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自芝加哥当地的历史学家约翰·马鲁夫在拍卖会上以400美元的价格竞买到的一箱胶卷底片的整理工作开始,这些底片的价值逐渐被发现和放大,与此同时,照片拍摄者和她拍摄的更多照片也随之被社会认知。照片的拍摄者是一个名叫薇薇安·迈尔的女性摄影师,生前从事保姆职业,但关于她的其它资料记录却微乎其微。约翰·马鲁夫收集并统计了这些照片的数量,共计10余万张,其中,被薇薇安·迈尔冲洗过的底片仅占3%。照片拍摄纵跨历史久远,主要以拍摄美国街头边缘人物为主,将城市的变迁、不同文化与宗教群体的境遇、街道上各种人物的形态、平凡的日常生活景象等都用照相机将其转变成生活的纪实。
这些底片在不断的被冲洗呈现出来,除了它们的纪实价值以外,更多的摄影艺术价值和纪实人文情怀也很快得到社会关注和认可。薇薇安·迈尔的作品被陆续展出,并受到多个国家媒体转载和热议。中国摄影评论家顾铮也曾在《薇薇安·迈尔,摄影史的搅局者?》一文中提出薇薇安·迈尔的出现将会改写摄影史。可见其作品被公诸于世而产生的震撼力。本文旨在探究薇薇安·迈尔的摄影拍摄风格和创作方法,以及分析影响其创作方法形成的因素。
一、灵性自由的拍摄手法
关于薇薇安·迈尔个人资料甚少,更是没有其生前关于摄影创作理念的阐述和采访记录,未冲洗的底片同样也没有明确的备注。因此,研究其摄影创作方法只能通过其摄影作品进行研究,同样,她大量的摄影作品也正是体现其创作方法的最好论据。薇薇安·迈尔的摄影活跃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也恰逢是美国街头摄影的黄金时期,这些街头摄影风格大都属于纪实性摄影。评判纪实摄影作品的标准,除了要分析作品最基本的光线、构图、视角等美学元素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作品所传达的拍摄理念和思想。
1、光线与构图的独特塑造
在纪实摄影中,光线和构图的把握具有不确定性,它们很难被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纪实摄影讲究的是瞬间性,在一瞬间将某一事物的定格成为永恒。法国人文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曾经说过:“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你的眼睛看到这些瞬间的构成要素,活着生活想要传达给你的东西,你必须要相信直觉在按动快门时的意义。啊,那就是表现摄影师创造性的瞬间,那一瞬也将不再重现。”。布列松的话语正是道出瞬间性对纪实摄影的可贵性。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中讲述薇薇安在空闲时间总是在脖子上挂着她的相机,相机与她的身体融为一体,这就为摄影师不断去抓拍决定性瞬间镜头提供了机会。尽管光线和构图的运用有些困难,但是从薇薇安·迈尔的不少摄影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她在把握构图和运用光线上用意和想法。
薇薇安·迈尔的作品问世之初,有不少人质疑其作品的价值性,反对者认为其作品出自于业余爱好者之手。但是随着更多的照片被冲洗出来,其作品在光线和构图上都表现出技巧性的运用,这些照片绝不是一名业余者随手拍摄的。薇薇安·迈尔在其摄影作品中善于运用光线和构图,塑造出一种独特的透视感。在纪实摄影中的光线,多来自于自然光线,如何把握自然光线,并将光线运用到人物身上并产生某种叙事的能力,在薇薇安的不少作品中是可以显现出的。例如一幅较为经典的中年男性肖像的摄影作品中,男性面部肌肉和毛孔在光线作用下更为细致明显,皮肤的纹理、皱纹的突显都是非常清晰的,光线的恰当运用,恰好体现这位男性的深沉与历经的沧桑。另一幅作品,两名酒店侍卫正在拖走一名酒鬼流浪者,从色调上看时间是在夜晚,薇薇安充分利用夜晚灯光,将侍卫和流浪者的面对光线区分开来。侍卫的面部是极亮的,相反,流浪者的面部光是昏暗的,一类是在明处,另一类则是处于暗处,两者的区别可以看出明显的阶级属性。除了光线上的明暗对比之外,薇薇安还善于用色差对比,在胶卷的黑白时代,更多的运用了深浅颜色的对比。通过颜色的对比运用,也是对照片赋予更多含义的另外一种运用。与此同时,影子的拍摄也是非常独特,直接拍摄身体在光线下投射在地面的影子,或者拍摄投在玻璃、墙面等介质上,甚至在自拍中索性只拍自己的影子,影子的拍摄手法建立了光影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同时幻化着人物表面具象与内心心像。
