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简介

原文链接:http://www.elecfans.com/analog/20180206630730.html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编码器
  • 二、编码器的分类
    • 1、分类
    • 2、增量式编码器
      • 2.1.信号输出
      • 2.1.1方波增量式
      • 2.1.2 正余弦增量式
  • 总结


前言

为了熟悉在增程项目中用到的发电机,其中涉及到编码器,随进行简单学习。

一、编码器

编码器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或者称为码尺

二、编码器的分类

1、分类

按照读出方式分类: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按照工作原理分类:

增量式 绝对式
将位移转换为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电信号转换成为计数脉冲,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 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准确的更高)

2、增量式编码器

每转过一个单位角度,输出一个脉冲信号(或正余弦信号)
编码器简介_第1张图片

2.1.信号输出

信号输出有正弦波信号(电流或电压)方波和(TTL、HTL)。

2.1.1方波增量式

编码器简介_第2张图片
编码器简介_第3张图片

集电极开路(PNP、NPN),推拉式多种形式,其中TTL为长线差分驱动(对称A,A-;B,B-;Z,Z-),HTL也称推拉式、推挽式输出,编码器的信号接收设备接口应与编码器对应。

如单相联接,用于单方向计数,单方向测速。

A.B两相联接,用于正反向计数、判断正反向和测速。

A、B、Z三相联接,用于带参考位修正的位置测量。

A、A-,B、B-,Z、Z-连接,由于带有对称负信号的连接,电流对于电缆贡献的电磁场为0,衰减最小,抗干扰最佳,可传输较远的距离。

简单的说,旋转编码器的abz分别是A相,B相,Z相在编码器旋转的时候都会输出脉冲,三相的脉冲是各自独立的。按常用的编码器来说,A相和B相的单圈脉冲量是相等的,Z相为一圈一个脉冲。总之,ABZ都是信号线,如果编码器是1000脉冲的,那编码器轴转一圈AB两通道各输出1000个脉冲, Z输出1个脉冲。

2.1.2 正余弦增量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编码器的分辨率,则需要增加码盘刻线的密度。然而方波增量编码器的分辨率会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收到码盘尺寸的限制。60mm外径的编码器,物理刻线一般不超过10,000线。另一方面,输出频率与编码器的转速和分辨率成正比。更高分辨率意味着更高的输出频率,而高频率无法实现长距离传输。

编码器简介_第4张图片
虽然正余弦周期数(物理分辨率)看上去也不是很高,但是在控制器或者驱动器中,通过编码器输入电路处理和计算,每个正余弦周期都可以通过反正切插值运算细分为很多步,从而达到很高的分辨率。

X = Arctan(Sin(X)/Cos(X))

根据正弦和余弦信号的实时幅值,通过Arctan计算,可以确定编码器在此刻在这一个正余弦周期以内的确切位置(电角度)。取决于模数AD转换的分辨率和正余弦信号的质量,每个正余弦周期通常可以被细分为212至214步。编码器本身的每圈正余弦周期数,乘以每个正余弦周期的细分步数,构成了正余弦编码器通过细分后的每圈总分辨率。

细分后的每圈总分辨率=每圈周期数X 每个周期的细分步数

例如,每圈1024个周期的正余弦编码器,按13位细分后的总分辨率为:210 x 213 =210+13=223

值得注意的是,细分后的分辨率,是由控制器或驱动器通过输入电路处理计算得出的,并不是编码器直接输出的。

总结

方波增量编码器输出为正交的AB脉冲信号。将电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变化称为上升沿。编码器的输出,就是一个上升沿到另一个上升沿周期性的重复。编码器的分辨率与码盘刻线一一对应,在编码器旋转一圈的过程中,这样的AB信号会周期性重复多次。如码盘刻线为1024道的编码器,则编码器旋转一圈将会有1024个这样的信号周期输出,也据此称该编码器的分辨率为1024线,或1024个脉冲,指的都是编码器每圈输出的信号周期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他,经验分享,硬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