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占世界工业总值的22%,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是工业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现产业转型的关键,因此中国越来越多的厂商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软件平台,以帮助用户提升生产效率应对市场竞争,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质是通过工业互联网网络采集海量工业数据,并提供数据存储、管理、呈现、分析、建模及应用开发环境,汇聚制造企业及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业务及创新性应用,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各省政府高额补贴的刺激下,国内制造企业、工业软件服务商、工业设备提供商及ICT四类企业凭借自身在主营业务的积累,主要从工业知识及信息技术两个方向切入,构建不同类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根据《2019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我国各类型平台数量总计已有数百家之多,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也超过了50多家。去年8月26日,工信部正式对外公示了首批工业互联网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清单,海尔、东方国信、用友、树根互联、航天云网、浪潮、华为、富士康、阿里云、徐工10家企业平台入选。这些平台属于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标杆,代表着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如今,经过了一年的发展,这些双跨平台究竟发展如何呢?
一、海尔COSMOPlat
COSMOPlat是海尔推出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利用COSMOPlat将用户需求和整个智能制造体系连接起来,让用户可以全流程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以“用户驱动”作为企业不断创新、提供产品解决方案的源动力,把以往“企业和用户之间只是生产和消费关系”的传统思维转化为“创造用户终身价值”。
在技术创新方面,2019年,海尔COSMOPlat在汉诺威工博会上发布了全球首创的智能+5G大规模定制验证平台,通过在5G技术上的破壁,解决了行业内因网速而出现的单点配置、无缝衔接等系列难题。今年7月,海尔联合中国移动、华为打造了全球首家智能+5G互联工厂,先于行业在5G工业应用场景测试中,输出5G环境下的智能制造升级解决方案。目前,海尔基于COSMOPlat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效果。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已经在海尔15个智能互联工厂成功落地,并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被世界经济论坛遴选为“灯塔工厂”。在跨行业应用方面,COSMOPlat已经孕育出了建陶、房车、农业等15类行业生态子平台,覆盖全国7大中心12个区域,在20个国家复制推广。
二、东方国信Cloudiip
东方国信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为“五朵金花”,利用集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身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Cloudiip,强化平台基础能力、应用能力、生态能力和平台产业融合能力,助力国家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在技术创新方面,全面发展平台在5G+工业互联网+MEC、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算法资源能力、标识解析、数据中心、人才培养、安全等方面能力。同时在区块链、工业机理模型、工业算力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以完全自主可控技术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当前,Cloudiip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的上千客户,拥有近万人的研发及服务团队、18家全资子公司,在北京、合肥、美国和英国设立四大研发中心,覆盖行业年产值超万亿元,每年帮助企业创效上百亿元,减排千万吨级,应用于“生产过程优化、企业管理与决策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优化、企业间协同制造、业务模式创新”多个场景。Cloudiip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工业智能等方面取得近200项专利成果和软件著作权,多次承建省部级工程实验室及技术中心,荣获优秀大数据案例及省部级科技进步等多个奖项。
在跨行业应用方面,Cloudiip涵盖钢铁、能源、高铁、汽车、化工、通用、专用设备等29个工业行业大类,具备近200个可复用的微服务,包括高铁云、工业锅炉云、冶金云、水电云、风电云、空压云、能源管理云、资产管理云、热网云等10个工业互联网子平台,形成工业APP超过300个。
三、用友网络-精智
精智平台的核心是为工业企业提供设计云、制造云、服务云、分析云、营销云、采购云、财务云、人力云、协同云和第三方SaaS服务,以及开放的生态体系,帮助工业企业事先敏经营、轻管理、易金融、简IT。2019年,平台升级到2.0版本,形容了融合IT、OT、AI及企业核心业务于一体的“制造中台”。具体而言,精智平台分为边缘层、运营层、生态层三层应用场景。在边缘智能层,精智的核心能力是大幅降低设备上云成本。利用IoT云平台,通过调度引擎、知识引擎、生态引擎三大引擎,实现设备自发现、驱动自匹配、实例自生成、数据自采集和知识自学习,从而减少现场实施周期,大幅降低设备上云成本;在运营层,精智的核心成果是实现OT和IT的融合;在生态层,通过精智平台赋能产业路径,通过产业加服务加金融加互联网的方式,真正在生态上赋能众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
目前,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汇聚了46万家工业企业,与28家电商平台、15家物流平台、120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完成了在湖南、湖北、江西、贵州、重庆五个省份的区域部署,成为面向工业企业的社会智能云平台。在跨行业应用方面,平台已应用于煤炭、电力、热力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五金工具、机械加工、汽配、装备工业等39个工业大类、18个应用领域、46万家工业企业服务,涌现了众多优秀实践成果。
四、树根互联-根云
树根互联由三一重工物联网核心团队创业组建,是独立开放的第三方互联网高科技企业。依托对工业互联网9年的实战积累,成功打造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根云”,拥有五大核心能力:融合工业数字技术、普适中国制造需求、实现广泛行业赋能、共享全球服务能力、引领工业模式创新。根云以N+IIoT,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来提能工业应用,通过端到端的价值输出,为需要物联应用的工业企业,提供从硬件接入、电信网络流量购买、机器间通信、云资源编排、大数据处理到物联应用开发的打包解决方案。同时,根云还是树根互联对”机器专家+互联网专家“模式的跨界创新,依靠工业领域积淀的知识与人才,结合互联网驱动出的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为机器设备创造了物联模式下的全新价值。
