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pencv图像处理

1 图像缩放

缩放是对图像的大小进行调整,即使图像放大或缩小。

  1. API

    cv2.resize(src,dsize,fx=0,fy=0,interpolation=cv2.INTER_LINEAR)
    

    参数:

    • src : 输入图像

    • dsize: 绝对尺寸,直接指定调整后图像的大小

    • fx,fy: 相对尺寸,将dsize设置为None,然后将fx和fy设置为比例因子即可

    • interpolation:插值方法

插值 含义
cv2.INTER_LINEAR 双线性插值法
cv2.INTER_NEAREST 最近邻插值
cv2.INTER_AREA 像素区域重采样(默认)
cv2.INTER_CUBIC 双三次插值
  1. 示例

  2. import cv2 as cv
    # 1. 读取图片
    img1 = cv.imread("./image/dog.jpeg")
    # 2.图像缩放
    # 2.1 绝对尺寸
    rows,cols = img1.shape[:2]
    res = cv.resize(img1,(2*cols,2*rows),interpolation=cv.INTER_CUBIC)
    
    # 2.2 相对尺寸
    res1 = cv.resize(img1,None,fx=0.5,fy=0.5)
    
    # 3 图像显示
    # 3.1 使用opencv显示图像(不推荐)
    cv.imshow("orignal",img1)
    cv.imshow("enlarge",res)
    cv.imshow("shrink)",res1)
    cv.waitKey(0)
    
    # 3.2 使用matplotlib显示图像
    fig,axes=plt.subplots(nrows=1,ncols=3,figsize=(10,8),dpi=100)
    axes[0].imshow(res[:,:,::-1])
    axes[0].set_title("绝对尺度(放大)")
    axes[1].imshow(img1[:,:,::-1])
    axes[1].set_title("原图")
    axes[2].imshow(res1[:,:,::-1])
    axes[2].set_title("相对尺度(缩小)")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1张图片  

2 图像平移

图像平移将图像按照指定方向和距离,移动到相应的位置。

  1. API
cv.warpAffine(img,M,dsize)

参数:

  • img: 输入图像

  • M: 2*∗3移动矩阵

    对于(x,y)处的像素点,要把它移动到\left ( x+t_{x} ,x+t_{y}\right )处时,M矩阵应如下设置:

  •  \begin{pmatrix} 1 & 0 &t_{x} \\ 0 & 1 &t_{y} \\ & & \end{pmatrix}

    注意:将MM设置为np.float32类型的Numpy数组。

  • dsize: 输出图像的大小

    注意:输出图像的大小,它应该是(宽度,高度)的形式。请记住,width=列数,height=行数。

  • 示例

需求是将图像的像素点移动(50,100)的距离: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 读取图像
img1 = cv.imread("./image/image2.jpg")

# 2. 图像平移
rows,cols = img1.shape[:2]
M = M = np.float32([[1,0,100],[0,1,50]])# 平移矩阵
dst = cv.warpAffine(img1,M,(cols,rows))

# 3. 图像显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1,ncols=2,figsize=(10,8),dpi=100)
axes[0].imshow(img1[:,:,::-1])
axes[0].set_title("原图")
axes[1].imshow(dst[:,:,::-1])
axes[1].set_title("平移后结果")
plt.show()

3 图像旋转

图像旋转是指图像按照某个位置转动一定角度的过程,旋转中图像仍保持这原始尺寸。图像旋转后图像的水平对称轴、垂直对称轴及中心坐标原点都可能会发生变换,因此需要对图像旋转中的坐标进行相应转换。

那图像是怎么进行旋转的呢?如下图所示: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2张图片

假设图像逆时针旋转\thetaθ,则根据坐标转换可得旋转转换为: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3张图片

其中:

带入上面的公式中,有: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4张图片

也可以写成:

\begin{bmatrix} x{}' & y{}' &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x & y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cos\theta & -sin\theta &0 \\ sin\theta& cos\theta &0 \\ 0&0 & 1 \end{bmatrix}

​​同时我们要修正原点的位置,因为原图像中的坐标原点在图像的左上角,经过旋转后图像的大小会有所变化,原点也需要修正。

假设在旋转的时候是以旋转中心为坐标原点的,旋转结束后还需要将坐标原点移到图像左上角,也就是还要进行一次变换。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5张图片

\begin{bmatrix} x{}'' & y{}'' &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x{}' & y{}' & 1 \end{bmatrix}\begin{bmatrix} 1 & 0 &0 \\ 0& -1 &0 \\ left & top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x & y & 1 \end{bmatrix}\begin{bmatrix} cos\theta &-sin\theta &0 \\ sin\theta&cos\theta & 0\\ 0 &0 & 1 \end{bmatrix}\begin{bmatrix} 1 & 0 &0 \\ 0 & -1 &0 \\ left & top & 1 \end{bmatrix} 

在OpenCV中图像旋转首先根据旋转角度和旋转中心获取旋转矩阵,然后根据旋转矩阵进行变换,即可实现任意角度和任意中心的旋转效果。

  1. API

    cv2.getRotationMatrix2D(center, angle, scale)
    

    参数:

    • center:旋转中心
    • angle:旋转角度
    • scale:缩放比例

    返回:

    • M:旋转矩阵

      调用cv.warpAffine完成图像的旋转

  2. 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 读取图像
    img = cv.imread("./image/image2.jpg")
    
    # 2 图像旋转
    rows,cols = img.shape[:2]
    # 2.1 生成旋转矩阵
    M = cv.getRotationMatrix2D((cols/2,rows/2),90,1)
    # 2.2 进行旋转变换
    dst = cv.warpAffine(img,M,(cols,rows))
    
    # 3 图像展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1,ncols=2,figsize=(10,8),dpi=100)
    axes[0].imshow(img1[:,:,::-1])
    axes[0].set_title("原图")
    axes[1].imshow(dst[:,:,::-1])
    axes[1].set_title("旋转后结果")
    plt.show()

4 仿射变换

图像的仿射变换涉及到图像的形状位置角度的变化,是深度学习预处理中常到的功能,仿射变换主要是对图像的缩放,旋转,翻转和平移等操作的组合。

那什么是图像的仿射变换,如下图所示,图1中的点1, 2 和 3 与图二中三个点一一映射, 仍然形成三角形, 但形状已经大大改变,通过这样两组三点(感兴趣点)求出仿射变换, 接下来我们就能把仿射变换应用到图像中所有的点中,就完成了图像的仿射变换。

在OpenCV中,仿射变换的矩阵是一个2×3的矩阵,

M = \begin{bmatrix} A & B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a_{00} & a_{01} &b_{0} \\ a_{10}&a_{11} &b_{1} \end{bmatrix}

其中左边的2×2子矩阵A是线性变换矩阵,右边的2×1子矩阵B是平移项:

 A = \begin{bmatrix} a_{00} &a_{01} \\ a_{10} &a_{11} \end{bmatrix} , B = \begin{bmatrix} b_{0}\\ b_{1} \end{bmatrix}

对于图像上的任一位置(x,y),仿射变换执行的是如下的操作:

T = A\begin{bmatrix} x\\ y \end{bmatrix} +B = M\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图像而言,宽度方向是x,高度方向是y,坐标的顺序和图像像素对应下标一致。所以原点的位置不是左下角而是右上角,y的方向也不是向上,而是向下。

