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图论期末复习

图论

参考Karthus77


第七章 图

  • 可图化:奇数点的个数为偶数个
    • 可简单图化:通过定理化简证明
  • 握手定理:度数和等于2倍的边数
    • 奇数度点的个数为偶数个
    • 简单联通图各点的度数范围[0,n-1]
    • 要求每个联通分支中也满足握手定理的以上条件

第八章 欧拉图与哈密顿图

  • 欧拉图:具有欧拉回路(经过所有的边)
    • G是欧拉图 ⇔ G中所有顶点的度都是偶数 ⇔ G是若干个边不交的圈的并
    • G是半欧拉图 ⇔G中恰有两个奇度顶点
    • 不含桥
  • 哈密顿图:通过图中所有顶点的初级回路(圈)
    • 删点(必要条件)哈密顿图一定满足
      • p(GV1)≤∣V1∣
    • 充分条件 满足则一定为哈密顿图
      • 任意不相邻两点,度数和大于n
      • 半哈密顿图:任意不相邻两点度数和大于n-1

第九章 树

  • 六个等价定义

    • G是树(连通无回路)
    • ⇔ G中任二顶点之间存在唯一路径
    • ⇔ G中无圈且m = n − 1
    • ⇔ G连通且m = n − 1
    • ⇔ G连通且每条边均为桥
    • ⇔ G无圈,但在任二不同顶点之间增加新边,所得图含唯一的一个 圈
  • 任一n阶平凡树至少有两片树叶

  • 生成树T:T是G的生成子图,且T为树 (T与G顶点相同)

    • 树枝:生成树的边
    • :G中的边但不是树的边
    • 余树(补):G[E(G)-E(T)] 注意余数不一定是树
    • 存在定理:当G联通时才具有生成树
  • 基本回路 割集

    • 基本回路:加弦,则生成树中有唯一的圈,该弦对应的圈称为基本回路

      共有m-n+1条弦,则每条弦对应了一个基本回路,所有的基本回路的集合叫做基本回路系统

      m-n+1为圈秩ξ ( G )

      • 环路空间:所有基本回路做环合运算(取几个基本回路做对称差,其中不同元素构成一个集合,注意包括空集)最后指出环路空间中的回路是什么,环路不一定是回路,回路一定是环路
        • 指出回路技巧:如果是并集则不是回路
        • (AB)=(AB)∪(BA)
    • 基本割集:取生成树的某一条树枝,该树枝和其他部分弦构成图G的割集(使点孤立或联通分支数增加),则共有n-1条树枝,对应n-1个基本割集构成的集合叫做基本割集系统,n-1为G的割集秩,记为η ( G )

      • 断集空间:所有基本割集做对称差运算,需要指出断集中的割集是什么,同理环路空间

第十章 图的矩阵表示

  • 无向图

    • 关联矩阵(点和边的关系) m i j m_{ij} mij

      • 性质

        • 每列和=2
        • 每行和=d(V)
      • 有向图

        • 起始点为1 终点为-1
      • ( M f ( G ) 基 本 关 联 矩 阵 是 M ( G ) 的 对 角 块 中 删 除 任 意 一 行 得 到 的 M_f(G)基本关联矩阵是M(G)的对角块中删除任意一行得到的 Mf(G)M(G))

        • 定理10.1:如果无向连通图G有n个顶点,则 r ( M ( G ) ) = n − 1 r ( M ( G ) ) = n − 1 r(M(G))=n1
        • 定理10.2:G连通⇒ r ( M f ( G ) ) = n − 1 r ( M f ( G ) ) = n − 1 r(Mf(G))=n1
        • 推论1:G有p个连通分支⇒ r ( M ( G ) ) = r ( M f ( G ) ) = n − p r ( M ( G ) ) = r ( M f ( G ) ) = n − p r(M(G))=r(Mf(G))=np
        • 推论2:G连通⇔$ r(M(G))=r(M_f(G))=n-1$
      • 求生成树

        • 离散数学图论期末复习_第1张图片

          注:方阵!!!

