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课后作业,阅读《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主编:郑润祥 电子工业出版社),并根据书的内容进行学习、整理和总结,在此记录;第二部分针对本书数字货币的内容)
第六章 数字货币概述
数字货币是货币电子化形式的替代货币,不同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代币,它与法定货币一样能够被用于真实商品和服务交易。在这里我们需要将数字货币、虚拟货币与加密货币三者的概念区分一下:
当下比特币的概念火爆,但比特币为了适应个人跨境交易的特点,难以做到如同金融机构和支付专用网络一样的多重加密传输和信息控制,难以解决双重支付问题,因而依赖分布式记账,通过系统各参与方的共识算法形成强大的计算能力来抵御外部攻击,并消除对内部中心节点的依赖,但去中心化是有代价的,本书具体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
尽管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法定数字货币出现,但可以预见未来各国的数字货币发行权必然集中在中央银行的手中,其发行量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确定。即使采用分布式记账技术,但系统仍需要中央机构保留有中心化的超级账本,原因在于(1)技术上,由中央机构保留超级账本之后,可以减轻分布式节点的计算和存储压力;(2)隐私保护上,分布式节点不适合掌握全局信息;(3)同时中央银行出于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的需要,也会保存超级账本。
法定数字货币的超级账本实际上就是中央银行管理的大数据中心,包括运算中心、备份中心和灾备中心。超级账本作为新型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应与传统的金融基础设施有所区别,在数据的编码、传输和存储上都应采用更安全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法,相较于比特币利用PoW确保一致性,超级账本利用CFT, BFT等保证一致性,使用高级编程语言。
*目前在试点中显示出了一些问题,如隐私保护和三反之间的平衡:央行发言人此前在公开场合曾提到,DC/EP的目标之一,是在保证交易双方是匿名的同时保证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在二者中寻求一定的平衡,设置匿名性的初衷,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替代现金。但是,DC/EP与账户结合,以互联网为依托,在保证三反追踪痕迹的前提下,实现“匿名”的难度较大。结合当前试点方案披露的信息,DC/EP钱包用户在手机号码注册和账户绑定两个环节,实际上已经交出了自己的真实信息,通过DC/EP进行的转账交易可以锁定交易主体和资金流向。与DC/EP希望取代的现金交易相比,现金交易在“资金流”与“信息流”两个环节均实现了匿名,而DC/EP目前在“资金流”环节是完全实名的,在“信息流”环节也可以确认交易对手方信息,唯一无法确认的是交易的底层商业事实。
因此,从“匿名”角度而言,目前DC/EP的匿名程度与现金差距相对较大,“有限匿名”的程度有限。基于此,市场对于现金的需求可能并不会因为DC/EP目前的“有限匿名”而降低,偏好于匿名化交易的用户依然会选择现金。从这点考虑,DC/EP在功能上能否被市场广泛认可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之前有观点认为DC/EP将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由于DC/EP目前的设计使得交易具有可留痕、可追踪的特性,从事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的主体可能也不会考虑将DC/EP作为交易的主要渠道,因此在预防相关犯罪活动方面的效果也未必理想。
第八章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探讨
货币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参与国际间竞争的过程,涉及货币发行国的政治稳定程度、经济贸易和实力、货币稳定价值、发达开放的金融体系及国与国之间的协调配合。货币需要在持有使用成本、风险和收益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数字化的人民币正是通过科技手段对经济金融赋能,在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管理和回笼上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为人民币参与国际化竞争带来了比较优势。
202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不同机构在四个城市开展了DC/EP联调联试,以检验数字货币的稳定性,为大面积推广实施做好准备,这些研究成果报告和技术资料涉及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数字货币的发行、使用、管理和回笼,数字货币的数字钱包/芯片卡及数字货币未来在银行间清算、票据交易等方面的应用。归纳来讲,DC/EP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双层运营体系——DC/EP的投放模式
双层运营体系——上层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对公众。央行按照100%准备金将央行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
双层运营体系的优势有很多,比如说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和发挥商业银行的资源与力量,根据中国的情况(地广人多,经济结构复杂,各地区情况不尽相同等情况),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发行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局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商业银行等机构已经发展出比较成熟的IT技术设施和服务体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双层运营体系避免了另起炉灶的巨大浪费。
另外还有一点,如果采用单层投放,中央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成为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者(公众一旦兑换数字货币,就会将商业银行原有的存款转移到中央银行,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升高,诸多的实体经济也会因此受到冲击)
2、DC/EP的发行、流通、管理、回笼及投融资
书上这五个点都讲的非常具体,这里重点总结一下DC/EP的管理