构图在摄影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要根据所表现的思想把所有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构图的目的就是要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借以实现拍摄者的表现意图 。构图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是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构图,但对构图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多样统一。多样,就是要求画面富有变化而不呆板,符合视觉上的美的要求;统一,是要有统一的目标,不杂乱。薇薇安摄影作品的构图中就是做到了这一点 ,透视、空间感也极其明显,甚至有不少作品的构图理念与美国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的方形构图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例如一张警察与商贩对峙的画面,在方形构图中的左侧,是警察和豪华精美的建筑,而右侧则是商贩和破烂的建筑,两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是对等级差距的完美隐喻。尽管是方形构图结构,但在拍摄中也考虑到了纵深结构,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另一幅一位父亲与两个孩子的照片中,这种空间纵深感更为强烈,泥土地、水泥地、大坝、天空四个空间元素延伸交错在前方一点,加之水泥地上行走的三人的影子投射到画面前侧地面的水中,这些元素更使得整个画面的构图达到多样统一。再将画面转到薇薇安的一张自拍中,拍摄场景是布置到一个室内,前后两面圆形镜子,镜中是薇薇安与她的照相机,两面镜子通过光的折射,正面镜子上的视像折到背面镜子上,背面呈现的视像再次折回到正面镜子上,以此反复折回。薇薇安的头像在画面中则是一正一反的反复交替并逐渐变小汇集到镜子的中心点处。这幅照片已经足以证明薇薇安·迈尔在拍摄中对光线、构图、透视的用心安排,用她独特的视觉敏感实现画面组合的合理性和画面的层次感。
2、画面视角的敏锐与奇特
分析薇薇安·迈尔的摄影作品,就不得不与街头摄影史上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大师的作品来做对比分析,比如罗伯特·弗兰克、米尔顿·罗格文等,但他们风格迥异,各执不同的摄影观念。尤其是摄影师米尔顿·罗格文的“非决定性瞬间”理念,薇薇安的人物肖像作品体现出的观念恰恰与之相反,而正是与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不谋而合。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是将摄影定义为捕捉瞬间的艺术,要求在画面的内容和形式上完美地记录下人间美好的瞬间。薇薇安在街头摄影上正是做到不干扰拍摄对象,注重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的瞬间,并维系人物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 除了这些创作理念之外,街头摄影作品更重要的是画面主体的表现力,也就是要求拍摄者对画面主体寻找的一种运气和默契。对于薇薇安常年随身携带一台相机行走在街上去寻找拍摄对象来说,这并不困难,但是每天行走在同一条路上的行人会有很多,因此最有挑战性的是要求拍摄者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法国摄影师艾略特·厄维特说过:“对我来所说,摄影是观察的艺术。在平凡的地方发现有趣的事情,这和你所看到和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无关。”。街头摄影就是要在世俗中发现美,将平凡变为伟大。薇薇安的街头摄影也确实是在平凡的场景中去寻找不平凡的美,她以一个女性视角行走街头,等待一个个小事件的发生,并将捕捉到她的镜头之中。