    • 相邻矩阵(点和点的关系) a i j a_{ij} aij

      • 性质
        • 由握手定理可知行列度数和为2m
        • 为对称矩阵
        • 每行列和为顶点度 d ( v j ) d(v_j) d(vj)
      • 通路数
        • A r = [ a i j r ] n ∗ n A^r=[a^r_{ij}]_{n*n} Ar=[aijr]nn即为矩阵的多少次幂
        • B r = A + A 2 + . . . + A r = [ b i j r ] n ∗ n B_r=A+A^2+...+A^r=[b^r_{ij}]_{n*n} Br=A+A2+...+Ar=[bijr]nn即为矩阵的多少次幂相加
          • a i j r = 从 v i 到 v j 长 度 为 r 的 通 路 数 a^r_{ij}=从v_i到v_j长度为r的通路数 aijr=vivjr
          • b i j r = 从 v i 到 v j 长 度 ≤ r 的 通 路 数 b^r_{ij}=从v_i到v_j长度\leq r的通路数 bijr=vivjr
          • a i i r = 以 v i 为 起 始 点 长 度 为 r 的 回 路 数 a^r_{ii}=以v_i为起始点长度为r的回路数 aiir=vir
          • ∑ a i i r = 长 度 为 i 的 回 路 总 数 \sum a^r_{ii}=长度为i的回路总数 aiir=i
    • 可达矩阵(有向图)&&连通矩阵(无向图)

      • 离散数学图论期末复习_第2张图片

第十一章 平面图

  • 平面图:在平面上边与边不在非顶点处相交的图 K 5 和 K 33 是 非 平 面 图 K_5和K_{33}是非平面图 K5K33

  • 平面嵌入:将平面图画下,且满足平面图的性质

    • 注:可平面图主要表明图具有平面性质,平面嵌入是平面图的一种表示形式,平面图的平面嵌入不唯一
  • 面和次

    • 面:将平面化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称为一个面
    • 边界:包围面所有边构成的回路
    • 次数:边界的长度deg®
    • 定理11.2 ∑ d e g ( R i ) = 2 m \sum{deg(R_i)=2m} deg(Ri)=2m 即所有次数相加为边数的二倍,每个边会给两个面提供次数(因为相邻)
      • 注:悬挂边贡献的次数为2
  • 极大平面图:为平面图,但是添加任何一条边都会变成非平面图

    • 特点
      • 一定联通
      • 不含割点及桥
    • 定理11.4n阶连通简单平面图是极大平面图⇔∀R,deg(R)=3
      • 简单图 d e g ( R ) ≥ 3 deg(R)\geq 3 deg(R)3
      • 极大平面图 d e g ( R ) ≤ 3 K 5 deg(R)\leq3\quad K_5 deg(R)3K5
    • 定理11.5:n ( n ≥ 4 ) 阶 极 大 平 面 图 G 中 , δ(G)≥3
  • 欧拉公式

    • 设G是连通平面图,则$n − m + r = 2 $

      其中r是G的面数,n是G的阶(点数),m是G的边数

    • 定理11.7:设G是平面图,则$n − m + r = 1 + p $

      其中r是G的面数,p是G的连通分支数

      • 由欧拉公式得 n i − m i + r i = 2 n_i-m_i+r_i=2 nimi+ri=2

        m = ∑ m i n = ∑ n i r = ∑ r i − p + 1 m=\sum{m_i}\quad n=\sum{n_i}\quad r=\sum{r_i}-p+1 m=min=nir=rip+1(因为外部面重复了p次)

        2 p = n − m + r + p − 1 ⇒ n − m + p = 1 + p 2p=n-m+r+p-1\Rightarrow n-m+p=1+p 2p=nm+r+p1nm+p=1+p

    • 定理11.8:设G是连通平面图,G的各面次数至少是 l ( ≥ 3 ) , 则 m ≤ l l − 2 ( n − 2 ) l(\geq3),则m\leq \frac{l}{l-2}(n-2) l(3),ml2l(n2)

