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耀的科技观察
读懂科技,赢取未来!
今天,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颠覆性力量,很多行业被裹挟其中,或主动或被动,都在惴惴不安地等待一个“奇点”的到来,建筑产业也不例外。
特别是随着“新基建”提速,国家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高度重视,以及新一代技术手段的深入应用,都进一步改变了建筑产业既有的业务、产品和商业模式,由此也让整个建筑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乔明佳,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唐川,紫光建筑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牛亚娟共同发布天工平台
在此背景下,9月16日,紫光建筑云携手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渝北区政府,共同发布“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希望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加速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毫无疑问,紫光云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布,将会成为建筑产业数字化的“云底座”和“新引擎”,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助力建筑业打造“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
我们知道,《天工开物》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其特点是注重实际,重视实践。而紫光建筑云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也正秉承着这样的理念,通过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为填平行业鸿沟、加速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建筑产业在蜕变中走向更大的成功。
建筑产业数字化驶入“快车道”
可以看到,过去几年,国内建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24.8万亿元,实现增加值7.0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16%。可以说,建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不仅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为民生改善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客观的说,目前国内的建筑产业总体的数字化水平还很低,并面临着生产方式粗放,效率不高,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特别是在今年疫情突发的特殊背景下,建筑产业的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走出内涵式、集约式发展的新道路。
为此,今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8月,住建部、教育部、科技部等9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
在紫光建筑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牛亚娟看来,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密集发布,预示着我国建筑产业的数字化正在驶入“快车道”。不过,由于建筑产业涉及到的链条很长,若要整体推动建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必须围绕建筑产业的“全生命周期”业务来做数字化转型。
一是,设计数字化,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建筑信息模型)之于建筑设计数字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解决建筑从前期的设计,到中期的施工,再到后期的运维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还能以“数字孪生”的方式把新技术运用到整个建设过程之中。
二是,建造工业化,是指融合工业化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精益化、智能化生产施工,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性能和品质,达到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发展目标。牛亚娟也认为:“建筑业要解决成本、进度、安全、劳动力的问题,直接对标的行业就是工业,而装配式建筑正是建筑工业化最典型的实践。”
三是,运营智能化,指的是建筑在实现数字化的沉淀和积累后,通过打造运营智能化系统,降低建筑维护管理成本,为建筑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最终提高建筑的智能化价值。
四是,产业协同化,如前文所述,建筑产业的链条很长,这就需要基于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业务场景,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使能各项应用从单场景智能迈向全场景智慧,通过纵向解耦,横向整合,使数据融合、系统联动和业务创新变得更加简单。
由此可见,建筑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涉及到设计、制造、运营和产业生态等各个环节,这就需要一家能够理解这一产业链条,并能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并以平台化能力输出的服务商来解决这些难题。
如牛亚娟所言:“此前紫光云公司和重庆方面做了深入的沟通,达成的共识就是,建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单单只是提供SaaS化软件,提供点状的工具,更需要的是整套管理机制的提升。此外,还需要构筑强大的数字化底座能力来做应用的支撑,这也就催生了紫光建筑云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应运而生。”
做建筑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事实上,紫光建筑云从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打造面向建设工程领域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产业转型升级云服务和行业监管转型升级云服务的一朵行业云。
而紫光云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无疑是紫光建筑云的再一次迭代和跃迁,它能够通过云端为建筑全产业链企业提供业务协同、知识共享、智能制造、供应对接、安全监督、智慧运维的六大典型场景服务。在此基础上,该平台通过服务要素间的连接组合,还为建筑产业数字化提供平台载体,构建基于智慧建筑的产业生态圈,推动建筑产业流程乃至管理体系重塑,形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建筑产业。
据介绍,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提供了融合基础设施(6+1)和信息基础设施(1+2),其最核心的产品价值分为三大方面,即:产业云服务、产业数字平台、建筑产业基础云服务,具体而言:
首先,在产业云服务层面,该平台可面向建筑行业的设计、建造、运营环节,紫光建筑云联合生态伙伴通过一系列的产业云服务;针对产业链协同方面,紫光建筑云围绕供应链、价值链和数据服务三个维度,跨界整合产业资源,汇聚产业链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形成建筑产业新型协作网络,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效用,提升产业整体生产效率。
此外,面向行业监管方,该平台还能提供产业治理公共服务帮助政府更好地分析和评估行业现状,精准施策,并联合行业协会编制产业数字化相关的标准规范,推动行业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其次,在产业数字平台层面,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提供了技术使能平台和业务使能平台。其中,技术使能平台,涵盖了建筑智联服务平台、数据融合管理平台、视频云平台、时空信息平台、开发赋能平台,为建筑行业提供标准化易集成的数字技术支撑服务;而业务使能平台,则可以提供场景化易复用的共性业务支撑服务,如BIM技术支撑服务、业务数字运营服务、应用开发服务等。
最后,在建筑产业基础云服务层面,面向生态和建筑企业,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提供了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安全等领域的多项高安全高可靠的云服务。紫光集团基于自有芯片可以提供从芯到云一体化的安全保障。基于自有的网络、存储设备提供场景化云服务解决方案,可实现混合云交付。
牛亚娟说:“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把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能力和数字化成果汇聚了起来,同时作为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平台,它既能链接企业,又能赋能企业;既能链接政府部门,又能赋能政府部门,通过产业上云、数据打通、数据赋能,最终实现用数字为建筑行业提供招商、市场、生产、营销、金融、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的直接或建议性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不仅为行业各方建立起了一个建筑产业数字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和“云底座”,更真正为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奠定了关键基础。
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新价值”
那么,该如何理解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的关键价值?它又如何能为建筑数字化转型实现“开物”呢?
第一,从产业治理角度看,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在满足各地政府部门差异化的产业治理需求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当地建筑工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全面发展。
例如,重庆渝北区住建委就与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深入合作,为区内建筑企业打造企业上云服务,未来三年双方的目标是实现区内住建系统乃至建筑行业全产业链上云,涵盖勘察设计、制造建造、运营管理三个环节,能为设计、装配式生产、运输、施工建造、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企业提供各种需要的云服务,从而实现区内建筑行业建造工业化、运营数字化、数据服务化、产业协同化,将渝北打造成为全国建筑产业数字化应用示范区。
不仅如此,目前紫光建筑云还积极携手包括河南、天津、江苏连云港等地方政府和众多合作伙伴,运用天工平台,在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各领域开展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可以预期,未来各地基于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打造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服务,不仅对促进政府与企业融合,加强政府对建筑产业精细化管理与服务起到更大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第二,从建筑数字化角度看,建筑数字化的核心还是数字化的技术,而国内建筑数字化发展较慢的主要障碍还是BIM和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的发展缓慢。
而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优势,则是基于建筑云的行业属性、需求与方向性特点而生的,它通过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让每一个装配式部品部件可规划、可追溯,实现部品部件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通过MES、ERP、移动OA等产品让每个企业的管理在线、业务在线,实现传统PC、PS企业的全面数字化;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建筑产业链集采、物流、金融等产业链上下游服务数字化。
因此,这种从部件数字化到企业数字化到产业链数字化,并以云为底座构筑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真正让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全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闭环,由此最大化的实现了建筑产业效率提升、智慧运营、转型升级的目标。
第三,从生态协同角度看,紫光建筑云还始终构建云上数字建筑生态共同体,推动建筑产业流程乃至管理体系重塑,同时通过引入建筑领域合作伙伴,形成建筑产业数字化生态集群,在赋能合作伙伴的同时,也获得合作伙伴的赋能,最终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对此,牛亚娟也强调:“紫光建筑云坚决不碰垂直领域的SaaS应用,而是通过数据的链接和赋能,帮助合作伙伴实现应用的创新。此外,紫光建筑云也会站在公立的角度,去甄选行业内的优秀合作伙伴,通过开放、共赢的策略,构筑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全新生态体系。”
总的来说,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发布,正是紫光建筑云这朵专属建筑产业的云,过去几年在产业治理、技术创新、生态合作等领域不断沉淀之后充分释放的具体体现,也是紫光建筑云在建筑数字化领域作为市场探索者,落地实践者,未来推动者的最佳印证。
更为关键的是,紫光建筑云天工平台在重庆、河南、天津、江苏等地陆续落地的背后,还会产生更大的“化学效应”,其背后的可复制性和成功经验,不仅会成为中国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建筑数字化转型的新样本,同时也会对促进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能,从而在“新基建”提速的大背景下,为中国智能建造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之路。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8年企业级媒体工作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