薇薇安在大部分人物肖像街头摄影中的视角是略有些仰视,但人物多保持一种自然真实的状态,这与她的相机型号有密切关系。从薇薇安的自拍照片中可以看出,她使用的相机是一款罗莱弗莱克斯双镜头反光照相机,这款相机的优越性在于拍摄者可以低头凝视取景器,在被拍摄对象浑然不知的情况下按下快门。于此同时,这款相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快门声音甚小,被拍摄对象会毫无察觉。正是因为如此,她镜头下的被摄对象多保持最原始的人物状态。匈牙利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面对街头的陌生人,薇薇安没有胆怯 ,而是不断的去靠近他们,用镜头与被摄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凝固被摄对象的瞬间。当然,薇薇安的拍摄也不全都是抓拍,有时也会去干预些人物。薇薇安曾经雇主家的孩子谈及她时说道,薇薇安有时会让陌生人调整位置和状态,这会惹得对方不满,她仍会坚持的拍摄记录下来。
《纽约时报》镜头专栏这样评论薇薇安:“显然是美国最富有洞察力的街拍摄影家之一的薇薇安·迈尔终于被发掘出来了。每一张在网上新发表的作品都在她日益增长的粉丝群中造成轰动。薇薇安·迈尔的街景作品抓住了这个城市富有生气的值得回味的地方特点和不可思议的瞬间。薇薇安镜头中的人物既保持了他们的尊严,也表现出他们的无助、高贵、失败、骄傲、脆弱、亲切,有时还很有趣。”。薇薇安·迈尔的拍照活跃期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且地点主要集中在美国芝加哥。这一时期的芝加哥有大量的移民涌入,富人、穷人、以及不同肤色、种族的人都集中在这里,从薇薇安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她常去观察不同人的生活状态,密切关注芝加哥老城的波兰移民聚集区、非洲裔美国黑人生活区以及当时的华裔生活的唐人街区。这些由各式各样的人群每天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着千姿百态的生活场景,这薇薇安提供了大量的拍摄素材。在薇薇安的摄影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常常把视角放在双方势力的不均衡对比之上,侧重于反映现实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弱势群体,体现当时社会阶层之间极大的差异性,照片流露出的人文主义情怀不言而喻。例如,前文提到的两幅摄影作品,一幅的主体是侍卫与流浪汉,另一幅是警察与小商贩,这是社会强势与弱势的对抗,这是对弱势群体的一种人文关怀。像这类两个群体的对比组合在一张照片中的拍摄还有很多,但对一类群体的拍摄更是占多数,她也擅于将镜头对准穷人、小孩。关于社会底层人物的照片,她并没有针对底层人物及其悲苦的一面去跟踪拍摄,反而是使用一种较温情的手法去拍摄,记录人物的悲苦艰辛,加上光线的处理运用,人物更像是得到了极大的关怀。相比之下,在美国街头摄影师中,女性摄影师黛安·阿巴丝的镜头就更显残暴。同样是面对城市边缘人物,阿巴丝以一种更为犀利的眼光去面对贫穷与灾难,将痛苦、残暴更为直接的记录呈现。而薇薇安在面对同样题材时,她的拍摄对象则是被赋予更多的同情与希望。
小孩题材也是薇薇安镜头下的常客,孩子的生动活泼在照片中得以呈现。镜头中小孩的均是天真的形象,这跟薇薇安常年做保姆的工作相关,自带母性的视角去观察小孩。薇薇安长期工作、生活在芝加哥的富人区,她的镜头自然会去记录富裕家庭中儿童的生活细节,相比,她也会将镜头对准贫穷阶层中的儿童生活。但前后两者并没有刻意的存在对比,只是更为客观地记录小孩的生活状态。小孩题材的照片能体现出薇薇安女性视角中的柔情、悲悯以及人道主义情怀的存在。这又与美国女摄影师海伦·莱维特过于温情细腻入微的表现手法略有不同,薇薇安的视角更显客观真实。贫富悬殊家庭孩子的对比照片极少,也与两个阶层之间的孩子很少会有接触相关。那么有可能接触到的地方就是街头,在薇薇安的摄影作品也是可以看的到的。例如一幅照片中两个年纪相仿孩子的对比,一个是白衬衣、小西裤的白肤色男孩,一个是脏兮兮深色服装的黑皮肤男孩,黑皮肤男孩跪在地上给坐在板凳上的白皮肤男孩擦鞋子。白皮肤男孩占据了画面的大半部分,黑皮肤男孩则是在画面的左下角落。
