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之图像识别核心技术与案例实战》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pwd=o7ww提取码:o7ww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与应用。
书中不但重视基础理论的讲解,而且从第4章开始的每章都提供了一到两个不同难度的案例供读者实践,读者可以在已有代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改进,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本书共10章,首先从深度学习的基础概念开始,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深度学习中的优化技术;然后系统地介绍了深度学习中与数据相关的知识,包括经典数据集的设计、数据集的增强以及数据的获取与整理;接着重点针对图像开发领域,用3章内容系统地介绍了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图像分割和目标检测3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应用,这些内容的讲解均结合实战案例展开;另外,还对深度学习中损失函数的发展、数据和模型的可视化以及模型的压缩和优化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读者设计和训练更加实用的模型提供了指导;最后以微信小程序平台为依托,介绍了微信小程序前后端开发技术,完成了深度学习的模型部署,让本书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本书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度与广度兼具,特别适合深度学习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与爱好者阅读,尤其适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从业人员阅读,以全方位了解深度学习在图像领域中的技术全貌。
另外,本书还适合作为相关培训机构的深度学习教材使用。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神经网络伪原创
好文案。
《数学建模视频》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提取码:4253数学建模视频|MATLAB图像处理实例详解|Matlab神经网络原理与实例精解34.5小时配套教学时视频|MATLAB神经网络原理与实例精解.pdf|MATLAB初学者入门视频:MATLAB简介和给初学者的建议.zip||7天助你掌握Matlab,还能收获一份20G的数模资料合集.mp4|陈明-Matlab神经网络原理与实例精解34.5小时配套教学时视频|《MATLAB神经网络原理与实例精解》随书附带源程序|第9章反馈神经网络|第8章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第7章径向基函数网络|第6章BP神经网络|第5章线性神经网络|第4章单层感知器。
。
我简单说一下,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搭建一个识别苹果和橘子的网络模型:我们现在得需要两组数据,一组表示特征值,就是网络的输入(p),另一组是导师信号,告诉网络是橘子还是苹果(网络输出t):我们的样本这样子假设(就是):pt10312142这两组数据是这样子解释的:我们假设通过3个特征来识别一个水果是橘子还是苹果:形状,颜色,味道,第一组形状、颜色、味道分别为:103(当然这些数都是我随便乱编的,这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定义),有如上特征的水果就是苹果(t为1),而形状、颜色、味道为:214的表示这是一个橘子(t为2)。
好了,我们的网络模型差不多出来了,输入层节点数为3个(形状、颜色,味道),输出层节点为一个(1为苹果2为橘子),隐藏层我们设为一层,节点数先不管,因为这是一个经验值,还有另外的一些参数值可以在matlab里设定,比如训练函数,训练次数之类,我们现在开始训练网络了,首先要初始化权值,输入第一组输入:103,网络会输出一个值,我们假设为4,那么根据导师信号(正确的导师信号为1,表示这是一个苹果)计算误差4-1=3,误差传给bp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根据误差调整权值,然后进入第二轮循环,那么我们再次输入一组数据:204(当仍然你可以还输入103,而且如果你一直输入苹果的特征,这样子会让网络只识别苹果而不会识别橘子了,这回明白你的问题所在了吧),同理输出一个值,再次反馈给网络,这就是神经网络训练的基本流程,当然这两组数据肯定不够了,如果数据足够多,我们会让神经网络的权值调整到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是什么状态呢,就是网络再次输出后误差很小,而且小于我们要求的那个误差值。
接下来就要进行仿真预测了t_1=sim(net,p),net就是你建立的那个网络,p是输入数据,由于网络的权值已经确定了,我们这时候就不需要知道t的值了,也就是说不需要知道他是苹果还是橘子了,而t_1就是网络预测的数据,它可能是1或者是2,也有可能是1.3,2.2之类的数(绝大部分都是这种数),那么你就看这个数十接近1还是2了,如果是1.5,我们就认为他是苹果和橘子的杂交,呵呵,开玩笑的,遇到x=2.5,我一般都是舍弃的,表示未知。
总之就是你需要找本资料系统的看下,鉴于我也是做图像处理的,我给你个关键的提醒,用神经网络做图像处理的话必须有好的样本空间,就是你的数据库必须是标准的。
至于网络的机理,训练的方法什么的,找及个例子用matlab仿真下,看看效果,自己琢磨去吧,这里面主要是你隐含层的设置,训练函数选择及其收敛速度以及误差精度就是神经网络的真谛了,想在这么小的空间给你介绍清楚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样本,提取的图像特征必须带有相关性,这样设置的各个阈值才有效。
OK,好好学习吧,资料去matlab中文论坛上找,在不行就去baudu文库上,你又不需要都用到,何必看一本书呢!祝你顺利毕业!