2020年,平台计划迭代到根云4.0版本。截至目前,根云平台可以覆盖95%主流工业控制器,支持400+种工业协议解析,已经接入各类工业设备超69万台,并成功助力产业链生态打造了包括铸造产业链、注塑产业链、纺织产业链、定制家居产业链、家用塑料制品产业链等在内的20个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81个工业细分行业。
五、航天云网-INDICS
继2017年面向全球发布INDICS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2018年发布CMSS云制造支持系统等航天云网核心架构及多款产品,2019年正式启动中央企业工业互联网融通平台、发布航天云网系统级工业应用以来,2020年航天云网又重磅发布“新基建”平台战略,着力构建基于INDICS+CMSS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INDICS平台提供了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云制造支持系统CMSS进一步落实到设备级、产线级、车间级、企业级、跨企业级的应用层面;“一脑一舱两室两站一淘金”系统级应用从使用场景出发,为不同角色的用户设计了不同的功能。
截至目前,平台接入近80万台工业设备,为19个省、地方建设了区域工业互联网主平台,为全国用户提供了2000余个智能化项目及服务,覆盖了航天航空、轻工、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石油石化、能源电力等行业。据统计,相关企业客户普遍缩减研发设计周期30%至45%,生产效率提高25%至60%,成本降低10%至30%,用工减少30%至60%。
六、浪潮云-云洲
从2017年开始,浪潮就在工业互联网这个市场上进行布局,并于2018年、2019年接连入选工信部发布的“双跨”平台清单。今年6月22日,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2.0正式发布,并践行“1357”战略。即一个平台——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政府、园区三大客户,提供质量码、工业云、工业PaaS、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五层架构服务,实现对设备、产品、业务系统以及开发者、供应商、客户、员工的七类链接,提供“质量码”与“云ERP”两大核心服务。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2.0具有7大核心节点、69个分节点,是全国最大的分布式工业云,其打造了一个基于5层架构的全堆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从IaaS到PaaS到SaaS的连续体服务,是浪潮长期以来服务企业实践,对数据及安全问题的新认识,也是云洲2.0与此前的最大差异。
目前为止,浪潮已为18个省和73个地市提供工业互联网服务,服务128万企业、2000万个人用户,连接210万产品和385万设备,行业覆盖航天、船舶、制药、装备制造、机械制造、化工、服装、食品等,为企业的个性化大规模定制、供应链协同、智能制造等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支撑。
七、华为云-FusionPlant
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定位做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黑土地,聚焦"云+AI+联接",联合行业伙伴和行业Know-How,提供工业全场景的解决方案。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聚焦三方面构建能力:
1、华为云工业智能体:基于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运营,联合合作伙伴为行业构建符合行业业务特点的主题库;基于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管理平台Modelarts,结合对工业各细分行业的业务特点,联合合作伙伴持续构筑,"简化海量重复操作"、"沉淀专家经验"、"实现多域协同"的AI模型,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业务目标。
2、联接管理平台:构建轻量化、云原生的边云协同业务架构,充分满足工业生产时延的要求。在边缘侧,实现多来源的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和按需转发,并将云端业务能力在边侧应用和推理。同时该架构的开放性,也为后续业务能力的持续扩展提供了可能性。
3、工业应用平台:围绕工业应用的开发、部署、运行、聚合、集成等各个环节,做好全方位的赋能。使得工业应用更易于开发和维护,实现工业应用数据互通和集成,消除信息孤岛。
当前,平台已服务于石油、化纤、石化、钢铁、煤焦化、电子设备、汽车制造、电动车制造等多个行业,帮助中国石油、三联虹普、石横特钢、鑫磊集团、德普特、拓斯达、正业科技等企业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八、富士康-Fii Cloud云平台
2015年,富士康将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单独拆分,组成工业互联网业务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工业富联。工业富联战略计划分为两大板块,即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与构建产业生态。当下,工业富联在持续升级双跨平台的研发能力、产品业态,提升盈利能力,推进效率提升。在网络通信、云计算及科技服务业务三大板块进行了升级优化,包含打造端到端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出硬软整合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推出1+N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在创新业务方面,孵化打造业绩增长新的动能和空间。
工业富联以“云计算、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网络+机器人及精密工具”为核心,构建了基于传感器、雾小脑、富士康工业云(Fii Cloud)与工业应用的四层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积累了多个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案例,包括熄灯工厂改造、智能钢轨铣刀、智慧城市、安全灾害领域应用等。同时,工业富联将“三硬三软”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基础(三硬是工具、材料、装备;三软则是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在此基础上凭借工业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助力,实现工厂全要素及上下游产业互联互通,持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并通过平台实现对外跨行业、跨领域赋能应用。例如,基于自主研发的“雾小脑”、富士康工业云平台(Fii Cloud),工业富联构建了Micro Cloud(专业云)体系,工业互联网赋能产品正式成型。借助Fii Cloud的共建共享能力,工业富联与近400家生态链伙伴共同打造“富智造云生态”,致力于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最佳路径。此外,基于双跨平台的多元部署能力,工业富联已落地的科技服务项目涵盖汽车工业、云计算、轨道交通、水泥、石化、住宅工业、汽车零组件、钢化们以及厨卫等11个行业。
