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管你在哪儿,都不太可能不用 Linux。
超过 20 亿人每天随身带着 Android 手机出门,它的系统底层就是 Linux。
即便你不用 Android,是用 iPhone、Mac 或者 Windows 电脑看的这篇文章,也有 Linux 的功劳。像绝大多数网站一样,《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的服务器也运行着 Linux 系统。
你可以不用微软的系统,可以避开苹果的硬件。惟独 Linux 无处不在。
全球 500 台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80% 采用的是 Linux 系统,这些昂贵的计算设备造价数亿元到数十亿元不等;但同时,也有像樱桃那么小的迷你计算机,售价不过 33 元人民币,同样运行着完整的 Linux 操作系统。
甚至连微软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也在两周前引入 Red Hat 的 Linux 企业操作系统——Red Hat 是整个 Linux 世界最成功的商业公司。
这一切,都从 1991 年一个芬兰学生的业余项目开始。
1991 年 8 月 25 日,赫尔辛基大学大二学生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在 MINIX 新闻组(comp.os.inix)发布了一则标题为“在 MINIX 系统中你最想看到什么?”的主题,具体内容是:
Hello,使用 MINIX 系统的各位,
你们好!我正在编写一个(免费的)能用在 386(486) AT 机上的操作系统(只是个人爱好,不会做成 GNU 那么大那么专业)。我从 4 月开始准备这个项目,这会儿差不多了。因为我的操作系统和 MINIX 有点类似(主要是文件系统的物理排列方式,主要是因为它实用),所以我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一些反馈,告诉我你们是否喜欢 MINIX。”
……一些技术细节……
—— 林纳斯([email protected])
这篇有点随意,塞了一堆括号的文字成了 Linux 的起点。
林纳斯 1990 年开始在赫尔辛基大学的求学路,他最先接触到的电脑操作系统 Ultrix,是一个由美国 DEC 公司发行的 Unix 系统版本。这也是赫尔辛基大学拥有的第一个 Unix 系统。
诞生于 AT&T 贝尔实验室的 Unix 系统是当时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主要操作系统。Unix 的创造者肯·汤普森(Ken Thomp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将操作系统和源代码许可证书一起,对外免费公布,尤其是给了很多大学用于教学。
但后来 AT&T 将第 7 版 Unix 源代码私有化,并要求大学中不能再使用 Unix 源代码。
阿姆斯特丹教授坦尼鲍姆(Andrew Tanenbaum)为了继续计算机科学教学,在不使用 AT&T 新版 Unix 源代码前提下,开发了 MINIX 操作系统。
林纳斯在自己电脑上安装的就是 MINIX 系统,当时花了他大约 169 美元并且等了一个月才收到安装磁片。MINIX 不允许被用于商业,坦尼鲍姆教授原本将其作为一款教学辅助工具,所以刻意限制了一些功能。
林纳斯想要一个更加自由、更加不限制程序员使用的操作系统。
“我一开始只想写一个能代替 MINIX 的操作系统。它不一定比 MINIX 强多少,只要在 MINIX 已经能做的事情外,再能做些别的小事,我就很满足了。”林纳斯回忆自己的计划时说。
在写了近两个月代码后,林纳斯写出一个虽然漏洞很多但仍勉强可用的操作系统,私底下他管这个操作系统叫 Linux,取自他的名字 Linus 和象征 Unix 的 X。接着,他就发布了文章开头那里的 MINIX 新闻组主题帖。消息公布后,得到不少操作系统支持者的回应。有人请林纳斯再介绍得详细一些,也有人想给林纳斯做系统测试。
1991 年 9 月 17 日,林纳斯把第一版 Linux 操作系统传到了 FTP 目录上,并开放源代码,好让对这个操作系统感兴趣的人能修改使用。
第一版 Linux 定的版本号是 0.01,用林纳斯自己的话说,“代表这是一个仍很不成熟的操作系统。”
在 1992 年 2 月发布 Linux 0.12 版本时候,林纳斯采用 GPL 许可证的新版权声明。GPL 规定用户在获取程序的时候有权获得源代码,但 GPL 没有规定转让程序是否必须免费。所以理论上,只要有人愿意购买你的程序,你开价 100 万美元都可以,只不过你必须给他相应的源代码。
Linux 系统发布没几年就开始受到关注,但林纳斯并不准备把这个系统卖掉,也不准备失去对 Linux 的控制权。他坚持开源,希望在 GPL 许可证效力下,人们能加入进来,参与 Linux 系统内核的升级过程。
