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6:RPA的发展阶段

1、V1.0 辅助性RPA(Assisted RPA)

RPA 1.0阶段,可以理解为辅助人工,既简单的辅助人完成一些基础数据录入、文件打开类的标准化桌面工作,整个工作过程离不开人工干预,无法自动执行,效果往往是辅助单个员工提升较小幅度的工作效率。作为“虚拟助手”出现的RPA,几乎涵盖了机器人自动化的主要功能,以及现有桌面自动化软件的全部操作。部署在员工PC机上,以提高工作效率。缺点则是难以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成规模应用还很难。

2、V2.0 非辅助性RPA(Unassisted RPA)

RPA 2.0阶段,这个阶段的RPA可以部分解放人工,可以自动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中部分(某个环节)的工作流程,被称为“虚拟劳动力”,主要目标即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以及虚拟员工分级。主要部署在VMS虚拟机上,能够编排工作内容,集中化管理机器人、分析机器人的表现等。缺点则是对于RPA软件机器人的工作仍然需要人工的控制和管理。

3、V3.0 自主性RPA(Autonomous RPA)

RPA 3.0阶段,可以理解为增强智能RPA,3.0阶段的RPA可以简单融合感知技术,尝试部分获取相关的外部知识,自动化处理目标文档中的非结构化数据,例如发票信息(图像)和来自客户的邮件(文字)。但是本阶段的RPA每次执行的动作都是一致的,他们并不会从每次的重复执行中进行“学习”,也不会在每天的程序化工作中进行自我改进和寻求更优的解决策略。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和成规模多功能虚拟劳动力。通常部署在云服务器和SaaS上,特点是实现自动分级、动态负载平衡、情景感知、高级分析和工作流。缺点则是处理非结构化数据仍较为困难。

4、V4.0 认知性RPA(Cognitive RPA)

RPA 4.0将是未来RPA发展的方向。开始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技术通过感知技术(语音、人机交互、视觉)、认知技术(智能决策)和RPA技术相结合以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预测规范分析、自动任务接受处理等功能。从而打造出能够模拟人类进行业务决策和业务处理的智能助理机器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RPA,数字员工专栏,rpa,数字员工,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