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乎礼,败乎礼。春风社《论语》第65集笔记

真正的礼是建立在一个人拥有纯净善良明慧的心的基础上,才能外化出来。外敷加内服,孔子是通过外敷来治我们的心,而佛陀是通过我们的心来要求我们的外在,要恒顺众生,喜乐众生,利益众生。真正佛学的修行者都是极其谦卑的,对谁都是面带笑容,就像弥勒佛一样总是笑着。老子是在讲认知,如果你有了心、有了礼,你的认知就能达到。如果你没有心、没有礼,通过你对道的领悟,同样也可以做到心和礼。这三位圣人做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只是从不同的道路出发,来启发我们人类,让我们变成一个灵魂上纯净、品格上高尚、一个顶天立地的真正的人,所以儒释道之间并不冲突。

修行、学国学的重点就三个方面,一是道家所讲的对世间宇宙的真相的认知,包括了对于心和礼的认知,二是佛家所讲的人要修心,三是外化出来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要符合礼,这三者你做到任何一者,你都是世间的最上乘者。

真正懂礼的人,个个都混得非常好,哪怕是这个人心上还有点小问题。比如单位当中善于赢得领导芳心的这一类人,提拔的非常快,这个人可能没什么能力,就会天天围着领导转,领导喜欢他。领导都不是傻子,完全知道哪一类人很好,哪一类人用着顺手,因为领导想的他都能够做到,领导的点点滴滴他都能够了如指掌,而且非常的恭敬,能够进退有度。只有礼做的好,才能离领导近,才能在职场上受到提拔。比如秘书提拔的非常快,因为他能够始终做到礼,如果他做不到的话,领导早就把他开了,他是离领导最近的人,也是礼做的最好的人。

不管是学佛也好,学道也好,不能光有一颗心,而是要把礼真正外化出来,如果没有外化出来,就等于没做好,所以我们不要漠视礼的作用,正人君子是要表现在礼上的。孔子与子夏探讨的问题就是,礼应当放到后面,礼应该是建立在内心是真诚的、干净的、高尚纯洁的基础上,再能做到礼,这不仅仅是君子,这几乎就是圣人,你可以在世间畅行无阻。

如果一个人的心和礼二者得兼,两手都硬的话,这个人一定混的非常好,人缘也好,朋友也多,生意做的也不错,家庭生活也很幸福。但凡我们生活当中出现了困难挫折或者是身处于黑暗当中,通常会把这些问题归结于命运,其实是错的,你可以反思一下,第一你的心不干净,第二你的礼没有做到。所以我们应当反思如何做到礼,这是需要人点拨的,你成长过程当中的点点滴滴,领导的提拔,同事的提携,身边人的提醒,慢慢的才能够,让你有了礼的概念,并能够把它付诸实施。

教大家如何知礼、懂礼、做到礼,这一点刻不容缓,因为孩子从小时候就不懂礼,在家里都当小皇帝,上学的时候天天就盯着学知识,长大了以后直接进到社会了,所以什么时候学礼?偶尔大人可能会说孩子一句,也都是杯水车薪,对孩子价值观的构建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这就是有些人现在混得不好又很难受,又找不着原因,最后归结于命运的主要问题。

比方说以我(周老师)自己为例子,我的家庭和我们很多同学都是一样的,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我从小接收的教育并没有多少关于“礼”的东西,只是接受了一个新的教育,在我的原生家庭当中,我爸妈一直告诉我,咱们不做亏心事,做人要堂堂正正,我也和大家一样有一颗基本的心,但是礼没有,幸运的是在我工作的过程当中,我遇到了两到三任领导,他们几乎就是手把手的教我,一是教、二是虐待,正向的引导是一个方面,骂是另一个方面,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你好。我经过了非常严苛的礼的训练,我的这几任领导接近于变态,所以我身边很多的同事最后都受不了,他说这领导就是心理变态,我从来没有觉得他们心理变态,我能走到今天恰恰得益于我的几任领导,给予我这种极其严苛的训练,才让我知道何者为礼,世间的规律是什么样子,礼到底对一个人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才知道自己到底欠缺在什么地方。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欠缺在哪。

中国人的饭局上,一顿饭基本上就判断这个人是什么层次,可用不可用,可交不可交,甚至谈几分钟的话,甚至一见面,一握手,谈上三五句话,就知道这个人可用不可用,就是看礼,所以说礼仪的培训非常非常的重要。

再讲个具体的细节,我(周老师)作为领导的秘书陪着领导去视察,下面有好多基层的人也陪着,那么我离领导多远多近,这都是礼的表现,离领导太远,领导一扭头想交代个事找不着人了,这就是不懂礼,离领导太近,底下基层的那些人也想跟领导汇报一下工作,就剥夺了别人汇报工作的机会,那也不对,所以若即若离,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领导想叫你马上一步就上去了,领导不需要的时候你就退回来了,这都是礼的表现。

“人心隔肚皮”作为领导也好,作为公司的一把手也好,他能看见的是你外在的表现。再举个小例子,我(周老师)在机关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比领导早一点到,每次我早晨起来擦地的时候,都是先去我们处长的屋擦,擦干净以后,把领导的门锁上,我再回来,每天都是这样。有的时候领导去的早一点,领导说“不用擦我这,我这个地很干净,我也自己运动运动,我自己擦就行了”领导每次碰见我的时候都这么说。当时我们办公室里是两个人,我在擦我办公室地的时候,我的同事就跟我讲“不用擦地,擦什么呀,不用擦”我说“把咱们处长那屋,我也擦一下”他说“处长不都说过了吗?不需要擦”所以他每次都不擦,到后来看见我天天给领导擦,他也开始跟着我学也去擦。领导是没让你擦,那你擦没擦呀?这就叫礼。你懂礼吗?你凭什么只擦自己的屋而不擦领导的屋?这就是礼,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事。礼就细化在这么点点滴滴的地方,细化在你根本瞧不起、看不上,甚至嗤之以鼻的这些细节上,这通通都是礼。上车下车,进门说话,离领导的远近,等等方方面面都是我们礼的体现。

所以说礼虽然是在心之后,但是却是我们衡量和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价值,可不可用,是不是可用之才,最直接的标准。所以说光心好没用,像有些人说自己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但别人只看到你刀子嘴了,看不到你豆腐心,怎么知道你是不是豆腐心呢?领导怎么看得到你的豆腐心呢?你的上级怎么看得见你的豆腐心呢?你的媳妇怎么看得见你的豆腐心呢?因为我们的眼睛都不是X光,都不是核磁共振,我们看不见你的豆腐心,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你的礼,你懂礼,那你就成,你不懂礼,那你就败,无他。

春风社《论语》开密讲读点击可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乎礼,败乎礼。春风社《论语》第65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