“曾几何时,男人都是真汉子,自己动手写设备驱动。你是否渴望回到那个时候? —— Linux 0.02 版本发布宣言”
用林纳斯自己的话说,在他的世界里面,只有三件事情是对生活有意义的,第一是生存,第二是社会秩序,第三,就是娱乐。Linux 是他的娱乐。
在最一开始启动自己的项目时,林纳斯和比尔·盖茨想要的东西就不一样。成名前后,林纳斯都表达了对版权无限扩大的厌恶。
盖茨就正好相反,最让他在美国科技界出名的,是那封 1976 年发给早年计算机爱好者的一封公开信,指责复制软件是盗窃行为。
刚辍学两年的盖茨在信中写道:
“如果分文无获,谁会从事专业的软件开发?哪有业余爱好者会花费 3 人/年的精力去编写软件、修正软件、编写使用手册却免费发放给别人使用。事实上,只有我们大量投资来为个人电脑做软件。”
1991 年,没有人会拿一个芬兰学生的业余项目跟盖茨的微软帝国做比较。
Linux 诞生的时候,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已经占据超过 80% 的市场份额,公司年销售额首次突破 10 亿美元,四年后盖茨的个人财富达到 129 亿美元,已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首富。
个人计算机这个时候也开始在美国普及开来,当时不管是康柏、惠普这样的大电脑公司还是才起步的戴尔,它们卖出去的电脑都用的是微软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
Office 系列三大应用 Word、Excel、PowerPoint 各自都处在快速上涨的区间中。1994 年前后,这三个应用的市场份额超过 50%,1998 年接近 100%。
拿下桌面市场和个人消费电脑市场后,微软看上了企业里的服务器生意,从曾经的小型机巨头 DEC 那里挖了一支经验丰富的软件团队,开发 Windows 系统服务器版本 —— Windows NT。
微软从 1988 年开始开发 Windows NT,1993 年面向市场发售。
但这一次,Windows 没有像早年横扫个人电脑市场一样拿下企业生意。
Linux 聚集的志愿开发者写出了一个更快更好的系统。坚持开放的结果是林纳斯本人不能从操作系统的使用中赚到钱,但让更多人加入进来,完善这个操作系统。
互联网的兴起加速了这个过程,最新更新的 Linux 代码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分发。爱好者们不用再像林纳斯 1990 年为了安装 Minix 那样,等上一个月收到寄来的磁盘,接着才能安装、调试、编译。
这个过程中,诞生了 Red Hat 这样的商业公司,发行企业版 Linux 系统,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获利。今天 Red Hat 市值已经达到 140 亿美元。
伴随着 Linux 取得越来越多的服务器市场,IBM、Sun 这样的传统科技公司也给予 Linux 更多的支持。
IBM 1998 年加入 Linux 服务器阵营,并在 2001 年,IBM 宣布投资 10 亿美元用于支持 Linux 的研发。
Sun 公司在同一年加盟 Linux。甲骨文紧接着也表示他们的数据库有一些面向 Linux 的接口,以后会将数据库从面向 Unix 过渡到面向 Linux。
这使得华尔街也对行业内的相关公司产生兴趣,催生了一批 Linux 概念股。比如提供网站服务的 Andover.net,IPO 当天股价涨了四倍;开发 Linux 版 WordPerfect 办公软件的 Corel Corporation 上市当天股价涨了三倍多。增长最快的是 VA Linux,这家亏损中的公司上市时以每股 30 美元出售股票,第一个交易日结束时,股价超过 240 美元。
关注华尔街的资讯网站 The Street 甚至和 Red Hat 旗下的 Wide Open News 网站合作,专门引入 Linux 相关新闻给投资者看。
1996 年以后,Linux 的用户群达到 350 万人。
对于拿下桌面市场,开源社区一度非常乐观。相信开源必胜的程序员们把盖茨比做纳粹,讽刺他在桌面操作系统里表现出的独裁和封闭。
为了打败 Windows,好些程序员投入桌面版的开发,试图做更漂亮、体验更好的 Linux 界面,GNOME 和 KDE 是最有名的两个图形界面。
林纳斯曾经也觉得 Linux 桌面有希望挑战微软。
乔布斯曾经邀请过林纳斯到苹果位于无限大道 1 号的总部见一下,希望这位创造 Linux 的人能加入苹果一起开发基于 Unix 的 Mac OS 系统,林纳斯没有丝毫兴趣:
“要不是想了解 Mac OS X 这个新系统,我早就借故逃走了”。
很少有人会拒绝乔布斯的邀请,林纳斯就这么做了。尽管乔布斯一再强调说,Mac OS 用的 Mach 内核是开源的,但是林纳斯觉得乔布斯这么说有点欲盖弥彰,因为就算操作系统的底层内核是开源的,但在这个基础上开发的 Mac OS 却不开源,这没有任何意义。