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利资料介绍了基于四种条件触发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回收DC/EP时,获取回收时点的经济信息 -->当经济信息满足预设的经济状态条件时,基于经济信息调整DC/EP的归还利率 -->依据调整后的归还利率回收DC/EP
向金融机构发行DC/EP,并将DC/EP的状态信息设置为未生效状态 -->接收金融机构发送的DC/EP生效请求,获取生效请求对应的贷款利率 -->当贷款利率符合预设的贷款利率条件时,将DC/EP的状态信息设置为生效状态
向金融机构发行DC/EP,并将DC/EP的状态信息设置为未生效状态 -->接收金融机构发送的DC/EP生效请求,获取生效请求对应的流向主体–>当流向主体符合预设的流向主体条件时,将DC/EP的状态信息设置为生效状态
向金融机构发行DC/EP,并将DC/EP的状态信息设置为未生效状态 -->接收金融机构发送的DC/EP生效请求,获取生效请求对应的时点信息 -->当时点信息满足预设的时点条件时,将DC/EP的状态信息设置为生效状态
数字货币国际化的路径和场景
货币产生于分工,分工的演化产生了货币职能的解构,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支付、价值储藏和世界货币这五大职能产生分化。过去的经济分工既带来了货币在形态上的不断演化,也使不同国家的主权货币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层次,从而使不同国家的主权货币的功能因不同的经济禀赋而有所不同。
例如:国际上,美元的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职能比较突出,流通和支付职能在逐步降低;日元的套利工具角色突出(在第一篇读书笔记中有解释日元的套利功能)。
数字化人民币上线运营后的广泛流通为人民币国际化新增了一条赛道,结合书中之前对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的归纳总结,以及数字货币发展的技术要求等,总结出数字货币国际化的前提,除了应具备国际货币的一般规律外,还应拥有自主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的DC/EP金融基础设施;DC/EP在国内市场广泛流通和在群众中普及;国内外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不变;跨国的网络线上平台的国际化扩张;货币发行地建立了便利、高效和具有吸引力的货币流出和回流机制,以满足非居民的需求。
1、跨境电子商务
我国已经是全球跨境电商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极具竞争力的新引擎,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选择。跨境电商是“物”的数字化、网络化,提升了物流的效率,能够加速扩充信息接入从而提高网络价值,满足海关、质检、税务等部门对具体商品的监管要求,但跨境电商的货币收付环节由于基于账户管理的货币在结算、清算、汇率换算等方面的问题,降低了货币流的效率,增加了货币支付成本,而针对货币流的这些个问题,DC/EP的应用能进行有效的优化和解决,应用前景广阔。
2、跨境移动支付场景
随着我国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提升,继扫码支付普及之后,闪付、生物识别、ETC等技术与网络支付业务深度融合,催生了更多移动支付方式,有以上场景为基础,为DC/EP在全球的推广普及创造条件。
但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支付机构,由于大多需要绑定境内银行账户和境内身份证明,其跨境服务对象主要还是境内居民,对港澳台地区和外国非居民在境内和境外的支付,虽然支付宝和微信采取了一些技术解决方案,但对非居民的影响力和普及率并不高(例如,支付宝和上海银行合作,推出面向外国旅客的支付宝“海外版”,微信与Visa、Mastercard、JCB三家国际发卡合作,但这些措施都没有脱离账户的约束);而DC/EP具有人民币国际化的天生优势,可以打破居民和非居民的界限,只需DC/EP数字钱包开放对非居民数字身份的确认,就可以完成货币的收付,为DC/EP在国际上的流通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3、资本项目可兑换
DC/EP作为可编程的货币,可以按照数字货币中加密合约的性质来区分
例如,主要投资境内交易所债券市场的QFII和RQFII,主要投资银行间市场的债券通,以及外资进入股票市场的沪深股通等,均可按照资金的性质实施管理
DC/EP可编程的功能,改变由金融机构代理监管的模式,监管模式从间接监管向直接监管和智能监管过渡,避免金融机构执行政策的偏差和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减轻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工作的压力
将FDI, ODI, QDII, RQDII, QFII, RQFII等进行功能化区分,不同功能的货币投资于不同的市场
DC/EP全面进入流通系统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走出一条独特的路线——率先进行资本项目的本币开放,让DC/EP在国际间流动起来,然后实现资本项目本币对外币的完全可兑换
4、货币互换中的应用
双边本币互换安排有利于便利双方贸易投资中使用本币,规避汇率风险,央行间的本币互换也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为金融市场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基本都是“汇困国”,货币大多是非主流货币(通胀高且汇率不稳定),很容易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将互换货币拿来“三角套汇”,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成为国际炒家手中的筹码。
而DC/EP在防止货币互换对手方“脱实向虚,套汇套利”方面拥有天然优势,例如:对发起人民币互换方的用途可以在DC/EP中设立加密合约,只有满足双边贸易和投资或双方约定的用途才可实施撮合互换,以防国际炒家利用离岸市场操纵人民币汇率。
5、离岸人民币的监测
如何实时检测离岸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间的流向和流量是货币当局监管的难点,而货币数字化中包含的智能合约和央行集中后台式管理,可将离岸货币的“暗牌”打成“明牌”。
DC/EP可以根据数字钱包持有人数字身份的确认来区别人民币的离岸和在岸,同时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可兑换的条件下,将离岸货币对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框架形成的冲击降到最小。本国居民和非本国居民的金融业务和资金往来,由各国监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和跨国金融监管政策进行规制,各国居民之间的金融业务服从各国的KYC, AML/ATF及各类金融监管规则,由此监管部门就不用担心跨境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监管的失效。
可以通过数字钱包地址和数字身份归集本国居民,划定数字货币司法辖区,开展跨国资本流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