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learn-降维算法

sklearn中的降维算法

sklearn-降维算法_第1张图片

主成分分析PCA

class sklearn.decomposition.PCA (n_components=None, copy=True, whiten=False, svd_solver=’auto’, tol=0.0, iterated_power=’auto’, random_state=None)

特征选择是从已存在的特征中选取携带信息最多的,选完之后的特征依然具有可解释性,我们依然知道这个特 征在原数据的哪个位置,代表着原数据上的什么含义。 而PCA,是将已存在的特征进行压缩,降维完毕后的特征不是原本的特征矩阵中的任何一个特征,而是通过某 些方式组合起来的新特征。通常来说,在新的特征矩阵生成之前,我们无法知晓PCA都建立了怎样的新特征向 量,新特征矩阵生成之后也不具有可读性,我们无法判断新特征矩阵的特征是从原数据中的什么特征组合而 来,新特征虽然带有原始数据的信息,却已经不是原数据上代表着的含义了。以PCA为代表的降维算法因此是 特征创造(feature creation,或feature construction)的一种。

PCA一般不适用于探索特征和标签之间的关系的模型(如线性回归),因为无法解释的新特征和标 签之间的关系不具有意义。在线性回归模型中,我们使用特征选择。

sklearn-降维算法_第2张图片

 探索降维后的数据

sklearn-降维算法_第3张图片

 ​​​​​​​选择最好的n_components:累积可解释方差贡献率曲线

 sklearn-降维算法_第4张图片

 sklearn-降维算法_第5张图片

 最大似然估计自选超参数

sklearn-降维算法_第6张图片

 ​​​​​​​

 按信息量占比选超参数

sklearn-降维算法_第7张图片

 

 重要参数svd_solver 与 random_state

参数svd_solver是在降维过程中,用来控制矩阵分解的一些细节的参数。有四种模式可选:"auto", "full", "arpack", "randomized",默认”auto"。

"auto":基于X.shape和n_components的默认策略来选择分解器:如果输入数据的尺寸大于500x500且要提 取的特征数小于数据最小维度min(X.shape)的80%,就启用效率更高的”randomized“方法。否则,精确完整 的SVD将被计算,截断将会在矩阵被分解完成后有选择地发生。

"full":从scipy.linalg.svd中调用标准的LAPACK分解器来生成精确完整的SVD,适合数据量比较适中,计算时 间充足的情况。

"arpack":从scipy.sparse.linalg.svds调用ARPACK分解器来运行截断奇异值分解(SVD truncated),分解时就 将特征数量降到n_components中输入的数值k,可以加快运算速度,适合特征矩阵很大的时候,但一般用于 特征矩阵为稀疏矩阵的情况,此过程包含一定的随机性。

"randomized",通过Halko等人的随机方法进行随机SVD。在"full"方法中,分解器会根据原始数据和输入的 n_components值去计算和寻找符合需求的新特征向量,但是在"randomized"方法中,分解器会先生成多个 随机向量,然后一一去检测这些随机向量中是否有任何一个符合我们的分解需求,如果符合,就保留这个随 机向量,并基于这个随机向量来构建后续的向量空间。这个方法已经被Halko等人证明,比"full"模式下计算快 很多,并且还能够保证模型运行效果。适合特征矩阵巨大,计算量庞大的情况。

而参数random_state在参数svd_solver的值为"arpack" or "randomized"的时候生效,可以控制这两种SVD模式中 的随机模式。通常我们就选用”auto“,不必对这个参数纠结太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