林纳斯回忆说,自己和乔布斯见面的时候乐观地认为总有一天,Linux 能抢占到桌面市场,虽然这不是他的目标。
但和 Windows 系统相比,Linux 没有好用又好看的图形界面,也没有游戏和多媒体支持,更是缺少像 Office 那样的办公软件。
最终 Linux 社区的投入没有帮助开源系统取代 Windows,进驻办公桌和书房里的电脑。
“直到 2000 年,Linux 的桌面市场份额仍只有 1.5%,微软的 Windows 却已经达到 90% 以上。戴尔公司砍掉了 Linux 笔记本和台式机的产品线。”《连线》杂志 2001 年的一篇文章写道。作者 Russ Mitchell 曾是 Wide Open News 的主编,因公司缩减成本被裁。
随着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大量 Linux 公司股价跌到底谷。
就像乔布斯 1997 年重回苹果后说的,“桌面市场的战场已经结束,微软赢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跟微软几年前的预期相符合。
1998 年,微软的工程师 Vinod Valloppillil 写了一系列内部备忘录,供高级副总裁 Paul Maritz 参考如何对付开源软件的预备策略。
结果这一系列文件在 1998 年 10 月被泄露给了 Eric Raymond,《新黑客词典》的维护人。因为泄露事件临近美国传统节日万圣节,所以这一系列文件被统称为“万圣节文件”。
Valloppillil 在文件中表示,Linux 不可能威胁 Windows 在桌面电脑上的份额,但它会威胁微软的 Windows NT 服务器操作系统。他总结了四个原因:
Linux 对机器配置的要求更低;
由于 Linux 是延续自 UNIX,因此系统转换成本更低;
Linux 的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都要更好;
只要服务和协议足够通用,Linux 就有机会赢。
第四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Valloppillil 还在文件里提出了对应策略:
一是传统的通过营销渠道诋毁 Linux 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没什么效果。
二是“打击 Linux 的老巢,通用的网络和服务器基础设施”。
文件认为微软如果把网络协议抓在自己手上,用微软主导的协议取代开放协议,提升准入门槛,就能打败 Linux。
逐渐地,Windows 和 Linux 之间的战争,变成了一个由微软掌控的体系对阵一个开放的体系。
这跟林纳斯对盖茨的看法倒有点像“我们之间找不出一点关系,全世界就他一人最擅长的那个领域,我根本就不感兴趣。我对他的事业提不出什么意见,他对我的技术也给不出什么建议。”
对于 Linux 以及整个互联网产业都好的一件事是:开放胜利了。
Linux 以及配套的开源软件成为网站和互联网服务开发者的首选。比如很长一段时间,网站爱用的技术架构都是 LAMP(Linux, Apache, MySQL, PHP)。
2003 年,曾数次创业,并把自己的手机公司卖给微软的安迪·鲁宾创办了一个新公司——Android。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鲁宾想让 Android 成为手机上的通用操作系统。他一开始想找三星合作,但被对方高管当面讥讽说“你疯了么?”
但 2005 年 Google 宣布收购 Android,并让鲁宾在公司内部组建团队推进手机操作系统的计划。2008 年,第一款 Android 手机面市,之后不到四年时间,它就成为全球使用量最多的操作系统。
研发操作系统是件困难的事,虽然 iPhone 好像在 2007 年一下就冒了出来,但它所用的操作系统内核可以追溯到 1985 年乔布斯离开苹果之后做的 NeXT 公司。
等到 iPhone 发布时,它的系统内核已经开发了近二十年,而 iPhone 本身也开发了 3 年。
有 Linux 的基础,Android 不用担心最基础的东西。鲁宾带着一支开发经验和规模都远不如苹果的团队,用 5 年时间内,把 Android 手机弄进了柜台。
截止到今年二季度,Android 市场份额达到 86%,每卖出 100 台的智能手机里有 86 台 Android、12.9 台 iPhone……和不到一台 Windows Phone。
如果说 Android 和 iPhone 干掉了 Windows Phone,让 Windows 系统与普通消费者隔开。亚马逊则是帮助 Linux 彻底拿下了企业市场。
2006 年 8 月 25 日,正好是林纳斯宣布 Linux 诞生的 15 年后,一直专注于在网上卖东西的亚马逊发布了一个和主业没关系的产品—— EC2,隶属于 AWS(亚马逊网络服务)。
这个项目由 Amazon 创始人贝索斯的亲信 Andy Jassy 负责,已经低调开发了两年多。