在仿射变换中,原图中所有的平行线在结果图像中同样平行。为了创建这个矩阵我们需要从原图像中找到三个点以及他们在输出图像中的位置。然后cv2.getAffineTransform 会创建一个 2x3 的矩阵,最后这个矩阵会被传给函数 cv2.warpAffine。

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 图像读取
img = cv.imread("./image/image2.jpg")

# 2 仿射变换
rows,cols = img.shape[:2]
# 2.1 创建变换矩阵
pts1 = np.float32([[50,50],[200,50],[50,200]])
pts2 = np.float32([[100,100],[200,50],[100,250]])
M = cv.getAffineTransform(pts1,pts2)
# 2.2 完成仿射变换
dst = cv.warpAffine(img,M,(cols,rows))

# 3 图像显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1,ncols=2,figsize=(10,8),dpi=100)
axes[0].imshow(img[:,:,::-1])
axes[0].set_title("原图")
axes[1].imshow(dst[:,:,::-1])
axes[1].set_title("仿射后结果")
plt.show()

5 透射变换

透射变换是视角变化的结果,是指利用透视中心、像点、目标点三点共线的条件,按透视旋转定律使承影面(透视面)绕迹线(透视轴)旋转某一角度,破坏原有的投影光线束,仍能保持承影面上投影几何图形不变的变换。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6张图片

它的本质将图像投影到一个新的视平面,其通用变换公式为:

\begin{bmatrix} x{}' &y{}' & z{}'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u & v& w \end{bmatrix}\begin{bmatrix} a_{00} &a_{01} &a_{02} \\ a_{10} & a_{11} &a_{12} \\ a_{20}& a_{21} &a_{22} \end{bmatrix}

其中,(u,v)是原始的图像像素坐标,w取值为1,(x=x'/z',y=y'/z')是透射变换后的结果。后面的矩阵称为透视变换矩阵,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其分为三部分:

T = \begin{bmatrix} a_{00} &a_{01} &a_{02} \\ a_{10}& a_{11} &a_{12} \\ a_{20}&a_{21} &a_{22}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T_{1} &T_{2} \\ T_{3}& a_{22} \end{bmatrix}

其中:T1表示对图像进行线性变换,T2对图像进行平移,T3表示对图像进行投射变换,a_{22}a​22​​一般设为1.

在opencv中,我们要找到四个点,其中任意三个不共线,然后获取变换矩阵T,再进行透射变换。通过函数cv.getPerspectiveTransform找到变换矩阵,将cv.warpPerspective应用于此3x3变换矩阵。

  1. 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 读取图像
    img = cv.imread("./image/image2.jpg")
    # 2 透射变换
    rows,cols = img.shape[:2]
    # 2.1 创建变换矩阵
    pts1 = np.float32([[56,65],[368,52],[28,387],[389,390]])
    pts2 = np.float32([[100,145],[300,100],[80,290],[310,300]])
    
    T = cv.getPerspectiveTransform(pts1,pts2)
    # 2.2 进行变换
    dst = cv.warpPerspective(img,T,(cols,rows))
    
    # 3 图像显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1,ncols=2,figsize=(10,8),dpi=100)
    axes[0].imshow(img[:,:,::-1])
    axes[0].set_title("原图")
    axes[1].imshow(dst[:,:,::-1])
    axes[1].set_title("透射后结果")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7张图片

6 图像金字塔

图像金字塔是图像多尺度表达的一种,最主要用于图像的分割,是一种以多分辨率来解释图像的有效但概念简单的结构。

图像金字塔用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压缩,一幅图像的金字塔是一系列以金字塔形状排列的分辨率逐步降低,且来源于同一张原始图的图像集合。其通过梯次向下采样获得,直到达到某个终止条件才停止采样。

金字塔的底部是待处理图像的高分辨率表示,而顶部是低分辨率的近似,层级越高,图像越小,分辨率越低。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8张图片

  1. API

    cv.pyrUp(img)       #对图像进行上采样
    cv.pyrDown(img)        #对图像进行下采样
  2. 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 图像读取
    img = cv.imread("./image/image2.jpg")
    # 2 进行图像采样
    up_img = cv.pyrUp(img)  # 上采样操作
    img_1 = cv.pyrDown(img)  # 下采样操作
    # 3 图像显示
    cv.imshow('enlarge', up_img)
    cv.imshow('original', img)
    cv.imshow('shrink', img_1)
    cv.waitKey(0)
    cv.destroyAllWindows()


总结

  1. 图像缩放:对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

    cv.resize()

  2. 图像平移:

    指定平移矩阵后,调用cv.warpAffine()平移图像

  3. 图像旋转:

    调用cv.getRotationMatrix2D获取旋转矩阵,然后调用cv.warpAffine()进行旋转

  4. 仿射变换:

    调用cv.getAffineTransform将创建变换矩阵,最后该矩阵将传递给cv.warpAffine()进行变换

  5. 透射变换:

    通过函数cv.getPerspectiveTransform()找到变换矩阵,将cv.warpPerspective()进行投射变换

  6. 金字塔

    图像金字塔是图像多尺度表达的一种,使用的API:

    cv.pyrUp(): 向上采样

    cv.pyrDown(): 向下采样

形态学操作 

1 连通性

在图像中,最小的单位是像素,每个像素周围有8个邻接像素,常见的邻接关系有3种:4邻接、8邻接和D邻接。分别如下图所示: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9张图片​​​​​​​ 

 

  • 4邻接:像素p(x,y)的4邻域是:(x+1,y);(x-1,y);(x,y+1);(x,y-1),用N_4(p)N​4​​(p)表示像素p的4邻接

  • D邻接:像素p(x,y)的D邻域是:对角上的点 (x+1,y+1);(x+1,y-1);(x-1,y+1);(x-1,y-1),用N_D(p)N​D​​(p)表示像素p的D邻域

  • 8邻接:像素p(x,y)的8邻域是: 4邻域的点 + D邻域的点,用N_{8}(p)表示像素p的8邻域

连通性是描述区域和边界的重要概念,两个像素连通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1. 两个像素的位置是否相邻

  2. 两个像素的灰度值是否满足特定的相 似性准则(或者是否相等

根据连通性的定义,有4联通、8联通和m联通三种。

  • 4联通:对于具有值VV的像素pp和qq,如果qq在集合N_{4}(p)中,则称这两个像素是4连通。

  • 8联通:对于具有值VV的像素pp和qq,如果qq在集 合N_{8}(p)​​​​​​​中,则称这两个像素是8连通。​​​​​​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10张图片

  • ​​​​​​​对于具有值VV的像素pp和qq,如果:

    1. qq在集合N_4(p)N​4​​(p)中,或

    2. qq在集合N_D(p)N​D​​(p)中,并且N_4(p)N​4​​(p)与N_4(q)N​4​​(q)的交集为空(没有值VV的像素)

    则称这两个像素是mm连通的,即4连通和D连通的混合连通。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11张图片 

2 形态学操作

形态学转换是基于图像形状的一些简单操作。它通常在二进制图像上执行。腐蚀和膨胀是两个基本的形态学运算符。然后它的变体形式如开运算,闭运算,礼帽黑帽等。

2.1 腐蚀和膨胀

腐蚀和膨胀是最基本的形态学操作,腐蚀和膨胀都是针对白色部分(高亮部分)而言的。

膨胀就是使图像中高亮部分扩张,效果图拥有比原图更大的高亮区域;腐蚀是原图中的高亮区域被蚕食,效果图拥有比原图更小的高亮区域。膨胀是求局部最大值的操作,腐蚀是求局部最小值的操作。