图像的组成:图像由什么组成的,这个问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概念,它不是指图片里面有什么我们可以看到的东西,而是图像的光学组成概念。即图像是由很多具备色彩种类、亮度等级等信息的基本像素点所组成的。
图像的识别:计算机初始状态只能识别像素点上的基本信息,这个和生物的视觉是一样的,生物之所以可以分辨物体是由于生物神经系统对原始图像处理后的结果。
而计算机的图像识别也是一个将原始光学信息进行逻辑分类处理的过程。
【图为大脑神经元】图像识别的要点:图像识别编程就是对原始图像点信息的综合处理,图像识别通常有轮廓识别、特征识别、色彩识别、材质识别、物体识别等等。
一般根据颜色、亮度等信息得出物体的轮廓,依据轮廓所对应的数据来确定轮廓的内容是什么物体或是什么特征,及特征及物体的判断离不开轮廓及对应逻辑数据的处理。
而材质识别的特点是根据问题的反光程度来识别,其同样离不开轮廓的识别及逻辑数据的判断。因此在图像识别中,轮廓识别是重中之重。
图像识别编程的要点:图像识别编程时务必将通常的图像概念刻意淡化而侧重为视觉数据的逻辑化,并通宵人类识别数据是的依据。即人脑识别图像的逻辑判断依据从而得出正确的逻辑编程思路。
5图片编程的注意事项:图片编程时不要将简单的处理繁杂化,同时明确要识别图像的目的及可以忽略细节的程度。尽量避免非逻辑必备信息的参杂,这个对于需要高速识别内容的项目尤为重要。
END注意事项有概念不清晰的请至网上自行查阅。文中内容纯属个人经验,对借鉴此产生的后果概不负责。
。
你好:我觉得做图像的,最基本你对图像处理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图像处理(包括图像平滑去噪,图像锐化,图像分割,以及图像变换)等知识应该是模式识别的基础,这个我推荐你看冈萨雷斯的图像处理这本书,对于模式识别,迪达写的《模式分类》这本书比较权威,我觉得模式识别领域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的,毕竟他不像经典物理学那样有着固定完善的理论套路,很多书上的理论都是有自己的缺点有待改进的,你先学好书本上介绍的基本理论(如贝叶斯决策论,参数和非参数估计等等)学好了这些再去研究这些理论存在的问题。
还有就是数学基础了,于模式识别相关的数学基础应该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随机过程,最优化方法等等。你有数学基础,学这些应该不困难。希望对你有用!
研究生往图像处理方向发展,从原则上来说,需要学很多编程开发的语言。java,vb,python,r,c++,matlab等。
以下是一些需要用的软件:1、visualstudioMicrosoftvisualstudiocommunity15/17(一般简称vs),号称宇宙第一的ide,可不是浪得虚名。
在这里推荐的是免费的社区版,可以说兼具所有ide的优点。缺点是庞大臃肿(安装内存大),但是后台占用很良心。
除了基本的c语言外,还可以开发c++,c#,asp等,现在许多公司和个人在都使用它,既方便团队协作,开发效率还高,使用起来很方便。
2、codeblocks也是一个开源(opensource)的ide,可跨平台(crossplatform),也就是说windows,linux,macOS都可以使用。
支持C99新标准,安装包小巧,包含所有组件大小才90多M,自带mingw编译器,支持语法彩色醒目显示,支持代码完成,支持工程管理、项目构建、调试等功能。
配置也很方便,有简单的关键词提示,官方没提供中文版,但是有第三方汉化包。
3、clion这是一款专业的C/C++编程软件,jetbrains公司的产品,同类型的idea、pycharm等,大家应该都非常了解。
它支持智能补全、语法提示、代码高亮等常见功能,此外还兼容cmake、代码重构等高级功能,因此开发效率更高,也更适合专业开发者,但缺点就是软件本身不免费,需要付费购买版权。
4、devc++开源的c++ide,一键下载安装,无需任何多余配置,有中文版本。主题多样,相当轻巧。
自带有简单的GCC、GDB调试工具,可以直接编译运行C++程序,基本功能和早期的VC6.0非常相似,没有任何自动补全、语法提示和语法检查的功能,插件扩展也比较少,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锻炼基本功。
扩展资料VisualStudio2008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在最新平台上加速创建紧密联系的应用程序的新工具,这些平台包括Web、WindowsVista、Office2007、SQLServer2008 和WindowsServer2008。
对于Web,ASPNETAJAX及其他新技术使开发人员能够迅速创建更高效、交互式更强和更个性化的新一代Web体验。
Code::Blocks具有灵活而强大的配置功能,除支持自身的工程文件、C/C++文件外,还支持AngelScript、批处理、CSS文件、D语言文件、Diff/Patch文件、Fortan77文件、GameMonkey脚本文件、Hitachi汇编文件、Lua文件、MASM汇编文件、Matlab文件、NSIS开源安装程序文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VisualStudio百度百科—Code::Blocks。
。
《精通Matlab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pwd=3j9k提取码:3j9k简介:《精通Matlab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将理论知识、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内容涉及数字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的方方面面,包括图像的点运算、几何变换、空域和频域滤波、小波变换、图像复原、形态学处理、图像分割以及图像特征提取的相关内容;同时对于机器视觉进行了前导性的探究,重点介绍了两种目前在工程技术领域非常流行的分类技术——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并在人脸识别这样的热点问题中结束《精通Matlab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