AWS 就是今天所说的云计算,EC2 是它最基本的服务之一。简单说,EC2 可以让企业直接在线搭一个服务器。如果对性能要求不高,第一年免费。之后随着需求增加,企业可以按使用量和时间支付成本。
AWS 成功的一个基础是种类繁多的免费 Linux 发行版,虽然它也可以使用 Windows 系统,但只有 Linux 才能做到真正免费启动。
EC2 最初受到创业公司的追捧,正好也赶上了智能手机出现以及创业潮。亚马逊跟着推出了一个又一个配套服务。
微软在 AWS 上线两年后开始测试自己的反击方案 Windows Azure。
和早年对抗 Linux 时一样,面对开放的、可以任意挑选任何技术的亚马逊 AWS,微软将使用者限制在自己的服务下,给 Windows Azure 开发服务就需要用成套的微软工具和标准。
在云计算的生意上,背靠 Linux 以及诸多开放标准的 AWS 再次获胜。
根据 Gartner 最近的一份报告,亚马逊 AWS 是云服务市场的老大,占据 31% 的市场份额,第二名微软所占份额不到它的三分之一。
云计算的失败是开放世界对 Windows 的最后一击。
印度裔高管纳德拉 2011 年接管了云计算业务,他做的一个调整就是让 Azure 支持开发者使用 Linux 操作系统。此举是为了吸引不愿意用 Windows 的用户使用微软的云计算服务。
这一举动,一度让微软在 Linux 贡献厂商榜单排名 17 ,因为微软投入大量人力开发 Linux,让它支持 Azure 平台。
2013 年,纳德拉接替鲍尔默成为微软 CEO。他对 Linux 的爱更深了:
2014 年,纳德拉把云计算称为微软的战略核心,而不再强调操作系统的价值。
同年,Windows Azure 改名为 Microsoft Azure,进一步加强对各种开放标准和服务的支持,也包括 Linux。
Linux 诞生 25 年后,曾经统治计算机业的微软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苹果和 Google 的市值都高过它。
现在,微软在纳德拉的带领下专注于为其它公司提供生产力应用和互联网服务,不再执念自己控制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协议。
曾经带领微软打垮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的盖茨成了慈善家,只有极小一部分精力分在微软之上。
而靠志愿开发者起家的 Linux 也早已不靠程序员的热情来发展。大部分贡献力量的开发者受雇于厂商,而厂商则通过开源社区获得更多知识来改进自己的商业软件,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帮助 Linux 彻底战胜 Windows 的 Google 和亚马逊也收入颇丰。今天手机上的广告和应用商店收入是 Google 最主要的增长点。
而亚马逊的市值在过去一年增加一千多亿美元,主要也是因为 AWS 云计算业务的出色表现。
今天,贝索斯以及两位 Google 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的个人净资产分别达到 667 亿、403 亿和 392 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四、第十一、第十二。
依靠 Linux 的上市公司 Red Hat 也跻身标普五百,一年利润 3.5 亿美元。
但创造 Linux 的林纳斯,生活跟以前基本一样,开着一辆牌照是 “DAD OF 3” 的车。家里的壁炉上,放满了他最喜欢的企鹅公仔,这也是 Linux 的标志。
林纳斯为 Linux 而骄傲,他说:“Linux 项目没有所谓的官方版本,只有我的版本和其他人的版本。”
但他一直没怎么从 Linux 赚钱。
有传言说林纳斯每年从 Linux 基金会那里领取 1000 万美元年薪,但这消息没什么根据。
对此,林纳斯前年在个人 Google+ 上否认。“显然我对自己搜索的不够多。”
他说自己通过 Linux 获得的唯一一笔大钱是 Red Hat 送给他的股票期权。(其它不少 Linux 公司也送过,但很快就因为泡沫一文不值。)
但在 Red Hat 上市前,林纳斯没有看过对方给的协议文件到底说了什么。他后来问了股票经纪才知道手里的股票期权大概值 50 万美元。
等到股票期权价值涨到 100 万美元的时候,林纳斯像一个中了大奖一样的普通人那样说“坦白说,我兴奋得快要发疯了。”
20 多年后,林纳斯在乎的事还和早年差不多。
2012 年赫尔辛基举办的一场座谈会上,时年 43 岁的林纳斯提到英伟达显卡驱动给 Linux 带来的麻烦,越说越气,最后对着镜头竖起了中指,说 “So, Nvidia, Fuck You!”。
原网站:http://www.qdaily.com/cooperation/articles/toutiao/31699.html?tt_group_id=632522695537336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