      • 证明:
        r = 2 + m − n 2 m = ∑ d e g ( r i ) ≥ l ∗ r = l ( 2 + m − n ) ⇒ 2 m ≥ l ( 2 + m − n ) ⇒ m ≤ l l − 2 ( n − 2 ) r=2+m-n\\ 2m=\sum{deg(r_i)}\geq l*r=l(2+m-n)\\ \Rightarrow2m\geq l(2+m-n)\Rightarrow m\leq \frac{l}{l-2}(n-2) r=2+mn2m=deg(ri)lr=l(2+mn)2ml(2+mn)ml2l(n2)

      • 推广 m ≤ l l − 2 ( n − p − 1 ) m\leq \frac{l}{l-2}(n-p-1) ml2l(np1)

      • 使用时,简单图的 l ≥ 3 l\geq3 l3,偶图的l=4

    • 定理11.10:$设n ( ≥ 3 ) 阶简单平面图G有m条边,则m ≤ 3 n − 6 $

      • 证明:因为是简单图所以次数≥3,由定理11.8可证结论

      • 定理11.11:$设n(≥3)阶简单极大平面图G有m条边则m = 3 n − 6 $

      • 定理11.12:设G是简单平面图,则δ ( G ) ≤ 5

    • 同胚G1,G2同构或反复插入或删除2度顶点后同构

    • Kuratowski定理
      图 G 是 平 面 图 ⇔ G 没 有 与 K 5 或 K 3 , 3 同 胚 的 子 图 ⇔ G 没 有 可 以 边 收 缩 到 K 5 或 K 3 , 3 的 子 图 图G是平面图\\⇔ G没有与K5或K3,3同胚的子图\\⇔ G没有可以边收缩到K5或K3,3的子图 GGK5K3,3GK5K3,3

    • 对偶图
      KaTeX parse error: No such environment: align* at position 8: \begin{̲a̲l̲i̲g̲n̲*̲}̲ &对偶图的点数:n^*=r\…

      • 自对偶图 n ∗ = n n^*=n n=n
    • **外平面图:**平面图的所有顶点可都在一个面的边界上


第十二章 图的着色

  • 着色(相邻不同色)
    • 点着色
      • 点色数
    • 边着色
    • 面着色
  • 色多项式
    • 离散数学图论期末复习_第3张图片

    • 离散数学图论期末复习_第4张图片


第十三章 支配集 覆盖集 独立集 匹配集

  • 支配集:集合中的点与集合外的所有点有边

    • 极小支配集: V ∗ V^* V是支配集,其真子集不是
    • 最小支配集: ∣ V ∗ ∣ |V^*| V最小的支配集,其中含点的个数最少
    • 支配数: γ 0 ( G ∗ ) = ∣ V ∗ ∣ 最 小 支 配 集 的 点 数 γ_0(G^*)=∣V^∗∣最小支配集的点数 γ0(G)=V
  • 独立集:集合中的点没有边相连

    • 极大独立集:其真母集都不是
    • 最大独立集: ∣ V ∗ ∣ |V^*| V最大的独立集
    • 独立数: β 0 ( G ∗ ) = ∣ V ∗ ∣ β_0(G^*)=|V^*| β0(G)=V最大独立集的点数
    • 定理13.2:无向图G中没有孤立点, ∣ V ∗ ∣ |V^*| V极大独立集则则也为极小支配集
  • 点覆盖:集合中的点与所有的边相连

    • 极小点覆盖 V ∗ V^* V是点覆盖,其真子集不是
    • 最小点覆盖 ∣ V ∗ ∣ |V^*| V的数目最小
    • 点覆盖数 α 0 ( G ∗ ) = ∣ V ∗ ∣ α_0(G^*)=|V^*| α0(G)=V
    • 点覆盖是支配集,反之则不然
    • 极小点覆盖不一定是极小支配集
    • 定理13.3 V ∗ V^* V是点覆盖⇔ V − V ∗ V-V^* VV是独立集
    • α 0 + β 0 = n α_0+β_0=n α0+β0=n
  • G [ V ∗ ] G[V^*] G[V]是完全子图(K)