。
由于神经网络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各个相关的学科领域对神经网络都有各自的看法,因此,关于神经网络的定义,在科学界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
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是T.Koholen的定义,即"神经网络是由具有适应性的简单单元组成的广泛并行互连的网络,它的组织能够模拟生物神经系统对真实世界物体所作出的交互反应。
"如果我们将人脑神经信息活动的特点与现行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方式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人脑具有以下鲜明特征:1.巨量并行性。
在冯·诺依曼机中,信息处理的方式是集中、串行的,即所有的程序指令都必须调到CPU中后再一条一条地执行。而人在识别一幅图像或作出一项决策时,存在于脑中的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会同时并发作用以迅速作出解答。
据研究,人脑中约有多达10^(10)~10^(11)数量级的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具有103数量级的连接,这就提供了巨大的存储容量,在需要时能以很高的反应速度作出判断。
2.信息处理和存储单元结合在一起。在冯·诺依曼机中,存储内容和存储地址是分开的,必须先找出存储器的地址,然后才能查出所存储的内容。一旦存储器发生了硬件故障,存储器中存储的所有信息就都将受到毁坏。
而人脑神经元既有信息处理能力又有存储功能,所以它在进行回忆时不仅不用先找存储地址再调出所存内容,而且可以由一部分内容恢复全部内容。
当发生"硬件"故障(例如头部受伤)时,并不是所有存储的信息都失效,而是仅有被损坏得最严重的那部分信息丢失。3.自组织自学习功能。
冯·诺依曼机没有主动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它只能不折不扣地按照人们已经编制好的程序步骤来进行相应的数值计算或逻辑计算。
而人脑能够通过内部自组织、自学习的能力,不断地适应外界环境,从而可以有效地处理各种模拟的、模糊的或随机的问题。神经网络研究的主要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在五十年代中期之前。
西班牙解剖学家Cajal于十九世纪末创立了神经元学说,该学说认为神经元的形状呈两极,其细胞体和树突从其他神经元接受冲动,而轴索则将信号向远离细胞体的方向传递。
在他之后发明的各种染色技术和微电极技术不断提供了有关神经元的主要特征及其电学性质。
194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W.S.McCulloch和数学家W.A.Pitts在论文《神经活动中所蕴含思想的逻辑活动》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神经元模型,即M-P模型。
该模型将神经元当作一个功能逻辑器件来对待,从而开创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理论研究。
1949年,心理学家D.O.Hebb写了一本题为《行为的组织》的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变化的规则,即后来所谓的Hebb学习法则。
Hebb写道:"当神经细胞A的轴突足够靠近细胞B并能使之兴奋时,如果A重复或持续地激发B,那么这两个细胞或其中一个细胞上必然有某种生长或代谢过程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使A激活B的效率有所增加。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两个神经元都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它们之间的突触连接强度将会得到增强。
五十年代初,生理学家Hodykin和数学家Huxley在研究神经细胞膜等效电路时,将膜上离子的迁移变化分别等效为可变的Na+电阻和K+电阻,从而建立了著名的Hodykin-Huxley方程。
这些先驱者的工作激发了许多学者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从而为神经计算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
1958年,F.Rosenblatt等人研制出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学习型神经网络特点的模式识别装置,即代号为MarkI的感知机(Perceptron),这一重大事件是神经网络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的标志。
对于最简单的没有中间层的感知机,Rosenblatt证明了一种学习算法的收敛性,这种学习算法通过迭代地改变连接权来使网络执行预期的计算。
稍后于Rosenblatt,B.Widrow等人创造出了一种不同类型的会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单元,即自适应线性元件Adaline,并且还为Adaline找出了一种有力的学习规则,这个规则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Widrow还建立了第一家神经计算机硬件公司,并在六十年代中期实际生产商用神经计算机和神经计算机软件。
