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了一个直线单向的框架,描述了一般化的通信系统的信息传播过程。此模式包含了信源、发射器、信道、噪声、接收器、信宿6个部分。
分为WCDMA、cdma2000、TD-SCDMA
WCDMA和cdma2000属于频分双工方式(FDD),而TD-SCDMA属于时分双工方式(TDD)。WCDMA和cdma2000是上下行独享相应的带宽,上下行之间需要一定的频率间隔做“隔离带”以避免干扰;TD-SCDMA则上下行采用同一频谱,上下行之间需要时间间隔做”红绿灯“以避免干扰。
LTE系统引入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显著提高了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双工方式的不同,LTE系统分为FDD-LTE和TDD-LTE。二者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空口的物理层上(例如,帧结构、时分设计、同步等)。FDD空口上下采用成对的、不同的频段接收、发送数据,而TDD系统上下行使用相同的频段在不同的时隙上传输,TDD比FDD有着更高的频率利用率。
LTE-A采用了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上/下行多天线增强、多点协作传输、中继、异构网干扰协调增强等关键技术,能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峰值数据速率、峰值频谱效率、小区平均频谱效率以及小区边界用户性能。所谓多载波聚合,就是将多个频段的网络信号聚合起来,相当于公路从“单车道”变为了“多车道“。
根据3GPP的定义,5G的三大应用场景为eMBB、mMTC、URLLC。eMBB即为增强移动宽带,超高速,为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提供支持;mMTC指海量机器类通信,物联网;URLLC,低时延。
一般天线的尺寸为电磁波信号的1/4波长为佳。
从基带数字信号变为射频信号,需要经历两个步骤:
(1)模拟信号调制(低频到高频) 模拟调制分为幅度调至和角度调制
(接下来的没看懂) p73
当导体上通以高频电流时,其周围空间会同时产生电场与磁场。按电磁场在空间的分布特性,可分为近区(电抗近场)、中间区(辐射近场)、远区(辐射远场)。
没看懂 算了
符号速率(码元速率)为1/T(每个码元的传输时长为T)时,进行无码间串扰传输所需最小带宽为1/2T,揭示了带宽的关系。
奈奎斯特速率和奈奎斯特带宽是同一理论的一体两面,奈奎斯特速率指的是在无噪声理想低通信道情况下不发生码间干扰的最大的符号速率,其表达式为:
C=2Hlog2N C为信息传输速率(单位 bit/s),H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 Hz),N为一个码元对应的离散值个数(编码级数或多相调制的级数)。
奈奎斯特贷款和速度证明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没有噪声的情况下,数据率的限制仅仅来自信号的带宽。奈奎斯特带宽和速率可以描述为:在无噪声的理想情况下,如果带宽为B,那么可被传输的最大信号速率就是2B;反过来说 信号传输速率为2B,那么频宽B的带宽就完全能够达到此信号的传输速率。
例:在一个安静的没有噪声的大教室里,你和你的朋友站在教室的前后两端,你当发射机,你的朋友当接收机,你向你的朋友以飞快的语速喊话。这时候,由于教室回音等原因,很可能在你说到第7个字的同时,第5个字、第6个字的回声也传到了你朋友的耳朵里,你说得越快,越是混淆不清。虽然你发出的信号最终被你朋友所接收,但是,你的朋友已经无法恢复出你原来要说的每个字了。
信道也存在着相同的效应,我们把这种效应称为“码间干扰”。由于实际信道的频带都是有限的,就算没有噪声,接收端接收的信号频谱也一定存在波形失真,与发送端不同。
主要指电磁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山地、植被、建筑物等的阻挡,形成电波的阴影区,或者是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电波折射系数随时间平缓变化,造成同一地点接收的信号场强中值的缓慢变化,从而引起衰落。它反映了在中等范围内(数百波长量级)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起伏变化的趋势。
Ldb=L(d0)+10nblg(d/d0)
其中,d0为近地参考距离,根据蜂窝小区的大小而确定,当d0接近参考距离时,路径损耗表现出自由空间损耗的特点。n为路径损耗指数,由传播环境决定。
反映了移动台在极小范围内,移动时接收电平平均值的起伏变化趋势。小尺度衰落速度快、时间短。
多径传播,指的是同一传输信号沿多条时延不同、损耗各异的路径传播,以微小的时间差到达接收机的信号互相叠加,并相互干扰。
当鸣着警笛的警车、发动机轰鸣着的赛车高速接近我们的时候,声音会非常尖利刺耳;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声音会逐渐缓和低沉。
多普勒效应指的是: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当观测者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很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当观测者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波被拉长,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波源速度越高,多普勒效应越大。
