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楼宇数字化转型的段位

这一过年,人就懒惰了下来,内心里给自己找好了各种理由去为停止更帖打掩护。最近刚好工作上也有不小的调整,让我去反思之前的认识是否了解充分,是否以为理解而真实并没有。结合这一个多月不算紧张的学习期,通过内省 我对楼宇数字化这个方向的未来仍旧充满信心,思索中偶得的一点想法觉得还是要及时记录下来,不管是敝帚自珍也好,自说自话也罢,这就像迷雾中看到的一点星光,总有照亮家门的一天。

今天,我们仍旧摸着“数字化转型”这个话题过河,不过结合前面说过几番的楼宇数字化看法,我们再聊聊市场上几家代表性的楼宇数字化转型做法,稍作点评

 

数字化转型-青铜

【案例1】互联网大厂B公司业务发展迅猛,持续几年不断地拓展新园区和办公场所,楼宇管理方式也从三方租赁转为自建自持,不过这些分部的楼仍旧有多家运营公司独立运作,管理粗放。从员工角度来看 缺少统一的客户体验,尤其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 员工经常各园区出差,如果园区服务无法一视同仁,甲园区有乙园区没,难免会被员工埋怨。从运营方来说,各园区缺乏可对比参照的基准,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难以有效评比分析 找出其中好的示范及需改进的短板。

 

有鉴于此,B公司组织内部E团队启动建设智慧园区业务,通过2-3年内部调研和摸索,E团队通过将L厂商的停车场系统、P厂商照明系统、K厂商门禁一卡通系统、S厂商人脸识别系统……统统集成到B大厂自己的物联网平台SXC,而且为了突出IT公司的技术优势,SXC还整合了自己的移动办公平台F

 

一番热火朝天的建设后,B公司的智慧园区平台上线,通过数据可视化管理方可以直观地了解运行态势及园区效率,无感通行这种非接触式的安防措施也满足了疫情之下的实际需求。结合这些成果,E团队再接再厉拟向B集团申请,在未来新建园区全面推进SXC平台战略……

3年后,随着运营运维数字化的需求深入,园区行政不再满足于人走灯灭、(新)风随人走这样的场景联动,希望能进一步地完成能源按需响应,减少无效低效的供能。另外物业也反馈告警事件处理,希望能提供相应的专业辅助预案并屏蔽无效告警。客户代表将这些需求提交给E团队。因为之前仅仅做了各系统的信息化集成,并没有过多考虑深层级的数据要求,数据也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畅通流转,这部分功能如何实现,E团队的小王陷入了沉思

由于对智能化系统、智能化设计的不够专业,很多IT公司往往容易犯上述B公司的错误,觉得子系统给我数据,我把数据要求提出来就行了,通过三方集成商将数据接入我们的物联网平台,然后基于这些数据,或自研或拉生态伙伴共研,就可以完成各种应用场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完成上面美好想法的一个隐含条件 其实是你需要足够了解你的数据,源头是哪里,形态怎么样,如何采集,如何使用。如同当你仅了解什么是SCADA,必然无法完成电网优化调度的任务。楼宇智能化你只知道BA、FA、SA系统,但对进一层的内部情况不够了解,那你对如何提集成数据要求、如何评估集成设计是否合理 必然是懵逼的,最后给上层应用能提供的数据质量也就无法保障,又何谈完成灵活的数字化平台基础建设。

数字化转型-白银

【案例2】某IT大厂J结合当前的政府数字化政策,在智慧园区、数据中心等方向排兵布阵,同时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与三方自控系统厂商H 合作,推出一系列云-边协同的智能解决方案,也逐步获得市场企业客户的认可。在此基础上,J企业希望进一步扩大其企业云战略,于是提出结合AI的模块化园区建设思路,希冀用人工智能的加持让园区运营更高效节能,数据中心PUE更低。J大厂有自己的硬件优势,所以在BA冷却设备、UPS供电设备、强配电柜都预装了自家的传感采集器,通过这些采集回传的数据辅助完成优化决策。相比之前粗放型的模式,数据中心可节能近40%PUE降到1.30,预测性维护节省运维成本近30%

相比较案例1J大厂无疑在数据使用上要胜出一筹,不过当面临进一步地数字化要求时,我们看看又会如何?

常规的AI模型训练大多采用CNN卷积神经网络或DNN深度神经网络方案,这些方案基于采集的历史数据计算算法模型,进而调节影响能效的参数到最优。这就是基本思路,但这里还没有考虑外部因素叠加的影响,比如天气情况、暖通设备的磨损状况、空间气流组织传热特性等。所以这样训练出来的方案还略显生涩,离理想的效果必然还有段Gap

有软硬件基础的IT企业,对硬件的理解和系统级深度,无疑要比互联网企业有独到之处。他知道自己的弱项,所以有取舍,找到合适的专业伙伴一起完成数字化方案。不过毕竟术业有专攻,当再想往里走一段时,如何落地AI,做好的专业AI方案,而非空有AI架子,这又是值得此类企业去思考和探索的。

 