除Rosenblatt和Widrow外,在这个阶段还有许多人在神经计算的结构和实现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K.Steinbuch研究了称为学习矩阵的一种二进制联想网络结构及其硬件实现。
N.Nilsson于1965年出版的《机器学习》一书对这一时期的活动作了总结。3.第三阶段从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
第三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69年M.Minsky和S.Papert所著的《感知机》一书的出版。
该书对单层神经网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从数学上证明了这种网络功能有限,甚至不能解决象"异或"这样的简单逻辑运算问题。同时,他们还发现有许多模式是不能用单层网络训练的,而多层网络是否可行还很值得怀疑。
由于M.Minsky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巨大威望,他在论著中作出的悲观结论给当时神经网络沿感知机方向的研究泼了一盆冷水。
在《感知机》一书出版后,美国联邦基金有15年之久没有资助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前苏联也取消了几项有前途的研究计划。
但是,即使在这个低潮期里,仍有一些研究者继续从事神经网络的研究工作,如美国波士顿大学的S.Grossberg、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的T.Kohonen以及日本东京大学的甘利俊一等人。
他们坚持不懈的工作为神经网络研究的复兴开辟了道路。4.第四阶段从八十年代初至今。
198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生物物理学家J.J.Hopfield采用全互连型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所定义的计算能量函数,成功地求解了计算复杂度为NP完全型的旅行商问题(TravellingSalesmanProblem,简称TSP)。
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进入了第四阶段,也是蓬勃发展的阶段。Hopfield模型提出后,许多研究者力图扩展该模型,使之更接近人脑的功能特性。
1983年,T.Sejnowski和G.Hinton提出了"隐单元"的概念,并且研制出了Boltzmann机。
日本的福岛邦房在Rosenblatt的感知机的基础上,增加隐层单元,构造出了可以实现联想学习的"认知机"。Kohonen应用3000个阈器件构造神经网络实现了二维网络的联想式学习功能。
1986年,D.Rumelhart和J.McClelland出版了具有轰动性的著作《并行分布处理-认知微结构的探索》,该书的问世宣告神经网络的研究进入了高潮。
1987年,首届国际神经网络大会在圣地亚哥召开,国际神经网络联合会(INNS)成立。
随后INNS创办了刊物《JournalNeuralNetworks》,其他专业杂志如《NeuralComputation》,《IEEETransactionsonNeuralNetworks》,《InternationalJournalofNeuralSystems》等也纷纷问世。
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相继宣布成立神经计算研究所并制订有关教育计划,许多国家也陆续成立了神经网络学会,并召开了多种地区性、国际性会议,优秀论著、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今天,在经过多年的准备与探索之后,神经网络的研究工作已进入了决定性的阶段。日本、美国及西欧各国均制订了有关的研究规划。日本制订了一个"人类前沿科学计划"。
这项计划为期15-20年,仅初期投资就超过了1万亿日元。在该计划中,神经网络和脑功能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所谓"人类前沿科学"首先指的就是有关人类大脑以及通过借鉴人脑而研制新一代计算机的科学领域。
在美国,神经网络的研究得到了军方的强有力的支持。美国国防部投资4亿美元,由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PRA)制订了一个8年研究计划,并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和指导委员会。
同时,海军研究办公室(ONR)、空军科研办公室(AFOSR)等也纷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神经网络的研究。DARPA认为神经网络"看来是解决机器智能的唯一希望",并认为"这是一项比原子弹工程更重要的技术"。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政府机构对神经网络的发展也都非常重视,它们以不同的形式支持了众多的研究课题。欧共体也制订了相应的研究计划。
在其ESPRIT计划中,就有一个项目是"神经网络在欧洲工业中的应用",除了英、德两国的原子能机构外,还有多个欧洲大公司卷进这个研究项目,如英国航天航空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
此外,西欧一些国家还有自己的研究计划,如德国从1988年就开始进行一个叫作"神经信息论"的研究计划。我国从1986年开始,先后召开了多次非正式的神经网络研讨会。
1990年12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电子学会、人工智能学会、自动化学会、通信学会、物理学会、生物物理学会和心理学会等八个学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神经网络首届学术会议",从而开创了我国神经网络研究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