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

 

最近导师让做一个关于心脏的三维重构报告,查阅了很多的资料,这一块感觉还是比较冷门的,所以更新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后来的童鞋~~~

 


1.调研背景 

1.1背景介绍

       近年来,CT、CR、DR、MRI、 US、PET、SPECT 等多种成像技术开始逐渐成熟并在医学疾病诊断中获得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其在医疗领域能起到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特别是在医学影像辅助诊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1.2医疗与人工智能的实例

在文献【1】中作者用CNN分析了将近13万张临床上的皮肤癌图片,这个神经网络迅速成为了一名皮肤癌的专家。其算法的性能是通过构建敏感性特异性曲线进行衡量的,其中敏感性代表着正确识别恶性病变的能力,特异性代表着正确识别良性病变的能力。其是通过三个关键性诊断任务进行评估的:角化细胞癌的分类、黑素瘤的分类和通过皮肤镜检查的黑素瘤分类。在所有的三个任务中,该算法的表现媲美皮肤科医生,灵敏度曲线之下的区域达到整个曲线图区域的 91%。该算法另外的优点是它的敏感性能进行调整,研究者可以根据他们想要评估的东西从而调整其响应度。这种改变敏感性的能力暗示着该算法的深度与复杂性。看似无关照片中潜藏的架构——包括猫和狗的图像,都有助于算法更好地评价皮肤病变影像。

在文献【2】中,作者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数据有效进行图像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的识别和严重性定量评估,建立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用于筛查普通可治疗的致盲性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工具。此外,论文还证明了该AI系统在用于胸部X射线图像诊断小儿肺炎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该工具的问世有望加速有关可治疗性疾病的诊断,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治疗,最终改善病人的临床结果。这说明人工智能诊断工具将非常有利于临床上很多疾病的筛查,并且在所有医学类型中创建更为有效的转诊系统。

这些资料都表明了智能与医疗,正成为人工智能时代重头戏。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的发展,本文从深度学习对疾病的辅助诊断、三维四维构造心脏器官以及对病变的心血管做出预测等几个方面展开调研。

本文在第一章介绍了医学影像学与计算机技术的调研背景,在第二章着重介绍了三维重建以及在重构心脏方面的应用,在第三章介绍了四维重建心脏的方法,在第四章介绍了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对病变的心血管疾病做出判断。

2.心血管影像的三维重建

2.1三维重建技术的相关概念

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就是将二维的序列切片图像重建出三维立体图像。医学图像三维重构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包括:医学图像数据的获取、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可视化映射、三维重建、显示。随着三维重建理论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面绘制和体绘制两种主要的绘制方法。在综合多篇文章和资料之后,本文将医学的三维重建可以概括为以下过程:

 


 

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_第1张图片 


 

2.2三维重建经典方法的总结

面绘制通过设定固定的阈值只绘制特定物体的表面信息,因此计算量小绘制速度较快,但不能完全反映物体的内部细节。体绘制绘制速度较慢却能更完整更全面地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随着计算机速度的不断提升,体绘制速度也不断提高,面绘制已经渐渐被体绘制所取代,在综合大量资料之后,本文将关于各个绘制方法用如下表格来总结:

 

表2-1  三维重建经典方法总结比较

三维重建方法

优缺点

速度

效果

原理

 

 

 

 

 

 

轮廓线方法

占用空间小,效果差

在一组截面轮廓上构造曲面

Cuberille

简单,内存小

用体素的六个面来拟合所求等面值,然后把体素中重合的去掉,连接不重合的面

Marching

Cubes

经典算法,算法容易实现

较快

经典算法,在2.2中重点讲到

Marching

Tetrahedra

精度高,实现简单

较快

基于MC算法,解决了二义性问题

Dividing Cubes

适用高密度的三维数据场

较快

中等

用体素中心点的小面片来代替体素内的三角面片

Surfacing Tracking

减少体素单元的访问个数

较好

利用相邻体素的相关性,选取某个体素做种子体素,然后扩展等面值

体绘制

空间域

光线投影法

占用内存大,无法实时交互

以图像空间为序的直接体绘制

错切变形法

占用内存大,收数据规模限制

一般

将三维视觉变换分解成三维的错切变换和二维的变形变换

抛雪球法

计算多

较好

较快

将体数据与函数核做卷积

频率域

频域体绘制

算法简单

较好

在片段提取期间,在频域中执行阴影计算来替换大多数丢失的深度和形状线索

基于小波

占用内存多,算法复杂

一般

对体数据进行三维离散小波变换,光线投影法在小波域上的实现

 

