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学写(copy)的第一篇!编程小白,看过不少论文,一直想要记录下来,总结出来,懒于行动,今天开始动手,养成习惯!
这是arXiv13年11月的文章发在CVPR2014上面《Rich feature hierarchies for accurate object detection and semantic segmentation》,因为在目标检测方向太太重要了,是我入门CV、理解CNN这块的第一篇吧。绝大部分出自下面这个作者(狗头.jpg),少部分自己理解的加以修改。
作者:ce0b74704937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056e6143ed5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介绍几个物体检测的相关知识
不同于分类问题,物体检测可能会存在多个检测目标,这不仅需要我们判别出各个物体的类别,而且还要准确定位出物体的位置
下面图片上有猫,有狗,还有小黄鸭,这是多物体检测:
1.png
物体检测算法常用到的概念
下面我们讲解一下在物体检测算法中常用到的几个概念:Bbox(包围盒),IoU(交并比),NMS(非极大值抑制)。
Bounding Box(bbox)
bbox是包含物体的最小矩形,该物体应在最小矩形内部,如上图红色框蓝色框和绿色框。
物体检测中关于物体位置的信息输出是一组(x,y,w,h)数据,其中x,y代表着bbox的左上角(或者其他固定点,可自定义),对应的w,h表示bbox的宽和高.一组(x,y,w,h)可以唯一的确定一个定位框。
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
对于两个区域R和R′,则两个区域的重叠程度overlap计算如下:
O(R,R′)=|R∩R′|/|R∪R′|
2.png
在训练网络的时候,我们常依据侯选区域和标定区域的IoU值来确定正负样本。
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m Suppression又称NMS)
非极大值抑制(NMS)可以看做是局部最大值的搜索问题,NMS是许多计算机视觉算法的部分。如何设计高效的NMS算法对许多应用是十分关键的,例如视频跟踪、数据挖掘、3D重建、物体识别以及纹理分析等。
这里我们主要针对非极大值抑制在物体检测上的应用,非极大值抑制就是把不是极大值的抑制掉,在物体检测上,就是对一个目标有多个标定框,使用极大值抑制算法滤掉多余的标定框。
下图一个小猫有多个红框标定:
3.png
使用非极大值抑制算法后:
4.png
介绍完上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后开始正式介绍R-CNN
下图标为slow R-CNN是因为这图是介绍fast rcnn的ppt,所以最初的R-CNN叫作slow R-CNN
5.png
6.png
如上图所示,R-CNN这个物体检查系统可以大致分为四步进行:
1.获取输入图像
2.提取约2000个候选区域
3.将候选区域分别输入CNN网络(这里需要将候选图片进行缩放)
4.将CNN的输出输入SVM中进行类别的判定
上述四个步骤是一个大致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检测的过程,实际上训练过程比较麻烦,下面开始详细介绍。
一、候选区域的提取
这部分有很多传统的方法可以选择,本文为了和之前的物体检测算法进行对比,选择了selective search方法(手工方法、人工操作)
二、缩放候选区域
因为CNN对输入图像的大小有限制,所以在将候选区域输入CNN网络之前,要将候选区域进行固定尺寸的缩放。(物理上直接拉伸压缩)
缩放分为两大类(该部分在原文附录A):
1)各向同性缩放,长宽放缩相同的倍数
2)各向异性缩放, 长宽放缩的倍数不同
不管图片是否扭曲,长宽缩放的比例可能不一样,直接将长宽缩放到227*227,如下图(D)所示
7.png
在放缩之前,作者考虑,在region proposal周围补额外的原始图片像素(pad p)。上图中,第一层p=0,第二层p=16。
最后试验发现,采用各向异性缩放并且p=16的时候效果最好。
