
none
0 new #2
4 invokespecial #1 : ()V>
7 astore_1
java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声明成 volatile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我们想一下,发生上面指令重排序的情况,本质上就是两行代码的顺序发生了交换。比如你站在A点,我站在B点,你我交换位置就会出现问题。那如果不想让你我交换位置,有什么办法呢?
只要给咱俩中间加一堵墙就行了嘛,你过不来,我也过不去,就不会发生位置交换了。
没错,其实 volatile 就是这么干的,这堵“墙”,就被称之为内存屏障
。
内存屏障,其本质上是一条特殊的屏障指令,编译器/CPU当看到这条指令的时候,就绝对不会将这条指令之前的指令,和之后的指令换顺序。
那屏障指令有哪些呢?不同的CPU,是不一样的。
我们以英特尔CPU举例,它的屏障指令有3个:lfence、mfence、sfence。这个东西是汇编级别的,暂时不用关心这些。
那Java里面有没有屏障指令呢?Java里也得有一种机制,来告诉JVM,不能随便换顺序啊。没错,这语句就是volatile。
JVM在看到 volatile 之后呢,就会给被 volatile 修饰的变量加屏障指令。注意这里和缓存一致性协议没有关系,缓存一致性协议是硬件级别的东西,我们现在讲的是 Java 虚拟机中的实现。
JVM中的内存屏障一共有四种,这是JVM的规范:
看着有点懵,其实很简单。
以第一个LoadLoad屏障为例,有个一个变量X,它前面一条读命令,它后面也有一条读命令,中间有个LoadLoad屏障,那么前面的读命令和后面的读命令就不能换顺序。
再比如第二个StoreStore屏障,有个一个变量X,它前面有一条写命令,它后面也有一条写命令,中间有个StoreStore屏障,那么前面的写命令和后面的写命令就不能换顺序。
好了后面的两个指令就不用讲了吧。
那么就可以看 volatile 是怎么实现的了,在JVM层面:
对于被 volatile 修饰的变量,在发生写的前面,会加上StoreStore屏障,在后面会加上StoreLoad屏障。意味着前面的写完我才能写,我写完后面的才能读。
对于被 volatile 修饰的变量,在发生读的后面,会加上LoadLoad屏障,和LoadStore屏障。意味着我读完后面的才能读写。
放个图总结下:
从这个表格最后⼀列可以看出,如果第⼆个操作为 volatile 写,不管第⼀个操作是什么,都不能重排序,这就确保了 volatile 写之前的操作不会被重排序到 volatile 写之后。
从这个表格倒数第⼆⾏可以看出,如果第⼀个操作为 volatile 读,不管第⼆个操作是什么,都不能重排序,这确保了 volatile 读之后的操作不会被重排序到 volatile 读之前。
这样就从JVM上保证了变量读写的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