  1. 腐蚀

    具体操作是:用一个结构元素扫描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用结构元素中的每一个像素与其覆盖的像素做“与”操作,如果都为1,则该像素为1,否则为0。如下图所示,结构A被结构B腐蚀后: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12张图片 

腐蚀的作用是消除物体边界点,使目标缩小,可以消除小于结构元素的噪声点。

API

   cv.erode(img,kernel,iterations)

参数:

  • img: 要处理的图像
  • kernel: 核结构
  • iterations: 腐蚀的次数,默认是1
  1. 膨胀

具体操作是:用一个结构元素扫描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用结构元素中的每一个像素与其覆盖的像素做“与”操作,如果都为0,则该像素为0,否则为1。如下图所示,结构A被结构B腐蚀后: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13张图片 

膨胀的作用是将与物体接触的所有背景点合并到物体中,使目标增大,可添补目标中的孔洞。

API

   cv.dilate(img,kernel,iterations)

参数:

  • img: 要处理的图像

  • kernel: 核结构

  • iterations: 腐蚀的次数,默认是1
  1. 示例

我们使用一个5*5的卷积核实现腐蚀和膨胀的运算: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 读取图像
img = cv.imread("./image/image3.png")
# 2 创建核结构
kernel = np.ones((5, 5), np.uint8)

# 3 图像腐蚀和膨胀
erosion = cv.erode(img, kernel) # 腐蚀
dilate = cv.dilate(img,kernel) # 膨胀

# 4 图像展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1,ncols=3,figsize=(10,8),dpi=100)
axes[0].imshow(img)
axes[0].set_title("原图")
axes[1].imshow(erosion)
axes[1].set_title("腐蚀后结果")
axes[2].imshow(dilate)
axes[2].set_title("膨胀后结果")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14张图片 

2.2 开闭运算

开运算和闭运算是将腐蚀和膨胀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处理。 但这两者并不是可逆的,即先开后闭并不能得到原来的图像。

  1. 开运算

    开运算是先腐蚀后膨胀,其作用是:分离物体,消除小区域。特点:消除噪点,去除小的​​​​​​​

    干扰块,而不影响原来的图像。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15张图片

     

  2. 闭运算闭运算与开运算相反,是先膨胀后腐蚀,作用是消除/“闭合”物体里面的孔洞,特点:可以填充闭合区域。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16张图片

  3. ​​​​​​API

    • img: 要处理的图像
    • op: 处理方式:若进行开运算,则设为cv.MORPH_OPEN,若进行闭运算,则设为cv.MORPH_CLOSE
    • Kernel: 核结构
  4. cv.morphologyEx(img, op, kernel)
    

    参数:

  5. 示例

    使用10*10的核结构对卷积进行开闭运算的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 读取图像
    img1 = cv.imread("./image/image5.png")
    img2 = cv.imread("./image/image6.png")
    # 2 创建核结构
    kernel = np.ones((10, 10), np.uint8)
    # 3 图像的开闭运算
    cvOpen = cv.morphologyEx(img1,cv.MORPH_OPEN,kernel) # 开运算
    cvClose = cv.morphologyEx(img2,cv.MORPH_CLOSE,kernel)# 闭运算
    # 4 图像展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2,ncols=2,figsize=(10,8))
    axes[0,0].imshow(img1)
    axes[0,0].set_title("原图")
    axes[0,1].imshow(cvOpen)
    axes[0,1].set_title("开运算结果")
    axes[1,0].imshow(img2)
    axes[1,0].set_title("原图")
    axes[1,1].imshow(cvClose)
    axes[1,1].set_title("闭运算结果")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17张图片

     

2.3 礼帽和黑帽

  1. 礼帽运算 

    原图像与“开运算“的结果图之差,如下式计算:

     

     

      因为开运算带来的结果是放大了裂缝或者局部低亮度的区域,因此,从原图中减去开运算后的图,得到的效果图突出了比原图轮廓周围的区域更明亮的区域,且这一操作和选择的核的大小相关。

      礼帽运算用来分离比邻近点亮一些的斑块。当一幅图像具有大幅的背景的时候,而微小物品比较有规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顶帽运算进行背景提取。

  2. 黑帽运算

    为”闭运算“的结果图与原图像之差。数学表达式为:

      

     

    黑帽运算后的效果图突出了比原图轮廓周围的区域更暗的区域,且这一操作和选择的核的大小相关。

    黑帽运算用来分离比邻近点暗一些的斑块。

  3. API

    cv.morphologyEx(img, op, kernel)
    

    参数:

    • img: 要处理的图像

    • op: 处理方式: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18张图片

    • Kernel: 核结构

  4. 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 读取图像
img1 = cv.imread("./image/image5.png")
img2 = cv.imread("./image/image6.png")
# 2 创建核结构
kernel = np.ones((10, 10), np.uint8)
# 3 图像的礼帽和黑帽运算
cvOpen = cv.morphologyEx(img1,cv.MORPH_TOPHAT,kernel) # 礼帽运算
cvClose = cv.morphologyEx(img2,cv.MORPH_BLACKHAT,kernel)# 黑帽运算
# 4 图像显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2,ncols=2,figsize=(10,8))
axes[0,0].imshow(img1)
axes[0,0].set_title("原图")
axes[0,1].imshow(cvOpen)
axes[0,1].set_title("礼帽运算结果")
axes[1,0].imshow(img2)
axes[1,0].set_title("原图")
axes[1,1].imshow(cvClose)
axes[1,1].set_title("黑帽运算结果")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19张图片


总结

  1. 连通性 邻接关系:4邻接,8邻接和D邻接

    连通性:4连通,8连通和m连通

  2. 形态学操作

    • 腐蚀和膨胀:

      腐蚀:求局部最大值

      膨胀:求局部最小值

    • 开闭运算:

      开:先腐蚀后膨胀

      闭:先膨胀后腐蚀

    • 礼帽和黑帽:

      礼帽:原图像与开运算之差

      黑帽:闭运算与原图像之差

 

图像平滑 

1 图像噪声

由于图像采集、处理、传输等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噪声的污染,妨碍人们对图像理解及分析处理。常见的图像噪声有高斯噪声、椒盐噪声等。

1.1 椒盐噪声

椒盐噪声也称为脉冲噪声,是图像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噪声,它是一种随机出现的白点或者黑点,可能是亮的区域有黑色像素或是在暗的区域有白色像素(或是两者皆有)。椒盐噪声的成因可能是影像讯号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干扰而产生、类比数位转换器或位元传输错误等。例如失效的感应器导致像素值为最小值,饱和的感应器导致像素值为最大值。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20张图片

1.2 高斯噪声

高斯噪声是指噪声密度函数服从高斯分布的一类噪声。由于高斯噪声在空间和频域中数学上的易处理性,这种噪声(也称为正态噪声)模型经常被用于实践中。高斯随机变量z的概率密度函数由下式给出:

p(z) = \frac{1}{\sqrt{2\pi }\sigma }e^{\frac{-(z-\mu )^{2}}{2\sigma ^{2}}}

其中z表示灰度值,μ表示z的平均值或期望值,σ表示z的标准差。标准差的平方\sigma ^{2}称为z的方差。高斯函数的曲线如图所示。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21张图片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22张图片 

2 图像平滑简介

图像平滑从信号处理的角度看就是去除其中的高频信息,保留低频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对图像实施低通滤波。低通滤波可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对图像进行平滑。

