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经济学》学习故事框架设计

最近研究《故事经济学》这本书,书中对故事结构分析得挺好的。我是看了 10多年的网文了,对于故事的欣赏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看完书中总结的故事8个阶段,有种实践经验升华到理论知识的层面。所以我打算小试牛刀,用故事 结构的思路分析优秀的故事。我选中了《绿皮书》这部电影,2019年的奥斯卡获奖电影 ,我之前在抖音里刷到过故事简介。周末的时候把这部电影看完了,而且将我的感受浓缩成了1分钟视频,发在了自己的视频号中。但是1分钟实在无法完全呈现我想要表达的,于是打算把他写下来。

首先,《故事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把故事和内容影响完美的结合。看完之后我觉得故事太重要了,生产内容是以后的核心能力。会讲故事很棒,能写故事更棒。我先从会欣赏故事开始,然后可以尝试写故事。于是我要先了解故事设计的8个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目标受众=意味深长的情绪感染

需要清晰的了解故事的目标受众是哪个人群,故事给谁看,这群人是什么特点,怎么样可以引发情感效应。故事主人翁的设计需要和这个人群有共通之处,能让观众感同身受。

第二阶段:主题=平衡

故事的开始时主人公的人生围绕核心价值锚定不变,处于平衡状态。故事的背景设定需要经过巧妙的构思。主题包含3个主要元素:社会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核心价值。

第三阶段:激励事件=失衡

意料之外的一件事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拉开了剧情发展的帷幕。从激励事件开始,核心价值随着故事的发展一直在正负两极之间摇摆。对于观众来说,激励事件是能吸引人的,让人很想知道后续的进展,有悬念的。观众对它会有想像和预期,最后需要将这个场景展现出来。完全与观众是预期不一样也行,总之悬念需要有个交代。

第四阶段:欲望对象=未被满足的需求

生活的平衡被打破,自然想要找回平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于是产生了欲望对象。好的故事会让观众有代入感,主人公的欲望对象,变成了观众的欲望 对象。

第五阶段:第一个行动=策略选择

欲望需要行动。为了找回生活平衡,主人翁必须采取行动。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采取的行动和得到的反馈推动他接近或远离欲望对象。行动必须带来价值的变化,否则没有意义,

第六阶段:第一个反馈=悖反期望

第一个反馈,注定不能得到欲望对象的满足。背后蕴藏着许多影响因素和力量。因为反馈与预期截然相反,随之而来的是更深刻的洞察,慢慢揭开世界的真实面貌。对抗力量来源于1个或多个方面,有物理层面(例如客观原因,不可抗力因素)、社会层面(例如社会阶层,人为因素,价值观冲突,不合法,有违公序良俗)、个人层面(例如亲情、爱情、友情的压力)、内在层面(意识和潜意识的,自我认知,情感和理智的对立)

第七阶段:危机下的抉择=洞察

故事已经接近尾声,这是主人翁面对的压力是最大的时候,为了把生活拉回正轨进行最后一搏。危机下的抉择必须是两难的选择,“两利相权取其中,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选择。不管做哪种选择都会付出代价的。

第八阶段:高潮反馈=闭幕

主人翁的战略期作用了,在故事的高超,主人公的最终行动引发的反馈正是他希望的。生活又回归到比故事开始时更完美的平衡状态。

了解完故事设计的框架,加下来 我们要进行实践分析。我们尝试用故事的框架分析《绿皮车》这部奥斯卡大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故事经济学》学习故事框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