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

属性类型:

标称属性:值是一些符号或者事务的名称,每个值代表某种类别、编码或者状态,因此标称属性又被看做是分类的,值是无意义的序,并且不是定量的,因此找平均值和中位数是没有意义的,比如:hair_color(头发的颜色)就是。

二元属性:是一种标称属性,只有两个类别状态:0或者1,0通常表示该属性不出现,而1表示出现。二元属性也有对称的二元属性和非对称的二元属性,如果状态的结果不是同等重要的,则称为非对称的二元属性。

  1. 对称的二元属性
  2. 非对称的二元属性

序数属性:其可能的值之间具有有意义的量,例如:饮料量的大中小,军衔的等级,成绩的等级,等等。

数值属性:1.区间标度属性:用相等的单位尺度度量(只能差值,不能比率)

2.比率标度属性:属性是具有固有零点的数据属性。(可以比率)

数据的基本统计描述

1.中心趋势度量:度量数据分布的中部或中心位置

均值/中位数/众数

截尾均值:去掉高低极致

中位数:对于倾斜非对称的数据,数据中心的更好度量

中位数近似值:书P47

中列数:数据集的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2.度量数据散布:极差/四分位数/方差/标准差/四分位数极差

                 

极差:max和min的差

四分位数:把数据平均分配成四部分(二分位数对应于中位数)

      四分位数极差(IQR)= Q3-Q1

   识别离群点的规则一般是:Q3之上1.5IQR处或Q1之下1.5IQR

箱线图:体现了五数概括:分布的五数概括由中位数,四分位数Q1,Q3,最大最小观测值组成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1张图片

胡须最大就是1.5IQR,也就是当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没有超过四分位数1.5IQR,则胡须就以最大最小值为端点,但若是存在有离群点,胡须则最大到1.5IQR处,离群点被个别绘出。

3.数据的基本统计描述的图形显示:分位数图/分位数-分位数图/直方图/散点图

分位数图: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2张图片

分位数-分位数图:Q-Q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3张图片

两个数据集,数据量相同,分别做(X,Y)画在图上,直线是辅助线

直方图:

散点图:确定两个变量看上去是否存在联系,模式或者趋势。观察双变量数据的有用办法

数据可视化:通过图形表示清晰有效的表达数据

基于像素的可视化技术:

几何投影可视化技术:

基于图符的可视化技术:

层次可视化技术

数据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数据矩阵:

n*p 矩阵(n个对象,每个对象有p个属性)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4张图片

相异度矩阵:

存储n个对象两两之间的相似性,表现形式是一个n×n维的矩阵。d(i,j)是对象i和j之间相异性的量化表示,通常为非负值,两个对象越相似或“接近”,其值越接近0,越不同,其值越大.

且d(i,j)= d(j,i),d(i,i)=0

例如: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5张图片

主对角线元素为0,因为对象与对象本身被认为是没有差异的

d(i,j) = d(j,i),因此相异性矩阵是对称矩阵

相似度和距离: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6张图片

现在有4个数据点:x1、x2、x3、x4

它们的数据矩阵: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7张图片

相异性矩阵(欧几里得距离)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8张图片

度量数据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数据矩阵由两种实体或“事物”组成,即行(代表对象)和列(代表属性)。因而,数据矩阵经常经常被称为二模矩阵。相异性矩阵只包含一类,因而被称为单模矩阵

 标称属性的邻近性度量

        两个对象i和j之间的相异性可以根据不匹配率来计算:

d( i , j ) = (p-m) / p

m : p个变量中匹配的个数(表示对象i与对象j之间有相同属性值的个数)注意是属性的个数

p : 全部变量的个数(标称属性的个数,而非某一个属性的值的个数)也是属性的个数,这里是总数

            其中,m是匹配的数目(即i和j取值相同状态的属性数),而p是刻画对象的属性总数。我们可以通过赋予m较大的权重,或者赋给有较多状态的属性的匹配更大的权重来增加m的影响。