三、测试方法
测试时其实分两个结果
1.分类
在测试的时候,先对带检测图像提取出约2000个候选区域,将每个区域都进行缩放,然后将缩放后的图片输入CNN进行特征提取,对CNN输出的特征用SVM进行打分(每类都有一个SVM,21类就有21个SVM分类器),对打好分的区域使用NMS即非极大抑制(每类都单独使用)。
这里SVM怎么打分的这些细节没有细讲,只是简单的说检测的时候使用2000个4096维度的特征矩阵与4096*N的SVM参数矩阵相乘(N为所要分的类别数),我也没看过原码,所以也不太清楚,知道的可以讨论一下。(可以参考B站一个讲解,强推1.1Faster RCNN理论合集_哔哩哔哩_bilibili)
到这里分类就完成了,但是得到的位置只是候选区在图像中的位置,而候选区的位置并不一定就是ground truth,即检测目标的真实位置。
2.定位(回归)
将CNN对候选区域提取出的特征输入训练好的线形回归器中,得到更为精确的位置定位,具体情况会在下面训练方法中详细介绍。但要明确的是,这些回归器是按照类来训练的,即每类分类完后进行回归。
四、训练方法
1.预训练
训练的时候,文章用了个trick,他先用ILSVRC2012数据库训练Alexnet,训练的时候目标时图片分类,因为ILSVRC2012数据库没有分类的标定数据。这步称为预训练。
2.fine-tuning
这种方法也是当数据量不够的时候,常用的一种训练方式,即先用别的数据库训练网络,然后再用自己的数据库微调训练(fine-tuning)。微调期间,定义与ground truth的IoU大于0.5的候选区域为正样本,其余的为负样本。
这里训练时,网络输出要有所改变,因为分类问题,网络输出为N+1,其中N为正样本的类别数,1为背景。
对于VOC,N=20,对于ILSVRC2013, N=200。
3.目标分类
因为最终目标分类是通过SVM进行分类的,而不是通过网络框架中的softmax分类的。
下面先说一下在SVM的训练中,正负样本的定义,为什么这样定义,然后再说一下为什么不直接用softmax输出的结果而是再训练SVM来进行分类的。
1)SVM正负样本的定义,为什么fine-tuning与SVM正负样本定义不一样?
在训练SVM时,正样本为groundtruth,负样本定义为与ground truth的IoU小于0.3的候选区域为负样本,介于0.3与0.7之间的样本忽略。
fine-tuning时担心过拟合的原因,要扩大正样本的样本量,所以定义比较宽松,但是SVM是最终用于分类的分类器,而且SVM原理就是最小的距离最大化,越难分的数据越有利于SVM的训练,所以对样本的定义比较严格。
2)为什么不直接用softmax的输出结果?
因为在训练softmax的时候数据本来就不是很准确,而SVM的训练使用的是hard negative也就是样本比较严格,所以SVM效果会更好。
4.回归器训练
回归器是线性的,输入为Alexnet pool5的输出。
bbox回归认为候选区域和ground-truth之间是线性关系(因为在最后从SVM内确定出来的区域比较接近ground-truth,这里近似认为可以线性关系)
训练回归器的输入为N对值, ,分别为候选区域的框坐标和真实的框坐标,下面在不必要时省略i。这里选用的Proposal必须和Ground Truth的IoU>0.6才算是正样本.
从候选框P到预测框 的基本思路如下:
因为我们在分类之后得到候选框P ,其中Px和Py为候选框的中心点,Pw和Ph为候选框的宽高,下面介绍中所有框的定位都用这种定义,即x和y表示中心点坐标,w和h表示框的宽高。知道候选框的表示,那么只要估计出出候选框与真实框的平移量和尺度缩放比例,就可以得到我们的估计框了。
1)先求平移量(Δx,Δy)
我们要学习的是 这四个变换,就可以得到估计框了。
这四个变换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上式中为Alexnet pool5输出的特征,所以要求这四个变换,只需求出即可。
该回归器的损失函数为:
上式中的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求出:
所以通过输入的特征值训练,从而求出,就可以得到回归器。
五、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