 

 

 

 

2.3改进的三维重构算法

MC算法是面绘制最经典最常用的算法,而光线投影法是体绘制最常用最经典的算法,本节选取这两个经典重构算法对其进行详述以各自在GPU上的改进。可编程管线GPU的出现,利用其独特的硬件结构加速了计算机上的各种图形处在文献【3】中,作者利用可编程图形处理单元 GPU 对三维重建算法进行加速,使得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系统实现快速高效的实时绘制。

 

2.3.1MC重构算法及其基于GPU的编程

在上节表格的总结中,MC算法适用大部分情况,且算法效果较好,在文献【4】中由Willian E.Lorensen 和Harvey E.Cline共同提出。其基本思想可以理解为用一个超大的长方体包住目标器官,再把这个大长方体,分成 A x B x C个一模一样的小长方体。其中,每个平行于水平面的长方体截面就对应着一个CT断层图片,然后判断小立方体的8个顶点分别是否在目标器官的内部。如果某个顶点在物体内部,那么给这个顶点标上一个0,如果这顶点在物体外部,则给它标上一个1,得到一个的二值化图本文将其流程总结为如图2-2所示:

 

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_第2张图片

 

图形处理器 GPU 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图像处理的运算速度,因而在文献【5】中,作者提出了基于GPU的MC算法,本文将其流程概括为图2-3所示:

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_第3张图片 

 

2.3.2光影投影算法及其基于GPU的编程

光线投射算法是一种以图像空间为序的经典DVR算法,在文献【6】中由Levoy在1988年提出,由于其绘制出的图像质量最高,因而被广泛研究与应用。其基本流程可以由图2-4所概括:

 

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_第4张图片

在文献【7】中,作者提出基于GPU加速的光线投影法,由于GPU与CPU 存储方式的不同,在获取三维体数据之后需要进行三维纹理绑定,再进行光线投射。利用可编程图形处理器 GPU 实现体绘制光线投影算法,并通过判断光线是否穿过体数据场和增加光线终止判断来减小计算量高绘制速度。通过实验对比,该算法的绘制效果与传统的算法几乎没有差别,但绘制时间却大大缩短,因此在人工交互上也更加流程,尤其针对大数量图像序列时,更能突显其优势。其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图2-5所示: 

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_第5张图片


 

2.3.3 泊松算法及其改进

泊松方程自2006由Michael等人提出后,由于其高精度的求解方法而广泛应用于医学器官的重建,但是在重构算法中存在着指示函数的差估计,基于此,在文献【8】中,作者对泊松算法的曲面重构提出改进,传统的泊松算法如图2-6所示:


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_第6张图片   

 

在以上算法过程的基础上加入尺度独立的参数屏蔽,通过有效的调整,让参数因子变得灵活多变,使得所改变的两种变换参数不会影响最终结果。改进后的泊松算法流程如图2-7 所示: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_第7张图片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_第8张图片 

 

 

 


 

 


 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_第9张图片

 

 


图2-7 基于泊松方程的三维重建改进算法流程

 

2.3.4 SFM三维重构模型

此外还有近年来比较热的SFM的三维构造模型,基本流程为从图片中提取焦距信息,然后利用SIFT等特征提取算法去提取图像特征,用kd-tree模型去计算两张图片特征点之间的欧式距离进行特征点的匹配,从而找到特征点匹配个数达到要求的图像对。对于每一个图像匹配对,计算对极几何,估计F矩阵并通过RANSAC算法优化改善匹配对。但是较多应用于动态场景的构建,至今没有找到应用在心脏重构上的例子。

2.4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的总结

在三维重构的过程中,离不开图像分割的协助,图像分割是指将图像中有规律的具有相似特征的像素划分为一个相同的区域,这样整个图像就会按照像素的实际意义的不同分成一些小的子区域。经过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不断改进和研究,影像分割的方法和技术在不断进步,越越多的高效快速的方法涌现。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算法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医学影像分割算法的应用范围和优劣之处总结如表2-2

