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使用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构建了一个车道线检测模型。该模型可以识别图像中所有的车道线,并得到完整的车道线信息。模型在tuSimple Lane Dataset大小为100的数据子集进行了测试,达到了较好的结果。
实现车道线检测,主要包含两部分操作
模型的处理流程如下,
通过对道路图像进行处理,突出图像中的车道线部分。模型将彩色图像转化成灰度图像进行处理,目的是简化模型的复杂度,提高运行效率。
由于光照、路面情况、拍摄质量等问题,道路图像上存在很多噪声,通过高斯滤波使图像变得平滑,减弱图像中的噪声对结果的影响,提高车道线检测模型的鲁棒性。
高斯平滑就是使用高斯滤波器与原图像进行卷积,得到平滑图像。与均值滤波类似,它们都是取滤波器窗口内像素的加权均值作为输出。高斯滤波器的权值分布满足二维高斯函数。
由于高斯平滑是线性离散滤波,因此离散形式的高斯滤波器为
本实验采用 3 × 3 3\times3 3×3 的高斯滤波器。具体实现为定义 Kernel
类实现通用的卷积操作,定义派生类 GaussianKernel
实现不同 size 和 σ \sigma σ 高斯滤波器的构建的运算,实现接口如下:
/* Kernel.h */
class Kernel
{
public:
double **data;
int size;
Kernel(int size); // 空的卷积核
Kernel(Kernel &cp); // 拷贝构造函数
~Kernel();
double *operator[](const int idx) const;
// 卷积操作
template
void convolve(const Img &src, Img &dst, const bool is_clip = true) const;
};
class GaussianKernel : public Kernel
{
public:
double sigma;
GaussianKernel(const int size, const double sigma);
GaussianKernel(GaussianKernel &cp);
};
在实验过程中,我曾尝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边缘提取的方法。由于在图像中车道线的灰度值较大,因此我设计了一种参数自适应的阈值分割算法,把车道线从图像中抽取出来。具体方法如下:统计图像的灰度分布,选取整体灰度分布相应比例对应的灰度值作为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效果如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9a0UvjK-1670900636136)(./result/image_of_readme/binary.png)]
可以发现,通过阈值分割有效的过滤掉了大部分背景,如山脉、路面、车辆,这为下面的直线检测去除了一定的干扰。但是由于部分图像存在反光或较亮区域,这导致一些车道线丢失,或特征不再明显,如下图。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N2a9RWS9-1670900636136)(./result/image_of_readme/binary_failure.png)]
虽然可以通过求图像梯度的方法将大面积的高亮度区域滤除,但是直接将原图转成二值图像处理,会丢失车道线的细节信息导致结果车道线信息不完整。因此舍弃该方案。
最终采用基于图像梯度的边缘提取方法——Canny算法。Canny主要包含三个步骤:
(1)Sobel 算子计算图像梯度
灰度图可以看做灰度值 h ( x , y ) h(x,y) h(x,y) 关于 ( x , y ) (x,y) (x,y) 坐标的二元函数,计算图像梯度可以通过Sobel算子计算得到。
其中计算 x , y x,y x,y 方向的梯度使用Sobel算子对图像进行卷积
Sobel 算子计算梯度效果如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BovDpe8W-1670900636136)(./result/image_of_readme/Sobel.png)]
(2)非极大值抑制
分析上图发现,由于图像灰度存在起伏,所以有一些不是边缘的区域也存在较大的梯度。采用非极大值抑制(NMS)的方法,消除梯度图像中非边缘的噪声,并将边缘细化。
NMS实现的思路如下:计算每个中心像素点沿梯度方向邻域内各点的梯度值,如果该中心像素点的梯度值是以上像素点梯度值的局部极大值,则保留梯度,否则梯度置为零。由于邻域内在梯度方向上的点不一定是在整数坐标位置,因此需要通过插值计算邻域内梯度方向点的梯度值。实现效果如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4XTJjp2T-1670900636137)(./result/image_of_readme/nms.png)]
一些非边缘的噪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边缘也得到细化。
(3)双阈值检测和边缘连接
需要将得到的梯度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得到二值图以便后续进行hough变换。采用双阈值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实现思路如下:
双阈值处理中,高阈值将物体边缘和背景区分开,但是当高阈值较大时,可能导致边缘断断续续;此时低阈值平滑边缘轮廓,能实现较好的分割效果。同时借鉴之前尝试对灰度图做阈值分割的思路,采用整体灰度分布相应比例处的灰度值为高阈值,低阈值取高阈值的 2 3 \frac{2}{3} 32,实现效果如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O7bCWUlC-1670900636137)(./result/image_of_readme/canny.png)]