根据滤波器的不同可分为均值滤波,高斯滤波,中值滤波, 双边滤波。

2.1 均值滤波

采用均值滤波模板对图像噪声进行滤除。令S_{xy}表示中心在(x, y)点,尺寸为m×n 的矩形子图像窗口的坐标组。 均值滤波器可表示为:

f\hat{}(x,y) = \frac{1}{mn}\sum_{(s,t)\in S_{xy}}^{}g(s,t)

由一个归一化卷积框完成的。它只是用卷积框覆盖区域所有像素的平均值来代替中心元素。

例如,3x3标准化的平均过滤器如下所示:

K = \frac{1}{9}\begin{bmatrix} 1 &1 & 1\\ 1& 1& 1\\ 1& 1 & 1 \end{bmatrix}

均值滤波的优点是算法简单,计算速度较快,缺点是在去噪的同时去除了很多细节部分,将图像变得模糊。

API:

cv.blur(src, ksize, anchor, borderType)

参数:

  • src:输入图像
  • ksize:卷积核的大小
  • anchor:默认值 (-1,-1) ,表示核中心
  • borderType:边界类型

示例: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图像读取
img = cv.imread('./image/dogsp.jpeg')
# 2 均值滤波
blur = cv.blur(img,(5,5))
# 3 图像显示
plt.figure(figsize=(10,8),dpi=100)
plt.subplot(121),plt.imshow(img[:,:,::-1]),plt.title('原图')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ubplot(122),plt.imshow(blur[:,:,::-1]),plt.title('均值滤波后结果')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23张图片

2.2 高斯滤波

二维高斯是构建高斯滤波器的基础,其概率分布函数如下所示: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24张图片

G(x,y)的分布是一个突起的帽子的形状。这里的σ可以看作两个值,一个是x方向的标准差\sigma _{x},另一个是y方向的标准差\sigma _{y}。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25张图片

\sigma _{x}​​和\sigma _{y}​​取值越大,整个形状趋近于扁平;当\sigma _{x}\sigma _{y}​​,整个形状越突起。

正态分布是一种钟形曲线,越接近中心,取值越大,越远离中心,取值越小。计算平滑结果时,只需要将"中心点"作为原点,其他点按照其在正态曲线上的位置,分配权重,就可以得到一个加权平均值。

高斯平滑在从图像中去除高斯噪声方面非常有效。

高斯平滑的流程:

  • 首先确定权重矩阵

假定中心点的坐标是(0,0),那么距离它最近的8个点的坐标如下: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26张图片

更远的点以此类推。

为了计算权重矩阵,需要设定σ的值。假定σ=1.5,则模糊半径为1的权重矩阵如下: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27张图片

 这9个点的权重总和等于0.4787147,如果只计算这9个点的加权平均,还必须让它们的权重之和等于1,因此上面9个值还要分别除以0.4787147,得到最终的权重矩阵。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28张图片

  • 计算高斯模糊

有了权重矩阵,就可以计算高斯模糊的值了。

假设现有9个像素点,灰度值(0-255)如下: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29张图片

每个点乘以对应的权重值: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30张图片

 得到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31张图片

将这9个值加起来,就是中心点的高斯模糊的值。

对所有点重复这个过程,就得到了高斯模糊后的图像。如果原图是彩色图片,可以对RGB三个通道分别做高斯平滑。

API:

cv2.GaussianBlur(src,ksize,sigmaX,sigmay,borderType)

参数:

  • src: 输入图像
  • ksize:高斯卷积核的大小,注意 : 卷积核的宽度和高度都应为奇数,且可以不同
  • sigmaX: 水平方向的标准差
  • sigmaY: 垂直方向的标准差,默认值为0,表示与sigmaX相同
  • borderType:填充边界类型

示例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图像读取
img = cv.imread('./image/dogGasuss.jpeg')
# 2 高斯滤波
blur = cv.GaussianBlur(img,(3,3),1)
# 3 图像显示
plt.figure(figsize=(10,8),dpi=100)
plt.subplot(121),plt.imshow(img[:,:,::-1]),plt.title('原图')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ubplot(122),plt.imshow(blur[:,:,::-1]),plt.title('高斯滤波后结果')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32张图片

2.3 中值滤波

中值滤波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滤波技术,基本思想是用像素点邻域灰度值的中值来代替该像素点的灰度值。

中值滤波对椒盐噪声(salt-and-pepper noise)来说尤其有用,因为它不依赖于邻域内那些与典型值差别很大的值。

API:

cv.medianBlur(src, ksize )

参数:

  • src:输入图像
  • ksize:卷积核的大小

示例: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图像读取
img = cv.imread('./image/dogsp.jpeg')
# 2 中值滤波
blur = cv.medianBlur(img,5)
# 3 图像展示
plt.figure(figsize=(10,8),dpi=100)
plt.subplot(121),plt.imshow(img[:,:,::-1]),plt.title('原图')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ubplot(122),plt.imshow(blur[:,:,::-1]),plt.title('中值滤波后结果')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33张图片 

总结

  1. 图像噪声

    • 椒盐噪声:图像中随机出现的白点或者黑点
    • 高斯噪声:噪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正态分布
  2. 图像平滑

    • 均值滤波: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在去噪的同时去除了很多细节部分,将图像变得模糊

      cv.blur()

    • 高斯滤波: 去除高斯噪声

      cv.GaussianBlur()

    • 中值滤波: 去除椒盐噪声

      cv.medianBlur()

 直方图

1 灰度直方图

1.1 原理

直方图是对数据进行统计的一种方法,并且将统计值组织到一系列实现定义好的 bin 当中。其中, bin 为直方图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概念,可以译为 “直条” 或 “组距”,其数值是从数据中计算出的特征统计量,这些数据可以是诸如梯度、方向、色彩或任何其他特征。

  图像直方图(Image Histogram)是用以表示数字图像中亮度分布的直方图,标绘了图像中每个亮度值的像素个数。这种直方图中,横坐标的左侧为较暗的区域,而右侧为较亮的区域。因此一张较暗图片的直方图中的数据多集中于左侧和中间部分,而整体明亮、只有少量阴影的图像则相反。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34张图片

注意:直方图是根据灰度图进行绘制的,而不是彩色图像。   假设有一张图像的信息(灰度值 0 - 255,已知数字的范围包含 256 个值,于是可以按一定规律将这个范围分割成子区域(也就是 bins)。如:

[0,255] = [0,15]\cup [16,30]\cup...\cup[240,255]

  然后再统计每一个 bin(i) 的像素数目。可以得到下图(其中 x 轴表示 bin,y 轴表示各个 bin 中的像素个数):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35张图片 

直方图的一些术语和细节

  • dims:需要统计的特征数目。在上例中,dims = 1 ,因为仅仅统计了灰度值。
  • bins:每个特征空间子区段的数目,可译为 “直条” 或 “组距”,在上例中, bins = 16。
  • range:要统计特征的取值范围。在上例中,range = [0, 255]。

直方图的意义

  • 直方图是图像中像素强度分布的图形表达方式。   
  • 它统计了每一个强度值所具有的像素个数。
  • 不同的图像的直方图可能是相同的

1.2 直方图的计算和绘制

我们使用OpenCV中的方法统计直方图,并使用matplotlib将其绘制出来。

API:

cv2.calcHist(images,channels,mask,histSize,ranges[,hist[,accumulate]])

参数:

  • images: 原图像。当传入函数时应该用中括号 [] 括起来,例如:[img]。

  • channels: 如果输入图像是灰度图,它的值就是 [0];如果是彩色图像的话,传入的参数可以是 [0],[1],[2] 它们分别对应着通道 B,G,R。   

  • mask: 掩模图像。要统计整幅图像的直方图就把它设为 None。但是如果你想统计图像某一部分的直方图的话,你就需要制作一个掩模图像,并使用它。(后边有例子)   

  • histSize:BIN 的数目。也应该用中括号括起来,例如:[256]。   

  • ranges: 像素值范围,通常为 [0,256]

示例:

如下图,绘制相应的直方图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直接以灰度图的方式读入
img = cv.imread('./image/cat.jpeg',0)
# 2 统计灰度图
histr = cv.calcHist([img],[0],None,[256],[0,256])
# 3 绘制灰度图
plt.figure(figsize=(10,6),dpi=100)
plt.plot(histr)
plt.grid()
plt.show()

 

1.3 掩膜的应用

掩膜是用选定的图像、图形或物体,对要处理的图像进行遮挡,来控制图像 处理的区域。

在数字图像处理中,我们通常使用二维矩阵数组进行掩膜。掩膜是由0和1组成一个二进制图像,利用该掩膜图像要处理的图像进行掩膜,其中1值的区域被处理,0 值区域被屏蔽,不会处理。

掩膜的主要用途是:

  • 提取感兴趣区域:用预先制作的感兴趣区掩模与待处理图像进行”与“操作,得到感兴趣区图像,感兴趣区内图像值保持不变,而区外图像值都为0。
  • 屏蔽作用:用掩模对图像上某些区域作屏蔽,使其不参加处理或不参加处理参数的计算,或仅对屏蔽区作处理或统计。
  • 结构特征提取:用相似性变量或图像匹配方法检测和提取图像中与掩模相似的结构特征。
  • 特殊形状图像制作

掩膜在遥感影像处理中使用较多,当提取道路或者河流,或者房屋时,通过一个掩膜矩阵来对图像进行像素过滤,然后将我们需要的地物或者标志突出显示出来。

我们使用cv.calcHist()来查找完整图像的直方图。 如果要查找图像某些区域的直方图,该怎么办? 只需在要查找直方图的区域上创建一个白色的掩膜图像,否则创建黑色, 然后将其作为掩码mask传递即可。

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直接以灰度图的方式读入
img = cv.imread('./image/cat.jpeg',0)
# 2. 创建蒙版
mask = np.zeros(img.shape[:2], np.uint8)
mask[400:650, 200:500] = 255
# 3.掩模
masked_img = cv.bitwise_and(img,img,mask = mask)
# 4. 统计掩膜后图像的灰度图
mask_histr = cv.calcHist([img],[0],mask,[256],[1,256])
# 5. 图像展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2,ncols=2,figsize=(10,8))
axes[0,0].imshow(img,cmap=plt.cm.gray)
axes[0,0].set_title("原图")
axes[0,1].imshow(mask,cmap=plt.cm.gray)
axes[0,1].set_title("蒙版数据")
axes[1,0].imshow(masked_img,cmap=plt.cm.gray)
axes[1,0].set_title("掩膜后数据")
axes[1,1].plot(mask_histr)
axes[1,1].grid()
axes[1,1].set_title("灰度直方图")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36张图片

2 直方图均衡化

2.1 原理与应用

想象一下,如果一副图像中的大多数像素点的像素值都集中在某一个小的灰度值值范围之内会怎样呢?如果一幅图像整体很亮,那所有的像素值的取值个数应该都会很高。所以应该把它的直方图做一个横向拉伸(如下图),就可以扩大图像像素值的分布范围,提高图像的对比度,这就是直方图均衡化要做的事情。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37张图片

“直方图均衡化”是把原始图像的灰度直方图从比较集中的某个灰度区间变成在更广泛灰度范围内的分布。直方图均衡化就是对图像进行非线性拉伸,重新分配图像像素值,使一定灰度范围内的像素数量大致相同。

这种方法提高图像整体的对比度,特别是有用数据的像素值分布比较接近时,在X光图像中使用广泛,可以提高骨架结构的显示,另外在曝光过度或不足的图像中可以更好的突出细节。

使用opencv进行直方图统计时,使用的是:

API:

dst = cv.equalizeHist(img)

参数:

  • img: 灰度图像

返回:

  • dst : 均衡化后的结果

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直接以灰度图的方式读入
img = cv.imread('./image/cat.jpeg',0)
# 2. 均衡化处理
dst = cv.equalizeHist(img)
# 3. 结果展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2,ncols=2,figsize=(10,8),dpi=100)
axes[0].imshow(img,cmap=plt.cm.gray)
axes[0].set_title("原图")
axes[1].imshow(dst,cmap=plt.cm.gray)
axes[1].set_title("均衡化后结果")
plt.show()

 

2.2 自适应的直方图均衡化

上述的直方图均衡,我们考虑的是图像的全局对比度。 的确在进行完直方图均衡化之后,图片背景的对比度被改变了,在猫腿这里太暗,我们丢失了很多信息,所以在许多情况下,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如下图所示,对比下两幅图像中雕像的画面,由于太亮我们丢失了很多信息。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38张图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使用自适应的直方图均衡化。 此时, 整幅图像会被分成很多小块,这些小块被称为“tiles”(在 OpenCV 中 tiles 的 大小默认是 8x8),然后再对每一个小块分别进行直方图均衡化。 所以在每一个的区域中, 直方图会集中在某一个小的区域中)。如果有噪声的话,噪声会被放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要使用对比度限制。对于每个小块来说,如果直方图中的 bin 超过对比度的上限的话,就把 其中的像素点均匀分散到其他 bins 中,然后在进行直方图均衡化。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39张图片

最后,为了 去除每一个小块之间的边界,再使用双线性差值,对每一小块进行拼接。

API:

cv.createCLAHE(clipLimit, tileGridSize)

参数:

  • clipLimit: 对比度限制,默认是40
  • tileGridSize: 分块的大小,默认为8*88∗8

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 1. 以灰度图形式读取图像
img = cv.imread('./image/cat.jpeg',0)
# 2. 创建一个自适应均衡化的对象,并应用于图像
clahe = cv.createCLAHE(clipLimit=2.0, tileGridSize=(8,8))
cl1 = clahe.apply(img)
# 3. 图像展示
fig,axes=plt.subplots(nrows=1,ncols=2,figsize=(10,8),dpi=100)
axes[0].imshow(img,cmap=plt.cm.gray)
axes[0].set_title("原图")
axes[1].imshow(cl1,cmap=plt.cm.gray)
axes[1].set_title("自适应均衡化后的结果")
plt.show()

 

总结

  1. 灰度直方图:

    • 直方图是图像中像素强度分布的图形表达方式。

    • 它统计了每一个强度值所具有的像素个数。

    • 不同的图像的直方图可能是相同的

    cv.calcHist(images,channels,mask,histSize,ranges [,hist [,accumulate]])

  2. 掩膜

    创建蒙版,透过mask进行传递,可获取感兴趣区域的直方图

  3. 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图像对比度的一种方法

    cv.equalizeHist(): 输入是灰度图像,输出是直方图均衡图像

  4. 自适应的直方图均衡

    将整幅图像分成很多小块,然后再对每一个小块分别进行直方图均衡化,最后进行拼接

    clahe = cv.createCLAHE(clipLimit, tileGridSize)

 边缘检测

1 原理

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的基本问题,边缘检测的目的是标识数字图像中亮度变化明显的点。图像属性中的显著变化通常反映了属性的重要事件和变化。边缘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40张图片