    • 极大团 V ∗ V^* V是团,其真母集都不是
    • 最大团 ∣ V ∗ ∣ |V^*| V最大的团
    • 团数 v 0 ( G ∗ ) = ∣ V ∗ ∣ v_0(G^*)=∣V^∗∣ v0(G)=V
  • 边覆盖:集合中的边与所有点相连

    • 极小边覆盖:其真子集都不是
    • 最小边覆盖:边数最小的边覆盖
    • 边覆盖数 α 1 ( G ∗ ) = ∣ E ∗ ∣ α_1(G^*)=∣E^∗∣ α1(G)=E
  • 匹配(边独立集):集合中边不相邻

    • 极大匹配:其真母集都不是

    • 最大匹配 ∣ E ∗ ∣ |E^*| E最大的匹配

      • 定理13.9(最大匹配存在定理): M 是 G 中 最 大 匹 配 ⇔ G 中 无 M 可 增 广 路 径 M是G中最大匹配⇔G中无M可增广路径 MGGM广
    • 匹配数 β 1 ( G ∗ ) = ∣ E ∗ ∣ β_1(G^*)=∣E^∗∣ β1(G)=E

    • 饱和点:v与匹配中边关联

    • 交错路径:在匹配中和匹配外交错取边的路径

    • 可增广交错路径:两端都是非饱和点的交错路径

    • 定理13.5:无向图G无孤立点

      • 设M是最大匹配,对每个非饱和点v,取v关联的一边,组成边集N,则W=M∪N是最小边覆盖
      • 设 W 1 是 最 小 边 覆 盖 , 若 W 1 中 有 相 邻 边 , 就 删 除 其 中 一 边 , 直 到 无 相 邻 边 为 止 , 设 设W_1是最小边覆盖,若W_1中有相邻边,就删除其中一边,直到无相邻边为止,设 W1,W1,,, 删 除 的 边 组 成 边 集 N 1 , 则 M 1 = W 1 − N 1 是 最 大 匹 配 删除的边组成边集N_1,则M_1=W_1-N_1是最大匹配 N1,M1=W1N1
      • α 1 + β 1 = n α_1+β_1=n α1+β1=n
    • 定理13.6:无向图G无孤立点, M是匹配,N是点覆盖, Y是独立集, W是边覆盖,则

      • (1) |M|≤|N|
      • (2) |Y|≤|W|,
      • (3)等号成立时, M是最大匹配, N是最小点覆盖, Y是最大独立集, W是最小边覆盖.
      • 推论 K r s : β 1 = α 0 = m i n { r , s } β 0 = α 1 = m a x { r , s } K_{rs}:β_1=α_0=min\lbrace r,s\rbrace\\β_0=α_1=max\lbrace r,s\rbrace Krs:β1=α0=min{r,s}β0=α1=max{r,s}
    • 完备匹配:二部图, ∣ V 1 ∣ ≤ ∣ V 2 ∣ ∣ M ∣ = ∣ V 1 ∣ |V_1|\leq|V_2|\quad|M|=|V_1| V1V2M=V1

      • Hall条件 从 二 部 图 中 点 少 的 一 方 V 1 中 任 取 一 些 点 , V 2 从二部图中点少的一方V_1中任取一些点,V_2 V1V2中与这部分相连的点的数量总是大于等于这些 V 1 中 点 的 数 量 V_1中点的数量 V1
      • t条件(判断有无完备匹配): V 1 中 点 的 最 小 度 等 于 V 2 中 点 的 最 大 度 V_1中点的最小度等于V_2中点的最大度 V1V2
    • 完美匹配:没有非饱和点的匹配,即为边独立也为边覆盖

      • 定理13.10(完美匹配存在定理)
        • 离散数学图论期末复习_第5张图片

        • 推论:无桥三正则图有完美匹配

    • K正则二部图

      • G中存在k个边不重的完美匹配
      • 无孤立点则 α 0 = β 1 ( 点 覆 盖 数 等 于 匹 配 数 ) α_0=β_1(点覆盖数等于匹配数) α0=β1()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常,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