九、阿里-supET
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于阿里云的云计算、智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能力,充分发挥平台的网络协同效应,打通研发、生产、供应链在内的全价值链协作与资源的精准对接,结合工业行业细分市场的特性,提出了“1+N” 模式平台生态为发展理念,联合行业内服务商、龙头企业打造一个产业协同的跨行业跨领域的资源与能力共享平台。supET不仅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作为底座,也融合了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商、金融、互联网等一系列生态领域的资源,这是阿里云重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今年6月,阿里云在2020云峰会上正式发布“云上春雷”计划,升级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3年新增100万家企业上云,培养1000家行业服务商,助力10000家工厂完成数字化改造。当前,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孵化出了七个行业级平台,服务工业企业3.63万家。
十、徐工信息-汉云
汉云平台自2016年上线以来,打造了“3+6”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汉云的行业实践,其中“3”是指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智能服务,“6”是研发设计优化、智能应用链、云备件、产业链协同、生产优化和设备管理。汉云平台通过优秀的底层连接能力,兼容工业现场96%以上的控制器通讯协议。结合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运维保养机理模型,应用大数据、标识解析、AI等新技术,服务包含设备智能后市场在内的70多个领域和20多个子行业平台。
在技术融合创新方面,汉云一直是领跑行业技术趋势。首先在行业内率先打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综合应用平台;其次是向机械制造行业,建设了行业首个工业机理模型库,实现“老工人知识经验软件化”;再次是实现与5G技术融合,开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探索和落地应用。最后是在平台安全方面,加快汉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率先尝试将商用密码在工程机械行业应用。
徐工信息拥有30年服务于大型离散制造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服务经验,500人以上的IO和OT复合型人才团队,现已在建筑施工、有色金属、高端装备制造、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等70多个行业深耕,赋能客户已超1200家。目前,徐工信息汉云平台已经服务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专用设备、物流、核心零部件等众多行业,打造设备资产运维、生产制造执行、工艺质量优化、物流运输调度、后市场服务等能力,建设了20个行业子平台。
总体来说,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十大双跨平台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突破、应用赋能的标杆。尤其是技术创新方面,十大双跨平台积极与新兴前沿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培育形成“平台+5G”、“平台+AI”“平台+区块链”等一批创新解决方案;同时,双跨平台还突破一大批平台创新技术,如设备接入、协议解析、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开发等,培育形成了云仿真设计、设备预测性维护、产品质量追溯、网络协同制造、智能产品运维、大规模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此外,在应用赋能方面,目前十大双跨平台的注册用户数平均达到140万个,服务工业企业共计超过8万家,覆盖钢铁、石化、能源、电力等10余个重点行业,并且还为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带来了经济效益。
不过,尽管双跨平台总体成绩不错,但平台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对标国际一流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平台核心能力还有差距。双跨平台在设备接入、机理模型沉淀,数据建模分析等方面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这三个方面能力综合集成后的解决方案或工业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还不足,在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于高价值解决方案搭建会存在着“力不从心”的情况。
二是平台运营模式还需完善。目前双跨平台落地过程中,通用化的平台服务与个性化的用户需求之间还存在着鸿沟,用户企业需求往往具有较强定制化属性,平台企业的项目制服务需要较高的时间人力投入,平台企业面临着项目制服务与平台化运营的矛盾,运营推广模式仍需要不断探索。
三是平台开放生态聚合能力还不足,目前双跨平台的开发者生态还不够完善,对于高校、科研院所、中小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资源整合能力还不足,在协同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共享等方面机制还不够完善,制约着双跨平台对于自身生态能力的培育。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较低,有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此外,行业间整体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超过50%的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尚处于单点试验和局部推广阶段。一些中小微制造企业发展较为粗放,利润率较低,无法承受数字化转型和新技术应用的高昂成本,导致缺乏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这些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平台发展进程。针对当前工业互联网“政府热、企业冷”,以及很多企业上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但并未看到实效的现状,工业互联网应该高度关注问题导向,工业互联网需要针对企业生产中的问题来部署,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高科技”。相信在这些双跨平台的示范带头下,发展工业互联网会探索出一些新思路。
编辑:文婧
校对:林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