Canny 边缘提取的实现接口如下:
#ifndef LANE_DETECTION_EDGE_DETECTION_H
#define LANE_DETECTION_EDGE_DETECTION_H
#include "Img.hpp"
#include "Kernel.h"
// 阈值分割
void TurnBinary(Img &src, const double weight);
// 膨胀运算
void Dilation(const Img &src, Img &dst, int kernel_size);
// 腐蚀运算
void Erosion(const Img &src, Img &dst, int kernel_size);
// 遮盖无效部分
void RoiMask(Img &src);
// Sobel 算子计算梯度
void Sobel(const Img &src, Img &dst, Img &theta);
// 非极大值抑制
void NonMaxSuppression(const Img &src, Img &dst, const Img &theta);
// 双阈值处理
void DoubleThreshold(Img &image, const double weight = 0.9);
// Canny 边缘检测
void Canny(Img &image, const double weight = 0.9);
#endif //LANE_DETECTION_EDGE_DETECTION_H
经过图像的边缘提取,车道线边缘已经从图像中抽取出来。观察边缘图像发现:道路两边的环境复杂,存在很多干扰车道线检测的直线边缘,如天际线、山脉边缘、电线杆、树丛等。同时考虑到道路图像中,车道线集中在图像的中间偏下区域,因此可以仅对感兴趣区域(ROI)进行处理和检测。根据车道线图像特点,采用梯形掩码获取ROI。
观察图像选取了(400, 0) (220, 420) (200, 860), (400, 1280)四个点作为 mask 的角点。mask图像如下
ROI 如下:
hough变换是一种目标检测的方法,可以检测出有明确表达式的图形。hough 变换的基本原理:利用两个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来检测图像中的直线。将图像空间中的直线映射到参数空间的一个点,然后对参数空间中的点进行累计投票,进而得到参数空间中的峰值点,该峰值点就对应空间坐标系中的真实存在的直线参数。
hough变换中,直线采用极坐标方程表示,因为参数 θ \theta θ 和 r r r 的范围有限,便于以相同步长进行离散化
实现思路:
可以线由于车道线存在一定的弧度并非严格地直线,且存在一定宽度,导致每条车道线都会检测出多条对应直线。可以采用聚类的方法对检测出的直线进行聚类,以得到更精准的效果。
由于 k-means 等聚类算法复杂度较高,影响车道线检测的实时性。所以我设计了一种高效的聚类方案。具体思路如下:根据以两个直线的角度参数距离为相似度函数,遍历hough变换检测出的所有直线参数,如果相似度高于阈值,则认为属于同一类别,该类别大小加一;如果相似度低于阈值,则认为属于不同类别,与下一个类中心点进行比较。如果没有相似的
伪代码如下:
params; // hough 变换得到参数列表
clusters; // 聚类列表
flag; // 标记是否新建类
for param in params
{
flag = true;
for cluster in clusters
{
if is_similar(param, cluster) // 如果相似则添加到该类中
{
flag = false;
update(cluster);
break;
}
}
if flag // 与现有的所有类都不同
clusters.append(param); // 添加新类
}
这里相似度函数采用两条直线的角度参数的差值。
一开始选择的更新聚类中心的方法,是取同一类别的平均值,效果不佳。经过尝试最后采用取每个类别的初始值为中心点,实现较好的效果。示例如下:
评测结果对比:
中心点 | Accuracy | FP | FN |
---|---|---|---|
数据均值 | 0.5740 | 0.7058 | 0.7533 |
聚类初始值 | 0.7539 | 0.5025 | 0.5242 |
分析原因:由于车道线有一定弧度,导致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车道线参数差距较大。如果降低判定相似的标准,就会导致本不相似的直线求均值,从而使Accuracy较低;如果提高相似的标准就会,导致聚类得到类别很多,从而FP较大;因此采用加权均值更新聚类中心点并不理想。
按照车道线聚类结果中每个类别的大小,对聚类结果进行排序,选择所有聚类结果中规模最大的4个类作为最终确定的直线参数。
代码接口如下:
// 相似函数
bool is_similar(pair &l1, pair &l2);
// 更新类中心点
void update_cluster(pair &line, pair, int> &cluster);
// 直线聚类
void lines_cluster(vector> &lines);
// hough变换
void HoughTransform(Img &src, vector> &lines, int threshold);
函数接口如下:
/* 根据车道线的参数,获取坐标向量 */
void GetLanes(Img &src, vector> ¶ms, vector> &lanes);
/* 将检测结果写入json文件 */
void WriteJson(string &raw_file, vector> &lanes, double run_time, ofstream &of);
/* 展示车道线检测结果 */
void polyLanes(const string &path, vector> &lanes, int delay);
通过 GetLanes
将每个直线参数转换成直线坐标,WriteJson
函数将结果写入json文件,polyLanes
可视化展示车道线。
实现效果如下:
由于只允许使用OpenCV进行图像的读写操作,因此本实验构建了 Img