图像边缘检测大幅度地减少了数据量,并且剔除了可以认为不相关的信息,保留了图像重要的结构属性。有许多方法用于边缘检测,它们的绝大部分可以划分为两类:基于搜索基于零穿越

  • 基于搜索:通过寻找图像一阶导数中的最大值来检测边界,然后利用计算结果估计边缘的局部方向,通常采用梯度的方向,并利用此方向找到局部梯度模的最大值,代表算法是Sobel算子和Scharr算子。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41张图片

基于零穿越:通过寻找图像二阶导数零穿越来寻找边界,代表算法是Laplacian算子。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42张图片 

 

2 Sobel检测算子

Sobel边缘检测算法比较简单,实际应用中效率比canny边缘检测效率要高,但是边缘不如Canny检测的准确,但是很多实际应用的场合,sobel边缘却是首选,Sobel算子是高斯平滑与微分操作的结合体,所以其抗噪声能力很强,用途较多。尤其是效率要求较高,而对细纹理不太关心的时候。

2.1 方法

对于不连续的函数,一阶导数可以写作:

f{}'(x) = f(x) - f(x-1)

f{}'(x) = f(x+1) - f(x) 

所以有:

f{}'(x) = \frac{f(x+1)-f(x-1)}{2} 

假设要处理的图像为II,在两个方向求导:

  • 水平变化: 将图像I与奇数大小的模版进行卷积,结果为G_{x}​​。比如,当模板大小为3时, ​​G_{x}为:

 G_{x} = \begin{bmatrix} -1 & 0 &1 \\ -2 & 0 &2 \\ -1& 0 &1 \end{bmatrix}*I

  • 垂直变化: 将图像I与奇数大小的模板进行卷积,结果为G_{y}。比如,当模板大小为3时, ​​G_{y}为:

 G_{y} = \begin{bmatrix} -1 & -2 &-1 \\ 0 & 0&0 \\ 1 &2 &1 \end{bmatrix}*I

在图像的每一点,结合以上两个结果求出:

G = \sqrt{G_{x}^{2}+G_{y}^{2}}

​​​​​统计极大值所在的位置,就是图像的边缘。

注意:当内核大小为3时, 以上Sobel内核可能产生比较明显的误差,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Scharr函数,但该函数仅作用于大小为3的内核。该函数的运算与Sobel函数一样快,但结果却更加精确,其计算方法为:

G_{x} = \begin{bmatrix} -3 & 0 &3 \\ -10 & 0 &10 \\ -3 &0 & 3 \end{bmatrix}*I

G_{y} = \begin{bmatrix} -3 & -10 &-3 \\ 0 &0 &0 \\ 3 &10 & 3 \end{bmatrix}*I

2.2 应用

利用OpenCV进行sobel边缘检测的API是:

Sobel_x_or_y = cv2.Sobel(src, ddepth, dx, dy, dst, ksize, scale, delta, borderType)

参数:

  • src:传入的图像

  • ddepth: 图像的深度

  • dx和dy: 指求导的阶数,0表示这个方向上没有求导,取值为0、1。

  • ksize: 是Sobel算子的大小,即卷积核的大小,必须为奇数1、3、5、7,默认为3。

    注意:如果ksize=-1,就演变成为3x3的Scharr算子。

  • scale:缩放导数的比例常数,默认情况为没有伸缩系数。

  • borderType:图像边界的模式,默认值为cv2.BORDER_DEFAULT。

Sobel函数求完导数后会有负值,还有会大于255的值。而原图像是uint8,即8位无符号数,所以Sobel建立的图像位数不够,会有截断。因此要使用16位有符号的数据类型,即cv2.CV_16S。处理完图像后,再使用cv2.convertScaleAbs()函数将其转回原来的uint8格式,否则图像无法显示。

Sobel算子是在两个方向计算的,最后还需要用cv2.addWeighted( )函数将其组合起来

Scale_abs = cv2.convertScaleAbs(x)  # 格式转换函数
result = cv2.addWeighted(src1, alpha, src2, beta) # 图像混合

示例: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读取图像
img = cv.imread('./image/horse.jpg',0)
# 2 计算Sobel卷积结果
x = cv.Sobel(img, cv.CV_16S, 1, 0)
y = cv.Sobel(img, cv.CV_16S, 0, 1)
# 3 将数据进行转换
Scale_absX = cv.convertScaleAbs(x)  # convert 转换  scale 缩放
Scale_absY = cv.convertScaleAbs(y)
# 4 结果合成
result = cv.addWeighted(Scale_absX, 0.5, Scale_absY, 0.5, 0)
# 5 图像显示
plt.figure(figsize=(10,8),dpi=100)
plt.subplot(121),plt.imshow(img,cmap=plt.cm.gray),plt.title('原图')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ubplot(122),plt.imshow(result,cmap = plt.cm.gray),plt.title('Sobel滤波后结果')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43张图片

将上述代码中计算sobel算子的部分中将ksize设为-1,就是利用Scharr进行边缘检测。

x = cv.Sobel(img, cv.CV_16S, 1, 0, ksize = -1)
y = cv.Sobel(img, cv.CV_16S, 0, 1, ksize = -1)

3 Laplacian算子

Laplacian是利用二阶导数来检测边缘 。 因为图像是 “2维”, 我们需要在两个方向求导,如下式所示:

\Delta src = \frac{\delta ^{2}src}{\delta x^{2}}+\frac{\delta ^{2}src}{\delta y^{2}}

​​那不连续函数的二阶导数是:

f{}''(x)=f{}'(x+1) - f{}'(x) = f(x+1)+f(x-1)-2f(x)

那使用的卷积核是:

kernel = \begin{bmatrix} 0 &1 &0 \\ 1 & -4 &1 \\ 0& 1 & 0 \end{bmatrix}

laplacian = cv2.Laplacian(src, ddepth[, dst[, ksize[, scale[, delta[, borderType]]]]])

参数:

  • Src: 需要处理的图像,
  • Ddepth: 图像的深度,-1表示采用的是原图像相同的深度,目标图像的深度必须大于等于原图像的深度;
  • ksize:算子的大小,即卷积核的大小,必须为1,3,5,7。

示例: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读取图像
img = cv.imread('./image/horse.jpg',0)
# 2 laplacian转换
result = cv.Laplacian(img,cv.CV_16S)
Scale_abs = cv.convertScaleAbs(result)
# 3 图像展示
plt.figure(figsize=(10,8),dpi=100)
plt.subplot(121),plt.imshow(img,cmap=plt.cm.gray),plt.title('原图')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ubplot(122),plt.imshow(Scale_abs,cmap = plt.cm.gray),plt.title('Laplacian检测后结果')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4 Canny边缘检测

Canny 边缘检测算法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边缘检测算法,是 John F. Canny 于 1986年提出的,被认为是最优的边缘检测算法。

4.1 原理

Canny边缘检测算法是由4步构成,分别介绍如下:

  • 第一步:噪声去除

    由于边缘检测很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所以首先使用$5*5$高斯滤波器去除噪声,在图像平滑那一章节中已经介绍过。

  • 第二步:计算图像梯度

对平滑后的图像使用 Sobel 算子计算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一阶导数(Gx 和 Gy)。根据得到的这两幅梯度图(Gx 和 Gy)找到边界的梯度和方向,公式如下:

Edge_Gradient(G) = \sqrt{G_{x}^{2}+G_{y}^{2}}

Angle(\theta )=tan^{-1}(\frac{G_{y}}{G_{x}})