二元属性的邻近性度量

一种方法涉及由给定的二元数据计算相异性矩阵。如果所有的二元都被看做具有相同的权重,则我们得到一个两行两列的列联表——表2.3,其中q是对象i和j都取1的属性数,r是在对象i中取1、在对象j表2.3 二元属性的列联表对象i对象j中取0的属性数,s是在对象i中取0、在对象j中取1的属性数,而t是对象i和j都取0的属性数。属性的总数是p,其中p=q+r+s+t。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9张图片

 回忆一下,对于对称的二元属性,每个状态都同样重要。基于对称二元属性的相异性称做对称的二元相异性。如果对象i和j都用对称的二元属性刻画,则i和j的相异性为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10张图片

对于非对称的二元属性,两个状态不是同等重要的;如病理化验的阳性(1)和阴性(0)结果。给定两个非对称的二元属性,两个都取值1的情况(正匹配)被认为比两个都取值0的情况(负匹配)更有意义。因此,这样的二元属性经常被认为是“一元的”(只有一种状态)。基于这种属性的相异性被称为非对称的二元相异性,其中负匹配数t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因此在计算时被忽略,如下所示: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11张图片

互补地,我们可以基于相似性而不是基于相异性来度量两个二元属性的差别。例如,对象i和j之间的非对称的二元相似性可以用下式计算:

(2.15)式的系数sim(i,j)被称做Jaccard系数,它在文献中被广泛使用。

例子: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12张图片

  name是对象标识符,gender是对称属性,其余的属性都是非对称二元的。

  对于非对称属性,值Y(yes)和P(positive)被设置为1,值N(no或negative)被设置为0。

  Jack、Mary和Jim两两之间的距离如下: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13张图片

因为具有最高的相异性,所以Jim和Mary不大可能患类似的疾病。而Jack和Mary最可能患类似的疾病。

 式子是怎么得来的:

根据前面提到的二元属性的列联表: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14张图片

        因为name是对象标识符,gender是对称属性,其余的属性都是非对称二元的。所以只考虑gender、fever、cough、test1、test2、test3、test4这几个非对称属性。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15张图片

先以Jack和Jim为列子,列出这两个对象的二元属性列联表:

q是Jack和Jim非对称属性取值相同的属性个数,r、s、t依次类推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16张图片

所以根据公式: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17张图片

主要的关键就在于看两个对象众多属性值都取1,或者都取0,或者一个1一个0,这些都是在属性个数层面考虑的

数值的相异性:闵可夫斯基

计算数值属性刻画的对象的相异性的距离度量: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闵可夫斯基距离,最流行的距离度量是欧几里得距离(即,直线或“乌鸦飞行”距离)。令i=(xi1,xi2,…,xip)和j=(xj1,xj2,…,xjp)是两个被p个数值属性描述的对象。对象i和j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定义为:

另一个著名的度量方法是曼哈顿(或城市块)距离,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是城市两点之间的街区距离(如,向南2个街区,横过3个街区,共计5个街区)。其定义如下:

欧几里得距离和曼哈顿距离都满足如下数学性质:

非负性:d(i,j)≥0:距离是一个非负的数值。

同一性:d(i,i)=0:对象到自身的距离为0。

对称性:d(i,j) = d(j,i):距离是一个对称函数。

三角不等式:d(i,j)≤d(i,k)+d(k,j):从对象i到对象j的直接距离不会大于途经任何其他对象k的距离。

满足这些条件的测度称做度量(metric)。注意非负性被其他三个性质所蕴含。

闵可夫斯基距离: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18张图片

当p=2时,闵可夫斯基距离即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19张图片

当p=1时,闵可夫斯基距离即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亦称“街区距离”(city block distance):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20张图片

当p→∞时,闵可夫斯基距离即切比雪夫距离(Chebyshev distance):

数据预处理

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规约/数据变换

数据质量 :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可信性,可解释性

预处理:

数据清理:列如填写缺失值,光滑噪声,识别删除离群点,解决不一致性。

第一步:偏差检测(表单设计糟糕,人为出错,数据退化,数据集成也可能导致不一致q)