表2-2  图像分割方法总结比较

方法

优缺点

速度

应用

阈值法

最简单最快最容易实现,但是受噪声影响比较大

强度区别比较明显的结构

区域生长法

确保分段连续,对噪声不敏感,但是需要人工确定种子点的 位置和收敛准则

边界明显

基于聚类

容易实现但是需要设定空间约束的准则

一般

MR图像不适用于CT

基于分类器

应用广泛但是计算量大

MR和CT

贝叶斯

有助于结合先验知识和给定数据,适用于多种模型,但是需要先验知识

主要应用于验证问题

可变形

对造成不敏感,分割精度高,确保分段完整性

一般

适用于统计图像区域信息

图谱引导

能够确保最佳方案,但是困难组合的精确分割是困难的

MR

边缘

易于实现,可提供有效的计算因子,不能解决各类问题

几乎所有模态的医学影像

压缩

占用内存小

较慢

CT和MRI

3.心脏的四维重构

3.1基于OCT的心脏小梁四维成像

在心脏的重构中,由于心脏小梁的几何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呈像困难,在文献【9】中,Ming L C等针对心脏小梁的肌肉,提出了一种基于OCT的动态四维重构方法,实现了勾画出小梁动态收缩和以及重构了它实时的几何模型的过程。

其主要步骤为:

(1)先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2)在相关设备上对肌肉施加刺激

(3)使肌肉收缩,在收缩过程中,对变形进行跟踪。

对于成像期收缩的稳定性:对于重建一个单收缩的几何模型,整个成像周期中肌肉收缩沿肌肉的重复长度是很重要的。这一要求是通过比较收缩周期中相同肌肉位置和相位的OCT截面图像,利用相似度量,即绝对差和(SAD)定义的:

               (3-1)

作者通过将多个收缩的图像数据重建成一个有代表性的四维收缩动态模型,这种模型简单有效,其缺点是由于OCT分辨率低,追踪到的肌肉运动形态与实际并不完全一致。

3.2基于SPECT的心脏重构4D时空模型

在文献【10】中提出了一种基于SPTCT图像和自适应NML去噪的心脏4D重构方法,该方法利用序列中不同心脏门之间的公共信号分量,利用NML进行去噪。该方法的成像模型可以描述为:

其中和代表从原图像获得的向量数据,K代表栅间隔数,代表散射部分,H为系统矩阵,E [⋅]是期望。

其通过NLM去噪NLM重建的程可以描述

(1)从g中确定f,采用MAP的方式估计:

              (3-2)

2为了实现自适应空间和时间的平滑,采用了先验Gibbs的方式确定p(F):

                      (3-3)

3用于控制去噪级别的参数,定义如下:

              (3-4)

 (4)是在i的空域的邻域中的NLM的滤波输出,定义如下:

(3-5)

其中第一个加项和是体素ik栅内的邻域的体素的加权平均值。

第二相加项是体素i在相邻栅k’(k+1或者k-1)栅内的邻域的体素的加权平均值,Z是具有统一直流增益的滤波器。

5)权重因子用来测量测量体素i和体素j之间的相似度,定义如下:

            (3-6)

             (3-7)

6)泊松可能性对于发射断层成像的特点P(G;F)进行泊松可能性假设,在第二步中的MAP估计可以通过最小化得到:

        (3-8)

将这种方法与模拟NCAT成像数据和两组临床数据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4D方法可以比motion-compensated 4D重建更有效地改善心脏壁的噪声水平和空间分辨率,且对噪声抑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4.心血管病变的诊断方法  

4.1基于MR图像对于心脏病预测的机器学习模型

文献【11】中,J. W. Dawes研究了一种基于心脏的三维收缩运动模型,通过有监督的的机器学习来判断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存活率和右室衰竭的机制。此研究是基于MR心脏成像,基于Atlas分类器分割方法建立了RV结构的右心室三维模,采用时域稀疏自由格式配准方法,对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两个时间点的心脏运动进行三维运动重建。其大致机制可以表示为如下图4-1所示:

 

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_第10张图片 



图4-1 MR图像对于心脏病预测的机器学习模型

最终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能力达到较好水平,但是这个机制有期局限性其中包括所有pH非例,所有的治疗方案,可能会限制性地选择团体,但是这个方法在有效的在整个频谱的疾病和治疗被证明是有效的。