如果某个像素点是边缘,则其梯度方向总是垂直与边缘垂直。梯度方向被归为四类:垂直,水平,和两个对角线方向。

  • 第三步:非极大值抑制

在获得梯度的方向和大小之后,对整幅图像进行扫描,去除那些非边界上的点。对每一个像素进行检查,看这个点的梯度是不是周围具有相同梯度方向的点中最大的。如下图所示:

 

A点位于图像的边缘,在其梯度变化方向,选择像素点B和C,用来检验A点的梯度是否为极大值,若为极大值,则进行保留,否则A点被抑制,最终的结果是具有“细边”的二进制图像。

  • 第四步:滞后阈值

现在要确定真正的边界。 我们设置两个阈值: minVal 和 maxVal。 当图像的灰度梯度高于 maxVal 时被认为是真的边界, 低于 minVal 的边界会被抛弃。如果介于两者之间的话,就要看这个点是否与某个被确定为真正的边界点相连,如果是就认为它也是边界点,如果不是就抛弃。如下图: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44张图片 

如上图所示,A 高于阈值 maxVal 所以是真正的边界点,C 虽然低于 maxVal 但高于 minVal 并且与 A 相连,所以也被认为是真正的边界点。而 B 就会被抛弃,因为低于 maxVal 而且不与真正的边界点相连。所以选择合适的 maxVal 和 minVal 对于能否得到好的结果非常重要。

4.2 应用

在OpenCV中要实现Canny检测使用的API:

canny = cv2.Canny(image, threshold1, threshold2)

参数:

  • image:灰度图,
  • threshold1: minval,较小的阈值将间断的边缘连接起来
  • threshold2: maxval,较大的阈值检测图像中明显的边缘

示例: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图像读取
img = cv.imread('./image/horse.jpg',0)
# 2 Canny边缘检测
lowThreshold = 0
max_lowThreshold = 100
canny = cv.Canny(img, lowThreshold, max_lowThreshold) 
# 3 图像展示
plt.figure(figsize=(10,8),dpi=100)
plt.subplot(121),plt.imshow(img,cmap=plt.cm.gray),plt.title('原图')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ubplot(122),plt.imshow(canny,cmap = plt.cm.gray),plt.title('Canny检测后结果')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45张图片 


总结

  1. 边缘检测的原理

    • 基于搜索:利用一阶导数的最大值获取边界
    • 基于零穿越:利用二阶导数为0获取边界
  2. Sobel算子

    基于搜索的方法获取边界

    cv.sobel()

    cv.convertScaleAbs()

    cv.addweights()

  3. Laplacian算子

    基于零穿越获取边界

    cv.Laplacian()

  4. Canny算法

    流程:

    • 噪声去除:高斯滤波
    • 计算图像梯度:sobel算子,计算梯度大小和方向
    • 非极大值抑制:利用梯度方向像素来判断当前像素是否为边界点
    • 滞后阈值:设置两个阈值,确定最终的边界

5 算子比较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46张图片

模版匹配和霍夫变换 

 

1 模板匹配

1.1 原理

所谓的模板匹配,就是在给定的图片中查找和模板最相似的区域,该算法的输入包括模板和图片,整个任务的思路就是按照滑窗的思路不断的移动模板图片,计算其与图像中对应区域的匹配度,最终将匹配度最高的区域选择为最终的结果。

实现流程:

  • 准备两幅图像:

    1.原图像(I):在这幅图中,找到与模板相匹配的区域

    2.模板(T):与原图像进行比对的图像块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47张图片 

  • 滑动模板图像和原图像进行比对: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48张图片

将模板块每次移动一个像素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在每一个位置,都计算与模板图像的相似程度。

  • 对于每一个位置将计算的相似结果保存在结果矩阵(R)中。如果输入图像的大小(WxH)且模板图像的大小(wxh),则输出矩阵R的大小为(W-w + 1,H-h + 1)将R显示为图像,如下图所示:

 

  • 获得上述图像后,查找最大值所在的位置,那么该位置对应的区域就被认为是最匹配的。对应的区域就是以该点为顶点,长宽和模板图像一样大小的矩阵。

1.2 实现

我们使用OpenCV中的方法实现模板匹配。

API:

res = cv.matchTemplate(img,template,method)

参数:

  • img: 要进行模板匹配的图像
  • Template :模板
  • method:实现模板匹配的算法,主要有:
    1. 平方差匹配(CV_TM_SQDIFF):利用模板与图像之间的平方差进行匹配,最好的匹配是0,匹配越差,匹配的值越大。
    2. 相关匹配(CV_TM_CCORR):利用模板与图像间的乘法进行匹配,数值越大表示匹配程度较高,越小表示匹配效果差。
    3. 利用相关系数匹配(CV_TM_CCOEFF):利用模板与图像间的相关系数匹配,1表示完美的匹配,-1表示最差的匹配。

完成匹配后,使用cv.minMaxLoc()方法查找最大值所在的位置即可。如果使用平方差作为比较方法,则最小值位置是最佳匹配位置。

示例:

在该案例中,载入要搜索的图像和模板,图像如下所示:

 

模板如下所示:

 

通过matchTemplate实现模板匹配,使用minMaxLoc定位最匹配的区域,并用矩形标注最匹配的区域。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1 图像和模板读取
img = cv.imread('./image/wulin2.jpeg')
template = cv.imread('./image/wulin.jpeg')
h,w,l = template.shape
# 2 模板匹配
# 2.1 模板匹配
res = cv.matchTemplate(img, template, cv.TM_CCORR)
# 2.2 返回图像中最匹配的位置,确定左上角的坐标,并将匹配位置绘制在图像上
min_val, max_val, min_loc, max_loc = cv.minMaxLoc(res)
# 使用平方差时最小值为最佳匹配位置
# top_left = min_loc
top_left = max_loc
bottom_right = (top_left[0] + w, top_left[1] + h)
cv.rectangle(img, top_left, bottom_right, (0,255,0), 2)
# 3 图像显示
plt.imshow(img[:,:,::-1])
plt.title('匹配结果'),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拓展:模板匹配不适用于尺度变换,视角变换后的图像,这时我们就要使用关键点匹配算法,比较经典的关键点检测算法包括SIFT和SURF等,主要的思路是首先通过关键点检测算法获取模板和测试图片中的关键点;然后使用关键点匹配算法处理即可,这些关键点可以很好的处理尺度变化、视角变换、旋转变化、光照变化等,具有很好的不变性。

2 霍夫变换

霍夫变换常用来提取图像中的直线和圆等几何形状,如下图所示: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49张图片

2.1 原理

  1. 原理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一条直线由两个点A=(x_{1},y_{1})B=(x_{2},y_{2})确定,如下图所示: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50张图片

 将直线y=kx+q可写成关于(k,q)(k,q)的函数表达式:

\left\{\begin{matrix} q=-kx_{1}+y_{1}\\ q=-kx^{_{2}}+y^{_{2}} \end{matrix}\right.

