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近些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越来越普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自动驾驶车辆也逐渐增多,新能源车上,也大都配备了各种各样的辅助驾驶功能。而对于行业外的民众们而言,其实不太能弄得清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的区别,也就导致了在使用车辆辅助驾驶的过程中,过分地依赖车辆而忽视了安全,这里绝大部分是车企宣传的问题,而作为消费者,也只有清楚地搞清这两者的区别,才能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合理。
自动驾驶的初级阶段——辅助驾驶
自动驾驶跟辅助驾驶,本质上来说,区别在于驾驶员是否需要一直尽监视的义务。曾经"自动驾驶"仿佛一夜间成了特斯拉的代名词。特斯拉夸大的宣传,误导消费者,间接导致消费者在驾驶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驾驶中的监视责任,掉以轻心甚至睡着,发生了多起惨剧。驾驶只有Level2辅助驾驶系统的汽车,司机是有义务且必须时刻对车辆进行监视的。虽然特斯拉官网已经将"自动驾驶"改成了"自动辅助驾驶",但让民众详细了解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区别,笔者认为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
一般来说,自动驾驶分为L0-L5六个等级,而Level2及以下,目前都称为辅助驾驶,直到Level3才开始称得上“自动驾驶”,开始允许驾驶员不必一直尽监视义务。但也是在某个特定的交通环境下让驾驶员不用控制和监视汽车,一旦检测到环境的变化便有可能返回驾驶员驾驶模式。
对于辅助驾驶来说,司机必须时刻关注着车辆的运行状态,并且在危险路段需要尽快接管使其退出,毕竟就目前的技术来说,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corner case是难以解决甚至极少遇到的,对于没有这部分极端场景案例数据的车厂来说,遭遇这类情况时发生问题的概率是比较大的,因此辅助驾驶时切记需要保证注意力的集中。
辅助驾驶功能
那么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且用户经常会用到的辅助驾驶功能主要有哪些呢?它们具体又能怎样帮助到我们的日常驾驶呢?
Ø自动紧急刹车(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作为最基本的主动安全功能,检测到前方一定距离内有车辆行人或障碍物时,便发出警报提醒。当小于安全距离时即便驾驶员没有来得及踩刹车,系统会自动制动,以减少伤害。
Ø追踪巡航控制(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基础版是在自动巡航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摄像头或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监测前方车辆,与前车的速度保持一致。更高级版本ACC也可以在堵车时使用,跟随前车停止或启动。
Ø车道保持辅助(LKAS:Lane Keep Assist System)
系统可对行车线进行识别,通过控制方向盘,尽量使自车保持在车道中央行车。
Ø变道辅助功能(LCA:Lane Change Assist)
前三个功能属于辅助驾驶系统的标配功能,现在也有不少车企像奔驰、日产等开始提供被动或主动变道辅助功能,驾驶员通过拨动转向灯向系统提出转向变线要求,系统根据周边的车流情况,控制方向盘和速度,实施变道。由于对周边车辆检测精度要求很高,一般前后都配有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已达到精确的车辆信息。
除了上述主流的辅助驾驶功能外,还有自动泊车,盲点显示,车道偏移预警,前车防撞预警,交通标志识别,驾驶员疲劳探测,远近光灯辅助功能等等。
实现辅助驾驶的关键技术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实现辅助驾驶的难度是远远比自动驾驶少许多的,往往只是自动驾驶里的某个单独的功能,将其单独剥离开来率先让民众体验最新的技术,也减少开车过程中的疲劳,减轻负担。而实现这类辅助驾驶,目前一般来说量产车上都得配备以下几类传感器:
Ø摄像头:擅长识别障碍物的形状和属性(人类,自行车),可以检测100m左右。但是对逆光雨雾天气的适应性差。
Ø红外激光雷达:低成本方案,只能在低速情况下进行近距离物体的检测(30km/h,30m),小型汽车可用。
Ø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比摄像头远,可达到150-200米。但是无法判断形状和大小,成本最高。
除了这三类以外,目前部分量产车型上已经开始逐渐配备了昂贵的激光雷达,以实现更多更先进的辅助驾驶功能。激光雷达虽然价格较贵,但对于物体的检测精度将会有极大的提升,也就更加保障了辅助驾驶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随着固态激光雷达和多线激光雷达成本的逐渐降低,量产车型上将会越来越多得看到此类传感器。
除了传感器之外,目前的辅助驾驶技术用到最多的便是车辆控制算法技术。通过感知的结果,直接经由控制来实现对车辆的整体操控。一个好的控制算法能够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对乘客的乘坐体验将会有极大的提升。
总结
目前,汽车企业走的基本都是渐进路线,主流水平处于第1级与第2级之间。如若发展到第3级,也就进入到了自动驾驶阶段,那么乘客的自动驾驶体验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从目前的技术来看,辅助驾驶只能在很少的场景给予到我们行车的帮助,并且由于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地关注着车辆行驶的状态,其实对于驾驶员来说并不轻松。未来道阻且长,等到真正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到来的一天,相信将极大提升我们的出行效率,也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安全。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联系方式:微信号1851544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