同理,在移动通信中,当移动台(终端)移向基站时,接收频率变高;远离基站时,接收频率变低。接收频率随终端与基站之间相对运动速度而变化的现象,就是移动通信中的多普特效应,称为“频偏问题”。
频分复用最鲜明的有点是信道复用率高、复用路数多、分路方便,是目前模拟通信中最主要的一种复用方式。
跳频是一种序列方式,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在一个频率上传输,然后又跳到另一个频率。扩频技术由跳频的概念发展起来,但它更先进。在扩频通信中,信息能在多个频道上同时发送。
高通把各种无线技术比喻在一个大厦中的聚会。如果聚会上的交流基于FDMA技术,每个一对一的谈话都将在独立的房间内举行,这个房间就代表了分配给你的频段。你和你的朋友在房间内谈话,彼此可以互相清晰地听见对话谈话,既然房间里只有你们两人,那么声音大一点也无所谓(对于GSM这样的FDMA、TDMA系统,功率远没有CDMA系统重要)。加入一个大厦只有20个房间,那么一次就只能有20场会谈。
为了解决这个缺陷,用TDMA技术来补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样几百人的宴会,每对客人可以进入房间进行一对一的会谈,但是不能谈太久就得让给下对客人。
而CDMA更像是鸡尾酒宴会,大家可以在一个大房间里进行交谈。这时候如果大家所采用的编码方式不同,比如你用中文,xx用英语等等。
从大课堂到小课堂——空分复用
波束赋形与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可以将电磁波聚焦于某些方位。
而TD-SCDMA可以采用智能天线,WCDMA、cdma2000却没法用。这是因为TD-SCDMA采用的是时分双工模式,基站和手机采用相同频率的信号,所以基站在接收手机上行信号时判断出手机信号的方向,由于上下行频率相同,传播路径基本对称,因此根据这个方向在下行方向发射信号就可以达到定向发送给手机的目的。这是TD-SCDMA与生俱来的优势。
OFDM —— 正交频分复用
信号在通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后,前一个码元的后端部分会干扰后一个码元的前端部分,这种干扰称为码间串扰。
码元的周期短(频率高)会带来码间串扰的问题,而传统的通信提高速率,就是提高频率。码元速率降下来最后的结果势必是单载波的速率也会降下来。
将带宽分成N份分配给N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码元速率是原来的1/N,码元周期是原来的N倍,最后的总速率保持不变,这就是正交频分复用中的“FMD”,也即频分复用。在OFDM中,主要是为了解决高带宽带来的码元速率提升、码元周期下降、码间串扰加强等问题。
通信系统的控制指令就称为信令,通信网的神经系统的就是信令网。
通信时线路上会跑很多信息,除了用户的语音信息和数据信息以外的控制交换机动作的信号,就是信令。
按信令的通道来进行划分。
随路信令系统两端的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信令通道,信令是通过话路来传输的。当有呼叫到来时,先在选好的空闲话路中传递信令,持续建立后,再在该通话中传送语音。随路信令的信令通道和用户通道合在一起。
共路信令系统两交换局的信令设备之间有一条直接相连的信令通道,信令的传送是与话务分开的、无关的。当有呼叫到来时,先在专门的信令通道中传送信令,持续建立后,再在选好的空闲话路中传语音。因此,也成为公共信道信令。
随路信令也好,共路信令也罢,都得信令先行完成接续才进行语音的传送。
按功能进行划分,这就好比交通局有3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检察员、调度员、交警)一样。
按工作区域不同划分。
信令可以从结构形式、传送方式和控制方式来进行剖析。
已编号信号:
7号信令的模型与OSI基本一致,不过和TCP/IP一样,7号信令也只有4层,依次称为信令数据链路级MTP-1(对应OSI的物理层),信令链路控制级MTP-2(对应OSI7层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信令网功能机MTP-3(对应OSI的网络层),用户级(对应OSI的应用层)。
各层的功能如下:
这里的用户与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用户是不一样的,指的是消息传递部分(MTP)的用户,不如TUP、ISUP之类的,不妨把E-MALIL、FTP、HTTP也理解为TCP-IP的用户。
标准:采取2M线的TSO以外的时隙来传递信令,信令的速率为64kbit/s,这个就称为MTP-1,也就是OSI的物理层。
定界
信令单元一共有3种形式:消息信令单元(MSU)、链路状态信息单元(LSSU)、插入信令单元(FISU),它们不等长。
定界就是采用码型为“01111110”的标识码作为信令单元的分界,它既表示上一信令单元的结束,也表示下一信令单元的开始,这个标志位也称为“F字段”。
假如信令单元中本身就有个“01111110” 的码型该怎么办?为忌天子讳把你的名给改了。
具体的,就是在信令的发送端进行“0”比特插入,在接收端进行“0”比特删除。
在实际操作中,定界的功能是由硬件电路自动完成的。
将信息单元的所有比特对一个生成多项式G(x)做一个除法运算,得出一个16比特的余数r(x),取其二进制反码附在这些信息位的后面,称为CK字段。
这样就相当于生成了一个多项式,该多项式 T(x)=x16X信令消息+CK,这里的x16的意思就是将信令消息往高处位移16位,然后再加上余数。到了接收端,因为后面已经加上了上次未能整除的余数,所以本次一定能整除,如未能整除,说明本次传输过程中有误。
在我们上述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错误怎么办?校正它!