对应的变换通过图形直观的表示下: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51张图片 

变换后的空间我们叫做霍夫空间。即:笛卡尔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对应于霍夫空间中的一个点。反过来,同样成立,霍夫空间中的一条线,对应于笛卡尔坐标系中一个点,如下所示: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52张图片 

我们再来看下A、B两个点,对应于霍夫空间的情形: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53张图片 

在看下三点共线的情况: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54张图片 

可以看出如果在笛卡尔坐标系的点共线,那么这些点在霍夫空间中对应的直线交于一点

如果不止存在一条直线时,如下所示: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55张图片

我们选择尽可能多的直线汇成的点,上图中三条直线汇成的A、B两点,将其对应回笛卡尔坐标系中的直线: 

 

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完成了霍夫变换的求解。但如果像下图这种情况时: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56张图片 

上图中的直线是x=2x=2,那(k,q)(k,q)怎么确定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将笛卡尔坐标系转换为极坐标。

 在极坐标下是一样的,极坐标中的点对应于霍夫空间的线,这时的霍夫空间是不在是参数(k,q)(k,q)的空间,而是(\rho,\theta)(ρ,θ)的空间,\rhoρ是原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thetaθ表示直线的垂线与横轴顺时针方向的夹角,垂直线的角度为0度,水平线的角度是180度。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57张图片

我们只要求得霍夫空间中的交点的位置,即可得到原坐标系下的直线。

实现流程

假设有一个大小为100∗100的图片,使用霍夫变换检测图片中的直线,则步骤如下所示:

  • 直线都可以使用(ρ,θ) 表示,首先创建一个2D数组,我们叫做累加器,初始化所有值为0,行表示\rho,列表示\theta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58张图片

  • 该数组的大小决定了结果的准确性,若希望角度的精度为1度,那就需要180列。对于\rho,最大值为图片对角线的距离,如果希望精度达到像素级别,行数应该与图像的对角线的距离相等。

  • 取直线上的第一个点(x,y)(x,y),将其带入直线在极坐标中的公式中,然后遍历\theta的取值:0,1,2,...,180,分别求出对应的\rho值,如果这个数值在上述累加器中存在相应的位置,则在该位置上加1.

  • 取直线上的第二个点,重复上述步骤,更新累加器中的值。对图像中的直线上的每个点都直线以上步骤,每次更新累加器中的值。

  • 搜索累加器中的最大值,并找到其对应的(ρ,θ),就可将图像中的直线表示出来。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59张图片

2.2 霍夫线检测

在OpenCV中做霍夫线检测是使用的API是:

cv.HoughLines(img, rho, theta, threshold)

参数:

  • img: 检测的图像,要求是二值化的图像,所以在调用霍夫变换之前首先要进行二值化,或者进行Canny边缘检测

  • rho、theta: \rhoρ 和\thetaθ的精确度

  • threshold: 阈值,只有累加器中的值高于该阈值时才被认为是直线。

    霍夫线检测的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这是在stackflow上一个关于霍夫线变换的解释:

 

示例:

检测下述图像中的直线: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60张图片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random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加载图片,转为二值图
img = cv.imread('./image/rili.jpg')

gray = cv.cvtColor(img, cv.COLOR_BGR2GRAY)
edges = cv.Canny(gray, 50, 150)

# 2.霍夫直线变换
lines = cv.HoughLines(edges, 0.8, np.pi / 180, 150)
# 3.将检测的线绘制在图像上(注意是极坐标噢)
for line in lines:
    rho, theta = line[0]
    a = np.cos(theta)
    b = np.sin(theta)
    x0 = a * rho
    y0 = b * rho
    x1 = int(x0 + 1000 * (-b))
    y1 = int(y0 + 1000 * (a))
    x2 = int(x0 - 1000 * (-b))
    y2 = int(y0 - 1000 * (a))
    cv.line(img, (x1, y1), (x2, y2), (0, 255, 0))
# 4. 图像显示
plt.figure(figsize=(10,8),dpi=100)
plt.imshow(img[:,:,::-1]),plt.title('霍夫变换线检测')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61张图片 

2.3 霍夫圆检测[了解]

  1. 原理

    圆的表示式是:(x-a)^2+(y-b)^2=r其中a和b表示圆心坐标,rr表示圆半径,因此标准的霍夫圆检测就是在这三个参数组成的三维空间累加器上进行圆形检测,此时效率就会很低,所以OpenCV中使用霍夫梯度法进行圆形的检测。

    霍夫梯度法将霍夫圆检测范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检测圆心,第二阶段利用圆心推导出圆半径。

    • 圆心检测的原理:圆心是圆周法线的交汇处,设置一个阈值,在某点的相交的直线的条数大于这个阈值就认为该交汇点为圆心。

    • 圆半径确定原理:圆心到圆周上的距离(半径)是相同的,确定一个阈值,只要相同距离的数量大于该阈值,就认为该距离是该圆心的半径。

    原则上霍夫变换可以检测任何形状,但复杂的形状需要的参数就多,霍夫空间的维数就多,因此在程序实现上所需的内存空间以及运行效率上都不利于把标准霍夫变换应用于实际复杂图形的检测中。霍夫梯度法是霍夫变换的改进,它的目的是减小霍夫空间的维度,提高效率。

  2. API

    在OpenCV中检测图像中的圆环使用的是API是:

    circles = cv.HoughCircles(image, method, dp, minDist, param1=100, param2=100, minRadius=0,maxRadius=0 )
    

    参数:

    • image:输入图像,应输入灰度图像

    • method:使用霍夫变换圆检测的算法,它的参数是CV_HOUGH_GRADIENT

    • dp:霍夫空间的分辨率,dp=1时表示霍夫空间与输入图像空间的大小一致,dp=2时霍夫空间是输入图像空间的一半,以此类推

    • minDist为圆心之间的最小距离,如果检测到的两个圆心之间距离小于该值,则认为它们是同一个圆心

    • param1:边缘检测时使用Canny算子的高阈值,低阈值是高阈值的一半。

    • param2:检测圆心和确定半径时所共有的阈值

    • minRadius和maxRadius为所检测到的圆半径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返回:

    • circles:输出圆向量,包括三个浮点型的元素——圆心横坐标,圆心纵坐标和圆半径
  3. 实现

    由于霍夫圆检测对噪声比较敏感,所以首先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 读取图像,并转换为灰度图
    planets = cv.imread("./image/star.jpeg")
    gay_img = cv.cvtColor(planets, cv.COLOR_BGRA2GRAY)
    # 2 进行中值模糊,去噪点
    img = cv.medianBlur(gay_img, 7)  
    # 3 霍夫圆检测
    circles = cv.HoughCircles(img, cv.HOUGH_GRADIENT, 1, 200, param1=100, param2=30, minRadius=0, maxRadius=100)
    # 4 将检测结果绘制在图像上
    for i in circles[0, :]:  # 遍历矩阵每一行的数据
        # 绘制圆形
        cv.circle(planets, (i[0], i[1]), i[2], (0, 255, 0), 2)
        # 绘制圆心
        cv.circle(planets, (i[0], i[1]), 2, (0, 0, 255), 3)
    # 5 图像显示
    plt.figure(figsize=(10,8),dpi=100)
    plt.imshow(planets[:,:,::-1]),plt.title('霍夫变换圆检测')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二、opencv图像处理_第62张图片​​​​​​​ 


 

总结:

  1. 模板匹配

    原理:在给定的图片中查找和模板最相似的区域

    API:利用cv.matchTemplate()进行模板匹配,然后

    使用cv.minMaxLoc()搜索最匹配的位置。

  2. 霍夫线检测

    原理:将要检测的内容转换到霍夫空间中,利用累加器统计最优解,将检测结果表示处理

    API:cv2.HoughLines()

    注意:该方法输入是的二值化图像,在进行检测前要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3. 霍夫圆检测

    方法:霍夫梯度法

    API:cv.HoughCircles()

 

你可能感兴趣的:(open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