4.2建立血流动力学框架对心血管病变进行预测

在文献【12】中,Wong K通过对心血管的重构以及建立血流动力学框架来对心血管功能进行分析评估。综述了最新的医学成像和高保真多物理计算分析,它们共同帮助重建心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模式。这种成像方法能够帮助心脏三维模型重建和心血管结构的血流参数的计算。最后结果证明这个框架可以应用到目前的医学图像诊断,通过完善的模型计算以确定适当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下图4-2展示了本文医学成像的流程图,图4-3展示了几何重建和高性能计算血流参数:

 心脏三维重构的调研报告_第11张图片


图4-3 计算血流参数流程图

4.3基于四维MRI图像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

随着技术的发展,心脏的四维PC-MRI图像在医学上对于心脏病的诊断显现出巨大的临床价值,它能够测定在心脏周期内三维血流及其变化,心脏的血流及其周围血管的变化可以作为心血管病变的依据.为此,在文献【13】中,作者对于4D PC-MRI数据集进行了量化和定性分析。其中数据集包含时间分辨、三维血流方向的条件和优势,促进对定性定量数据的全面分析。量化心率等措施有助于评估心脏功能和监测病情进展。定性分析允许研究异常的流动特性,如旋涡等。处理数据包括复杂的图像处理方法以及流分析和可视化。心脏瓣膜的功能可以通过量化流量和确定是否有显著的回流来评估, ,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潜力。每个心跳的泵血用来评估心脏的泵血容量。通过文献提供的从数据的测量处理和可视化和量化方法的概述,其他研究人员可以迅速赶上的话题,进一步研究4D PC-MRI潜力。

5.心血管诊断与人工智能的实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使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在心脏病学和已经有几个地区的优秀实例。

在文献【14】中,Yoon J首次将三维RI成像和机器学习结合,利用统计分类技术建立细胞型分类器,使用定量的形态和生化模式从个体淋巴细胞的RI图像三维提取信息。E训练分类器能够识别三淋巴细胞的细胞类型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文献【15】中Li Q使用复杂的学习系统对心电图进行解释,实现了对异常节律分类的自动识别,最终结果显示识别准确率达88%.

在文献【16】中,作者通过为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数据做标记,使其与运动型心肌自动进行区别。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3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的集成机器学习模型和多数投票法对预测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机器学习系统能够有效区别病理性心肌肥大和心肌壮健。这也是基于机器学习的超声心动图图像自动判读系统的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文献【17】中,作者构建的机器学习系统,能够通过对心肌灌注扫描的数据对心血管进行重建。最终结果显示这个系统构重构的心血管系统精度与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不相上下,甚至略胜一筹。

但是人工之能在复杂的临床环境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在文献【18】中奥斯丁等人6使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系统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发现尽管该系统优于传统的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预测方法,但与传统线性回归相比没有优势。

在文献【19】中刘等人提出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在急救室的胸痛患者心脏冠状动脉病变进行预测,并且与TIMI评分系统做了比较。尽管结果表明新系统对于预测30天内的死亡率和心脏病变较为可靠,但作者们承认,临床诊断仍取由不能完全纳入机器的因素决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医生的经验。

6.结论

本文从医学影像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方面开始论述,分别讨论了心脏的三维重建、四维重建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医学影像学对心脏方面的疾病做出预测与诊断。医学与技术的结合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对疾病的预访、早期诊断、确诊治疗做出巨大的贡献。

心脏的三维与四维重建技术一直在临床教学、临床诊断、外科手术的计划和模拟、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等应用上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的医学影像三维重建以及辅助诊断系统普遍存在重建速度慢,过度依赖于硬件配置、特定组织重建效果不理想、大数据量序列图像重建失败等问题,如何在保证绘制质量的同时高绘制速度、如何快速高效地进行特定组织重建仍是三维重建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心脏的四维重构技术也不够成熟,由于心脏构造的复杂性更为构造带来了困难。而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复杂环境中,还是不能替代医生的经验。因此医学影像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参考文献

【1】Esteva A, Kuprel B,Novoa R A, et al. Dermatologist-level classification of skin cancer with deepneural networks[J]. Nature, 2017, 542(7639):115-118.

【2】Kermany D S, GoldbaumM, Cai W, et al. Identifying Medical Diagnoses and Treatable Diseases byImage-Based Deep Learning[J].Cell,2018, 172:1122–1131.e9.

3Lin J H, Wang L, Wang Y J. A Hierarchic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on GPU for Real-Time 3D Reconstruction[J]. 3d Research, 2017, 8(2):16.