问题是该怎么校正呢,沙僧又想起了当年猴哥教他猴王棒法的经历。猴哥当年将猴王棒法拆解成九九八十ー招,一招招地教他。悟空的棒法从第一招到八十一招都编了序号,称为FSN序号。沙僧每学一招也自己标记一个序号,称为BSN序号。除了序号,沙僧还有一个标签用来标记自己的学习进度是否跟得上猴哥,这个标签称为BIB,如果猴哥都教到第10招了,但沙僧第9招还没学会,沙僧就把第10招丢弃不学,同时把BIB从“0”转换为“1”给猴哥一个反馈,猴哥自己这里也有一个标签叫FIB,拿来和BIB一比对,这不对啊,我的FIB状态还是“0”,他的BIB状态已经为“1”,两边的进度没有同步哈,沙僧第10招都不学直接给我发这个,说明他第9招没有学会哈,重教一遍。
图6-17所说的就是基本校正法,这显然属于我们之前所说的非互控方式。它是一种既有肯定证实(BSN 1),也有否定证实(BIB反转)的重发纠错系统。发送端按顺序依次发送信令单元MSU1,MSU2…。为了便于待会出了错可以重发,
它们都被存在发端缓冲器中,直到接收到接收端送来的肯定证实之后,将被证实已正确收到的信令单元从缓冲器中抹去。若收到的是否定证实信令,则说明该MSU在发送或传输过程中甚至是接收处理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此时,停发新的MSU,而从由否定证实所指出的那个错误MSU开始(BSN 1的信令单元),重发已发出的但未收到肯定证实的信令单元。
反转,送向对端,对端受到BIB,发现与本端的FIB不一致,就开始重发,并将FIB反转。重发都是从BSN+1的消息开始的。
如何让处理机很快地辨别这3种不同的信令呢?在FIB字段后面加了一个LI(length Indicator)字段,用于标注自LI直CK中间共有多少8位位组。
信令消息的处理功能是用来保证源点的用户部分产生的信令消息传递到该用户指明的目的地的相同用户。
随着业务的发展,MTP慢慢显现出它的弱点来,比如不适合传递与电路无关的消息,DPC寻址的功能有限等。
现代通信的迅速发展,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Signal Connerct Control Part)由此而生。
位于SCCP层之上的应用层和位于SCCP之下的MTP层,都设置一个或多个业务接入点(SAP)的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的进行信息交互。(注:这就像JDBC,JDBC统一了mysql、Orcal,对外提供统一的接口)
SCCP的业务按照是否面向连接划为4类:0类是基本无连接业务,1类是有序无连接业务,2类是基本的面向连接业务,3类是流量控制面向连接业务。
SCCP的业务支持划为两种,即支持实时性强的无连接业务和实时性不需要很强但是需要传递大量数据的面向连接业务
WiMAX可以看成是wifi的广覆盖版,是由IEEE组织开发的标准,由Intel推进。
为了在RAN侧降低用户面的时延,LTE取消了一个重要的网元——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以往的蜂窝系统,往往是采取电路交换模式(比如GSM),有的移动通信制式既有电路交换,又有分组交换(比如WCDMA),而LTE仅支持分组业务,它旨在在用户终端和分组数据网络间建立无缝的IP连接,以后无论是语音也好,数据也罢,全部走IP网络。
两个重要概念:
(中间的内容不是很懂,到时候再细看)
为了提高小区边缘性能和系统吞吐量,改善高数据速率带来的干扰问题,LTE-A引入了一种叫协同多点(CoMP)的传输技术。
(1)基站间协同
用来进行协同多点传输技术的基站有两种,其中一种就是利用原来的eNode B来对用户一起传数据。
(2)分布式天线
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插入大量新的站点来拉近天线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实现“小区分裂”。
分布式天线新增的天线站只包含射频模块,类似于一个无线远端单元(RRU),而所有的基带处理仍集中在基站,形成集中的基带单元(BBU)。除了“主站点”,其他分站点不再有“BBU”。
在LTE-A中,CoMP定义了两个集合,分别是协作集合报告集。协作集指的是直接和间接参与协作发送的节点集合;报告集指的是需要测量其与终端之间链路信道状态信息的小区的集合。
通过IP网络,光纤接入,接到运营商的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