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

数据清洗工具,数据审计工具,数据迁移工具,ETL工具

缺失值

填充方法:

  1. 忽略元组
  2. 人工填写缺失值
  3. 使用一个全局常量填充缺失值
  4. 使用属性的中心度量
  5. 使用与给定元组属同一类的所有样本的属性均值或中位数
  6. 使用最可能的值填充缺失值

缺失数据背景:条件缺失,完全随机缺失

噪声和异常:异常比噪声离谱

  数据光滑方法:(也可用于数据离散化和数据规约

分箱:通过考察数据的近邻来光滑有序的数据值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21张图片

回归用函数拟合来光滑数据

离群点分析:可以通过聚类来检测离群点

数据集成:集成多个数据库,数据立方体,或者文件(代表同一属性和概念可能在不同的数据库有不同的命名,这导致了不一致性和冗余)

1.实体识别2.冗余相关分析3.元组重复4.数值冲突的检测与处理

  1. 实体识别问题:怎么确定两个数据集不同名字的两个属性是同一个?

每个属性的元数据包含名字,取值范围,空值,数据类型

  1. 冗余和相关分析
  1. 标称数据的卡方相关检验:

卡方统计检验假设A和B是独立的。

  假设调查了1500个人,记录性别,是否小说,那么有两个属性:性别、是否喜欢小说:

  单元(男,小说)的期望频率是:

e11=count(男)*count(小说)/n=300*450/1500=90

根据公式:

Oij表示观察到的(Ai,Bj)联合事件的概率(实际出现的次数),eij表示(Ai,Bj)期望频率,计算公式: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22张图片

期望频率计算:n是元组的总个数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23张图片

假定属性AB相互独立的,属性A有r种取值(如头发颜色红黄蓝)B有c中不同取值,基于显著性水平,自由度是(r-1)*(c-1)。

  根据卡方值公式:

    

  自由度是(2-1)(2-1)=1

  1. 数值数据的相关系数

又称皮尔逊积矩系数,估计两个属性的相关度rA,B

其中,n是元组个数,a­i­和b­i­分别是元组i在A和B上的值,分别是AB的均值分别是AB的标准差

-1rA,B≥1  ,大于0正相关,小于0 负相关,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协方差:

  1. 元组重复
  2. 数值冲突检测与处理

数据规约:降低数据集的规模,但是又不损害数据挖掘的结果。得到数据集的简化表示,小得多但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

维归约,数量规约,数据压缩

小波变换,

主成分分析

属性子集选择

回归和对数线性模型:参数化数据规约

直方图

聚类

抽样:无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有放回简单随机抽样,簇抽样,分层抽样

数据立方体聚集

维归约:使用数据编码方案,。列子包括数据压缩技术(小波变换和主成分分析),及属性子集选择(去掉不相关的属性)和属性选择(导出更小更有用的属性集)

数值规约:使用参数模型(回归和对数线性模型),非参数模型(直方图,聚类,抽样,数据聚集)

数据变换:规范化,数据离散化,概念分层

数据变换策略:

  1. 光滑
  2. 属性构造
  3. 聚集
  4. 离散化
  5. 由标称数据产生概念分层:属性

通过规范化变化数据:

挖掘频繁模式,关联和相关性;基本概念和方法

  1. 项集:项的集合,k个项称为k项集,列如:集合{“啤酒”, “咖啡”, “鸡蛋”},是一个项集,项集的出现频度:包含项集的事务数(用集合里面的属于概念来表征)

  1. 事务:每一个事务是一个非空项集(购物日志,每次购物行为是一个事务),并拥有一个标识TID(表1)

  1. 数据集:事务的集合

  1. 支持度计数/绝对支持度(support count):数据集中包含项集X的事物数

  1. 相对支持度(support):项集X的绝对支持度与数据集事物总数的比值

  1. 频繁项集(frequent itemset):项集X的支持度超过最小门限值min_sup时,称X为频繁项集

频繁项集的压缩表示:

  1. 闭频繁项集:当项集X是频繁项集,且数据集D中不存在X的真超集Y,使得X和Y的支持度相等,则X是闭频繁项集。闭频繁项集的表示是无损压缩,不会丢失支持度的信息。通过闭频繁项集可以反推出所有的频繁项集以及相应的支持度(理解:向项集任意增加一个项,项集出现的频度就会发生改变

闭频繁项集包含了频繁项集的完整信息

  1. 极大频繁项集:当项集X是频繁项集,且数据集D中不存在X的真超集Y,使得Y是频繁项集,则X是极大频繁项集。极大频繁项集的表示是有损压缩,失去了频繁项集的支持度信息,我们可以根据极大频繁项集判断任意项集是否是频繁的,但无法得到相应的支持度(理解:加入任何一个项,项集就不是频繁的了

频繁项集的挖掘:

Apriori算法:基于支持度的剪枝方法

Apriori原理:如果某个项集是频繁的,那么它的所有子集也是频繁的。该定理的逆反定理为:如果某一个项集是非频繁的,那么它的所有超集(包含该集合的集合)也是非频繁的。Apriori原理的出现,可以在得知某些项集是非频繁之后,不需要计算该集合的超集,有效地避免项集数目的指数增长,从而在合理时间内计算出频繁项集。

算法思想

 ①找出所有的频集,这些项集出现的频繁性至少和预定义的最小支持度一样。

 ②由频集产生强关联规则,这些规则必须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

 ③使用第1步找到的频集产生期望的规则,产生只包含集合的项的所有规则,其中每一条规则的右部只有一项,这里采用的是中规则的定义。

 ④一旦这些规则被生成,那么只有那些大于用户给定的最小可信度的规则才被留下来。为了生成所有频集,使用了递推的方法。

Ariori算法有两个主要步骤

        1、连接:(将项集进行两两连接形成新的候选集)

        利用已经找到的个项的频繁项集,通过两两连接得出候选集,注意进行连接的,,必须有个属性值相同,然后另外两个不同的分别分布在,中,这样的求出的为的候选集。

        2、剪枝:(去掉非频繁项集)

        候选集中的并不都是频繁项集,必须剪枝去掉,越早越好以防止所处理的数据无效项越来越多。只有当子集都是频繁集的候选集才是频繁集,这是剪枝的依据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24张图片

  1. 关联规则

是形如X→Y(s,c)的表达式,其中X和Y均为项集,且X∩Y=

1.支持度一个事物包含X∪Y的概率

支持度:

2.置信度,条件概率,买了X的人又买了Y的比例有多少,表示关联性的强弱,或者说是规则的可靠性:

Confidence:置信度:

关联规则的挖掘:

第一步:找出所有频繁项集

第二步:由频繁项集产生强关联规则

FP-Growth算法:

在关联分析中,频繁项集的挖掘最常用到的就是Apriori算法。Apriori算法是一种先产生候选项集再检验是否频繁的“产生-测试”的方法。这种方法有种弊端:当数据集很大的时候,需要不断扫描数据集造成运行效率很低。

而FP-Growth算法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思路是把数据集中的事务映射到一棵FP-Tree上面,再根据这棵树找出频繁项集。FP-Tree的构建过程只需要扫描两次数据集

算法步骤

FP-growth算法发现频繁项集的基本过程如下:

   ①构建FP树;

   ②从FP树中挖掘频繁项集;

输入:数据集、最小值尺度

输出:FP树、头指针表

1、遍历数据集,统计各元素项出现次数,创建头指针表

2、移除头指针表中不满足最小值尺度的元素项

3、第二次遍历数据集,创建FP树。对每个数据集中的项集:

3.1 初始化空FP树

3.2 对每个项集进行过滤和重排序

3.3 使用这个项集更新FP树,从FP树的根节点开始:

3.3.1 如果当前项集的第一个元素项存在于FP树当前节点的子节点中,则更新这个子节点的计数值

3.3.2 否则,创建新的子节点,更新头指针表

3.3.3 对当前项集的其余元素项和当前元素项的对应子节点递归3.3的过程

详解:

FP-growth算法将数据存储在一个称为FP树的紧凑数据结构中,它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其他树的结构类似,但是它通过链接来链接相似元素,被连起来的元素可以看做一个链表,如下图:

FP树会存储项集出现的频率,每个项集都会以路径的形式存储在树中,存在相似元素的集合会共享树的一部分。只有当集合之间完全不同时树才会分叉,树节点上给出集合中单个元素及其在序列中出现的次数,路径会给出该序列的出现次数。

   相似项之间的链接即节点链接,用于快速发现相似项的位置,下面的例子:

第一列是事务的ID,第二列是事务中的元素项,在图1中z出现了5次,而{r,z}项支出项了一次,所以z一定自己本身或者和其他的符号一起出现了4次,而由图1同样可知:集合{t,s,y,x,z}出现了2次,集合{t,r,y,x,z}出现了1次,所以z一定本身出现了1次。看了图2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在图1中没有p,q,w,v等元素呢?这是因为通常会给所有的元素设置一个阈度值(Apriori里的支持度),低于这个阈值的元素不加以研究。暂时不理解没关系,看了下面的内容可能会对这一段的内容有比较好的理解。

       建FP树是算法的第一步,在FP树的基础之上再对频繁项集进行挖掘。为了构建FP树,要对数据集扫描两次,第一次对所有元素项出现次数进行计数,记住如果一个元素不是频繁的,那么包含这个元素的超集也不是频繁的,所以不需要考虑这些超集,第二遍的扫描只考虑那些频繁元素。

        除了图1给出的FP树之外,还需要一个头指针表来指向给定类型的第一个实例。利用头指针表可以快速访问FP树中一个给定类型的所有元素,发现相似元素项,如下图所示:

头指针表的数据结构是字典,除了存放头指针元素之外,还可以存放FP中每类元素的个数。第一次遍历数据集得到每个元素项出现的频率,接下来去掉不满足最小值支持度的元素项,在接下来就可以创建FP树了,构建时,将每个项集添加到一个已经存在的路径中,如果该路径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的路径。每个事务都是一个无序的集合,然而在FP树中相同项只会出现一次,{x,y,z}和{y,z,x}应该在同一个路径上,所以在将集合添加到树之前要对每个集合进行排序,排序是基于各个元素出现的频率来进行的,使用图3头指针表中单个元素的出现值,对图2中的数据进行过滤,重排后的新数据如下:

        现在,就可以构建FP树了,从空集开始,向其中不断添加频繁项集。过滤,排序后的事务依次添加到树中,如果树中已有现有元素,则增加该元素的值;如果元素不存在,则添加新分枝。图4中事务表前两条事务添加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数据挖掘部分整理(到关联规则挖掘)_第25张图片

FP树中抽取频繁项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从FP树中获得条件模式基;

   2)利用条件模式基,构建一个条件FP树;

   3)迭代重复步骤(1)(2)直到树只包含一个元素项为止

分类

回归分析是数值预测的最常用的方法

数据分类两阶段:学习阶段和分类阶段

提供了训练元组的类: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聚类)

分类过程的第一阶段:也可以看做学习一个映射或函数y = f(X),

分类的第二阶段:使用模型进行分类

决策树:自顶向下递归树归纳算法,

朴素贝叶斯分类:基于后验概率

基于规则的分类器:使用IF-THEN规则进行分类

  IF 条件 then 结论 (IF部分为前提,then部分是结论)

可以用覆盖率准确率来评估:

规则R可以用它的覆盖率和准确率来评估。给定类标记的数据集D中的一个元组X,设ncovers为覆盖的元组数ncorrect为R正确分类的元组数,可以将R的覆盖率和准确率定义为:

混淆矩阵:评估分类器的质量

基于规则的分类:

覆盖率

准确率

同时满足多个规则:

规模序

规则序(基于类的和基于规则的)

不存在X满足规则的情况

建立一个省缺或默认规则

由决策树提取规则

使用顺序覆盖算法的规则归纳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挖掘,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