数字化转型-黄金

【案例3】传统企业H在楼宇自控、安防、消防板块,一直享有盛誉,不过最近几年也面临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智能化项目利润逐年走低的压力。传统的项目集成交付模式越来越受到廉价弱电总包企业的蚕食。而回过头来看,H公司由于内部体系庞大,业务条线诸多,虽然依靠自身过硬的众多智能化硬件、控制器软件,也推出不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不过难以形成合力,各自为战,而且这些楼宇管理系统由于不是利润主要来源,设计开发的投入往往不大,周期漫长,造成滞后市场的数字化软件诉求。另外,虽然市场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反应热烈,但公司对数据上云,BA专业数据开放使用还是诸多顾虑,迟迟难以形成统一的云服务战略,还是以项目本地系统为主打模式。

我始终认为,相比较 IT技术,传统OT的经验和技术要更难跨过,这些也是为何西方工业化巨头一直牢牢把握制造业上游,而我国虽然工业门类齐全但还是只能称工业大而不强的表现。CADCAECAM等计算机辅助系统我们多半还需仰人鼻息。所以当有工业底蕴的自控企业试图往数字孪生、IT智慧运营方向努力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的基础要好于前面两家的情况。当然撇开企业基因不谈,要是他们自己就不愿意走开放的数字化转型方向,而依旧守着树立数字壁垒的观念,那他们的机会也未必比前两家多。

多年来互联网的市场造富行为,让更多的人恍惚觉得云才是高大上,而轻视真实落地的制造、工业等实业,当然这时代,无法指责他人,人都是趋利的,有利则聚、无利则散,暖通、自控等苦哈哈的活儿又挣钱不多,何必去追逐。不过看看德国这等工业大国,那才是将数字化做到了骨子里,现在提倡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孪生,窃以为是要往纵深去落实数字化,而不是表面化的用数字就够了。无论产线制造、还是设计施工,以及售后运营、可靠运维,无处不需要数字化,而这些数字化也不是独立割裂的,而需要通盘考虑,求本溯源,每个阶段都做好才能最后整体效果好。

 

数字化转型-王者

【案例4 此处空白,无

数字化转型,无论云原生、微服务,还是中台、SaaS化等,都仅仅是转型能力框架中的技术支撑底座。这个底座最终还是要回到为业务目标和战略服务。因此数字换转型的内在诉求才是第一位的。

数字化转型要高于数字化转换和数字化升级,以新建一种更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为目标。数字化转换完成的是信息数字化,有点类似工业自动化信息系统5层架构中的现场控制层;数字化升级则完成流程数字化,类似管理层;而数字化转型则代表了企业及网络层,完成的是业务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IT人员,还需要对流程、业务方方面面有足够理解深度的专家一起进行重新定义,才能成功。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标志是,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业务的转型、创新和增长。这里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二是业务或商业模式重塑。其中数字化技术只是工具和手段,业务重塑才是根本。所以不是简单的上个工具系统就解决了数字化转型难题。

围绕业务价值驱动,楼宇智能化的数字化转型,我觉得需要从连接、数据、智能三方面去发力。连接不仅是物的连接,还包括人的接入,时空信息的接入、三方信息系统的接入。通过连接,解决最基本的业务协同问题。数据,则是价值孵化的源泉,通过管控治理、持续积累形成数据沉淀,反哺业务。智能不是简单的BIAI,而是带着行业深度思考和经验的智能化分析、加工、提炼。

数字化转型好的企业,我觉得一定是勤修内功的企业。内部能力提升和重构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业务的敏捷,具备面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足够柔性应对能力,才不会让诸多问题都变成解决方案定制化的包袱。如果内力不够,就跨界走出去,很可能过于匆忙,无法支撑。每个企业都需要弄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要专注在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上,而不是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有种说法,上数字化转型是找死,不上是等死  虽然很多时候互联网企业提出的宣传口号最后证明是泡沫,不过数字化转型我倒觉得还是有着光明前景的,只是如何做、怎么做需要好好衡量。我们不反对技术推动业务流程的改变,当前AI、智能制造很多都是由IT反向发起的,这些发展对传统的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也要留意传统业务部门和人员由于技术的短板,往往难以深入思考如何借技术来优化改进业务。这就需要那些有IT背景,同时又熟悉业务的专业人员来理清这些关系,重构商业味逻辑,提出更适合发展的业务破局方案。

数字化转型一定是小步快跑、分阶段演进的方式,而不是力求上来就建立大而全的平台,这种错误做法投入巨大还难以见效和维护。真正准确的做法还是围绕数据驱动,向数据要价值,凡事能服务好数据价值要求的技术平台就是好平台,反之即使再花哨、再壮观也是银蜡枪头。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智慧楼宇这个新领域摸爬滚打近6年,有过高光也有过低谷,从早期的信心满满,以为自己懂了,到中间 怀疑自己,以为自己诸多不懂,再到又发现自己很多想法可以和行业专家聊到一起,逐步又有了些小信心。最后还是用领袖的一句诗

来勉励自己,平常心才能走得长远,不管工作上遇到的人或事有啥不如意的,看淡点开阔天空,也许过段一段时间,发现那都不算什么事。

    

仅以此文献给生日的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慧产业,智慧建筑,物联网,智慧楼宇,智慧产业,智慧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