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之行3

我们从一个绿树藤条围成的入口顺着甬道处进去,走到写着大大的象形文字“子”的围墙后拐弯,顺着地面上按照由近及远、绿色的代表朝代更迭的数字就来到了半地下的殷墟博物馆。还没到安检口,就能看见一汪清澈见底的湖底里趴着一个刻着想文字的龟甲。我们被象形字、象征古铜的绿色数字和龟甲一步步引领进了殷商时代。通过安检后,我门来到一个个青铜器面前。青铜器按功能分为盛酒器、盛其他食物和物品的器具,还有最重要的武器和制作工具。形状不同,名称也随之不同。其中有许多都可以作为礼器出现在各种仪式中。爵、罍、缶、盉、卣、觥等等各种形状各异数的酒器,与甑、鼎、簋、豆、斗、盂、盘还有钺等青铜器一起展现在眼前。其中有一大一小两个分别盛放商人与外族战争后战败者人头的鬳,其上部为中空盛食物的容器,称为甑;中部为有孔的箅子,下部为中空盛水的鬲。难道他们用鬳煮熟人头来庆祝战争的成功还是仅仅用来盛放人头?听说过砍人头、悬挂人头、煮动物头的事情,没见过煮人头,如果真是煮人头的话,我们真要被古人的残忍血腥所震惊 ,同时也伴些许的不解。当然,最瞩目的是赫赫有名的司母戊鼎。有关这个鼎的发现保管的曲折不一一赘述。在现场,惊异于古人在制造工具不发达的条件下铸造出这个重量级的青铜器。要知道那个时代的青铜由84.77%的铜、11.64%的锡和2.79%的铅组成,这种液体很容易凝固,而当时的制造法为淘范法,在现代无法还原这口鼎的制作过程,因此司母戊鼎的制作至今仍旧是个谜。

你可能感兴趣的:(殷墟之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