4Lorensen W E, Cline H E. Marching cubes: A high resolution 3D surfaceconstruction algorithm[C]//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Techniques. ACM, 1987:163-169.

5Liu W F, Yang Q Y, Cao B G, et al. Highly Parallel Marching CubesAlgorithm Based on GPU[J]. Microelectronics & Computer, 2008,25(9):151-154.

6Levoy M. Volume rendering, display of surfaces from volumedata[J]. IEEE Computer Graphics & Applications, 1988, 8(3):29-37.

7Kruger J, Westermann R. Acceleration techniques for GPU-basedvolume rendering[C]// Visualization, 2003. Vis. IEEE, 2003:287-292.

【8】Wang Y, Cao J, Lou Z. An improved 3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methodand it's parallelization[J]. Computer Era, 2017

【9】Ming L C, Anderson A J,Han J C, et al. Four-Dimensional Imaging of Cardiac Trabeculae Contracting InVitro Using Gated OCT[J].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6,64(1):218-224.

【10】Song C, Yang Y, WernickM N, et al. 4D reconstruction

of cardiac SPECT using a robust spatialtemporal prior[C]// IEEE,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Biomedical Imaging. IEEE, 2017:1185-1188.

11 Tjw D, De M A, Shi W, et al. Machine Learning of Three-dimensionalRight Ventricular Motion Enables Outcome Prediction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A Cardiac MR Imaging Study[J]. Radiology, 2017, 283(2):161315.

【12】Wong K K L, Wang D, Ko J K L, et al. Computational medical imaging andhemodynamics framework for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structures[J].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nline, 2017, 16(1):35.

13Köhler B, Born S, Van Pelt R F P, et al. A Survey of Cardiac 4D PCMRI Data Processing[C]// Computer Graphics Forum.2015:139-148.

【14】YoonJ, Jo Y J, Kim 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non-activated lymphocytes usingthree-dimensional refractive index tomography and machine learning[J]. Sci Rep,2017, 7(1):6654.

15Li Q, Rajagopalan C, Clifford G D. A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tomulti-level ECG signal quality classification[J]. Comput Methods ProgramsBiomed, 2014, 117(3):435-447.

【16】Narula S, Shameer K, Salem Omar A M, et al.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sto Automate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s in 2D Echocardiograph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6, 68(21):2287-2295.

17Arsanjani R, Dey D, Khachatryan T, et al. Prediction ofrevascularization after myocardial perfusion SPECT by machine learning in alarge population.[J]. 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 2015, 22(5):877-884.

【18】 Austin P C, Tu J V, Ho J E, et al. Using methods from thedata mi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literature for disease classification andprediction: A case study examining classification of heart failuresub-types[J].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2013, 66(4):398-407.

19Liu N, Lee M A, Ho A F, et al.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prediction ofadverse coronary ev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chest pain patients with amachine learning score compared with the TIMI sco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Cardiology, 2014, 177(3):1095-7.

【20】Chen Y, Sun P. The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Image Enhancement and 3D ReconstructionSystem[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s & Intelligent System. IEEEComputer Society, 2017:350-353.

【21】.Gabriel Kiss, ErikSteen. GPU volume rendering in 3D echocardiography: real-time 
pre-processing and ray-casting [J]. IEEE International UltrasonicsSymposium Proceedings, 
2010,193-196 


【22】Zhuang X, Rhode K S,Razavi R S, et al. A registration-based propagation framework for automaticwhole heart segmentation of cardiac MRI [J], Medical Imaging, IEEE Transactionson, 2010, 29 (9):1612-1625.


【23】Weng S F, Reps J, Kai J, et al. Can machine-learning improve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 using routine clinical data?[J]. Plos One, 2017,12(4):e0174944.

【24】Kazhdan M, Hoppe H. Screened poisson surfacereconstruction[J].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2013, 32(3):1-13.

25Charles R Q, Hao S, Mo K, et al. PointNet: Deep Learning onPoint Sets for 3D Classification and Segmentation[C]// IEEE Conference on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7:77-85.(3D)

【26】Cremers D. Direct methods for 3D reconstruction and visualSLAM[C]// Fifteenth Iap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VisionApplications. IEEE, 2017.SLAM

 

 

 

你可能感兴趣的:(各种报告,三维重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