模板类,作为图像存储和操作的基本数据结构,代码接口如下:
template
class Img
{
public:
T **data; // 存放数据
int rows; // 图像的行数
int cols; // 图像的列数
Img(int rows, int cols); /* 构造空值图像 */
Img(const char *path); /* 读入图像:灰度图 */
Img(Img &cp); /* Img类的复制构造函数 */
~Img();
T *operator[](const int idx) const;
Img &operator=(const Img &cp);
cv::Mat toMat() const; /* 将图像转换成 cv::Mat */
void show(const char *name, int delay) const; /* 展示图片 */
};
展示图片的plotLanes
函数也使用了 OpenCV 框架对图像进行展示。
int main()
{
// 获取所有图片的路径
vector file_names;
get_image_names("../data/selected test data", file_names);
// 输出文件流接口
ofstream out;
out.open("../result/predict.json", ios::out);
// 记录 run_time 运行时间
clock_t begin_time, end_time;
// 车道线检测
for (auto &path : file_names)
{
begin_time = clock();
Img src(path.data());
Img dst(src.rows, src.cols);
Img dst_close(src.rows, src.cols);
Img theta(src.rows, src.cols);
// 高斯滤波
GaussianKernel filter(3, 1);
filter.convolve(src, dst, true);
// Canny 边缘检测
Canny(dst, 0.97);
// 获取图像 Roi
RoiMask(dst);
// hough 变换
vector> lanes_param;
HoughTransform(dst, lanes_param, 100);
// 将车道线转成标准格式
vector> lanes;
GetLanes(dst, lanes_param, lanes);
end_time = clock();
// 将预测结果保存在 json 文件中
string raw_path = path;
raw_path.replace(raw_path.find("../data/selected test data"), 26, "clips");
WriteJson(raw_path, lanes, double(end_time - begin_time) / CLOCKS_PER_SEC, out);
// 绘图展示检测出的直线
polyLanes(path, lanes, lanes_param, 100);
cout << lanes_param.size() << endl;
}
out.close();
return 0;
}
│ .gitignore
│ CMakeLists.txt
│ evaluate.py # 评测脚本
│ main.cpp # 主函数
│ README.md
│
├─result
│ predict.json # 预测结果
├─data
│ │ data_process.py # 数据预处理脚本
│ │ groundtruth.json # 真实值
│ │
│ └─selected test data # 待处理图像
│ ├─0531
│ └─0601
│
├─include
│ Edge.h # 边缘检测
│ Hough.h # hough 变换
│ Img.hpp # Img 模板类
│ Kernel.h # Kernel 滤波器
│ SaveResult.h # 输出结果接口
│
└─source
Edge.cpp
Hough.cpp
Kernel.cpp
SaveResult.cpp
经过运行 TuSimple Lane Detection 项目的测评脚本,得到在数据子集上检测结果如下:
Accuracy | FP | FN |
---|---|---|
0.7539 | 0.5025 | 0.5242 |
实现了较好的测评效果。同时检测每张图像约用时0.4秒。
实验过程中尝试了很多方案,如采用形态学运算,提高车道线的完整性;通过阈值分割,去除背景和干扰物;采用均值作为聚类中心等。由于方案设计上的主观缺陷和检测任务的存在的光照不均、环境复杂等客观因素,以上方案均被舍弃。最终经过实践得到了一种鲁棒性较好,效果较优的车道线检测方案。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到更多车道线检测的改进算法,例如可以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进行阈值分割、动态ROI区域等。可以通过以上算法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和性能。
编译(Windows 10):
在 powershell 中执行以下命令:
(1)生成 debug 版本:
mkdir debug # 创建编译目录
cd debug
cmake -G "MinGW Makefiles" .. # 生成 Makefile
mingw32-make # 使用 MinGW 编译代码
(2)生成 release 版本
mkdir release
cd release
cmake -G "MinGW Makefiles" -DCMAKE_BUILD_TYPE=Release ..
mingw32-make
运行
在 debug / release 目录中双击 lane_detection.exe 即可运行
测评
cd ..
python evaluate.py ./result/predict.json ./data/groundtruth.j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