除了微仰视角、边缘人物、小孩等拍摄视角与题材之外,薇薇安同样喜欢尝试用肢体的局部作为拍摄对象。例如,手和腿的拍摄,这些也常在薇薇安的作品中出镜。手和腿发出的动作往往是最直接突显人物心理状态的肢体语言,能够直接反应出人物的感情和欲望。特写肢体,是一种象征的手法,用肢体的形态、动势等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拍摄者所要传达的意图。此外,薇薇安也比较擅用一些生活元素作为拍摄内容,商店橱窗、垃圾桶、镜子等,这些元素既可以用来作为照片中的构图,同时也是在镜头中用做叙述的元素。街头橱窗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视角,一方面用来展示商店商品,另一方面也是商店有意安排给窗外行人的认识视角。一些女性摄影师对于橱窗拍摄,多用于表现商品的诱惑力,建立视角与商品之间的暧昧关系。但薇薇安在拍摄中更显冷静,偏向于捕捉橱窗中更为动态的事物,例如还未被穿上衣服的裸体模特、店员布置橱窗,动态的场景在橱窗内更像是一场表演并被薇薇安凝固于镜头。垃圾桶在常人眼中是用来放置脏的、被遗弃的垃圾,但薇薇安的照片中却是经常会出现垃圾筒,并且会被用做为独立拍摄对象而存在。垃圾在被丢弃之前都是有用的、并且能产生价值,但在废弃之后,它们就会被统称为垃圾。垃圾桶的照片中常见有被遗弃的布娃娃、报纸,薇薇安的拍摄显然用意于珍存过去事物的价值。镜子同样是薇薇安照片使用率较高的道具,镜子在其作品中有多种形态的表现。薇薇安擅于在镜中自拍,除去单纯的自拍像以外,更多的是用以将镜中的自己与画面中的其它事物建立联系,画面个人风格极其明显。关于薇薇安的自拍同样具有特色,在同时期的摄影师作品中也少见与其表现相似的照片。前文略有提及其自拍照片的拍摄手法,此处不再赘述。薇薇安本人以各种姿态和方式出现在画面中形成一种独特的隐喻映现,正如罗兰·巴特所述:“在摄影面前摆姿势,这是以隐喻的方式表明,我要从摄影师手里获取我个人的存在。”。
二、纪实风格与社会价值
美国摄影评论家大卫·邓禄普则评价薇薇安·迈尔是“美国最深邃的街头摄影家之一”。薇薇安·迈尔的拍摄涉猎广泛,记录了千姿百态的社会景象。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讲自己与街头联系在一起 ,既表现出美国街头当年生活的多元性,同时又记录到当时街头生活中的各类群体。美国摄影师阿兰·塞库拉认为薇薇安:“她对是什么组成了美国有很直接、很全面、很根本的概念,而这种概念却被五六十年代的摄影家们疏忽了。”。结合薇薇安生前的生活习惯以及摄影作品,可以追随到薇薇安的纪实意识以及其作品体现的社会价值。
据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中薇薇安生前的雇主介绍她特别喜欢收集报纸、与记忆相关东西。尤其是报纸,多个雇主都曾提到过,她将收集的报纸堆积成垛,房间走廊也被堆满。从她的照片中也常可以看到她在买报纸的同时也会去捕捉卖报、读报的人群。她纪实意识很明确,她用照相机与城市、人群对话,更多可能的去赋予个人以生命意义和社会价值。在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被杀之后引起的芝加哥暴乱时,薇薇安特意跑去拍摄记录当时民权运动历史事件发生处的街景现场。她甚至也拍过一部纪录电影《1972年芝加哥母婴命案事件》去记录和追踪当时在芝加哥发生的一起命案。笔者认为,倘若薇薇安在生前被社会认知,并得到资金支持,她可能会在纪录片史上留下足迹。
评判照片的价值不单单只是用美学的标准去衡量,还必须要从照片对人类和社会在视觉上的表现强度去判断。纪实摄影是社会的见证者,是人类自身尊严、存在和人性回归的一种维护。显然,薇薇安不同于之前提到的罗伯特·弗兰克,她以更为冷静客观的平民视角记录所看见的事实,像是一只眼睛温柔以待眼前的世界。正是如此,薇薇安的作品拥有着别无目的的社会价值。
三、图片可以说话
薇薇安·迈尔生前留下的底片仍在冲洗中,单从初步披露的照片来看其个性化拍摄风格已很明显。她的拍摄手法是天然的,尽管其作品中可以找寻到很多20世纪著名摄影师的手法,但她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审美方式。薇薇安·迈尔的人生是个谜,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中,与薇薇安有过接触过的人都认为她性格孤僻、独立并且有主见,十分注重个人隐私,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人真正的了解她。我们所做的只能从她的摄影作品中去认知,寻找生活的印记。海伦·莱维特曾经说过:“虽然我不善言辞,但我用照片表达我自己。”。也许薇薇安·迈尔同样如此,她认为自己并不需要言语,因为她的照片就可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