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爱情也不足以枪毙孤独

《质数的孤独》是意大利80后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处女作。人人生而孤独,世间孤独症患者屡见不鲜,对孤独的定义也层出不穷。



林语堂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朱自清也曾说过意义相近的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不同于他们这样富于文学气息的描述,保罗选择了更为严肃理性的解读。



在所有大于一的自然数中,除了一和它本身,质数不能被任何自然数整除。



小说开始,马蒂亚与爱丽丝双线进行。幼年时的一场滑雪事故,爱丽丝摔伤了腿,那个上下挥动双臂,在白雪上刻画下天使轮廓的小女孩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永远是一瘸一拐。



身体上的伤痛远不及心理上的创伤来得深刻。丑陋的伤疤和那条伸不直的瘸腿令爱丽丝痛不欲生,人们的怀疑与嘲笑更是雪上加霜。



想要拥有完美身材的爱丽丝最终患上了厌食症,她只允许自己吃下三百卡路里的食物。



爱丽丝说:“没人喜欢我,以后永远都不会有人喜欢我。” 被周围的人所排挤,渴望得到关注,渴望得到爱。



马蒂亚从小智慧过人,但他有个智力不正常的双胞胎妹妹。在一次同学的生日宴会上,马蒂亚选择了将妹妹留在公园,不让她去丢人。



双胞胎妹妹的失踪成了他的童年阴影,马蒂亚变得敏感自闭,时常用锐器划伤自己的手来麻痹自己。



马蒂亚拒绝着这个世界,拒绝友谊,拒绝爱情。



哪样比较孤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谁也不爱;还是心里爱着一个人,却始终无法向爱靠近?



一个因丢失胞妹而自残的天才少年;一个幼年残疾患厌食症的少女。他们都有痛苦的过往,同样孤独,同样无法拉近和其他人的距离。



从少年到成年,他们的生命不断交叉,努力消除存在于彼此间的障碍,相互影响又彼此分离,就像孪生质数,彼此相近却永远无法靠近。



有人说,人越长大越害怕孤独,于是,去赶赴一场又一场的热闹,在觥筹交错间,消弭孤独的感受,在散场时分,却又徒留空虚寂寞。



要我说,我们终将学会独处,享受孤独。



过去,可以无忧无虑,毫无生活的压力,一群人熙熙攘攘,笑逐颜开;现在,离开了校园,背负着的不再是不切实际的梦想,一个人平平淡淡,努力拼搏。



《百年孤独》里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在故事的最后,马蒂亚决定去德国的一所大学深造,爱丽丝留在家乡结婚后又离婚,两人分道扬镳。



一次爱丽丝因为在医院意外看到长相极似马蒂亚的女孩而写信让马蒂亚回来,马蒂亚也放下一切回到家乡,两人关系却并无进展,随着马蒂亚回到德国,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无疾而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 | 爱情也不足以枪毙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