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孩子的撒谎行为?

          一位妈妈让4岁的孩子去洗手,孩子回来以后呢?妈妈发现孩子的手是干的,孩子说她洗完擦干了,妈妈摸摸孩子的手,孩子根本就没有洗?妈妈就对孩子说你撒谎,孩子哇哇哭起来。

    一般来说2~5岁的孩子,常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喜欢撒谎,并且总是错落百出。

    心理学家认为,随着大脑的发育,这种说谎的行为是在帮助他们发展心里洞察力,窥探他人的心理,帮助预测他人的动机和行为想法和感觉。这么说来小朋友撒的第一谎,也是标志着他长大了。

      撒谎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记忆力不够精确。

低龄儿童记忆力不精确,在回忆的事实往往歪曲事实,常常被人误以为是故意撒谎。

第二种:现实和想像混淆。有一些小一点的孩子还不能区分想像的事物,和现实事物,容易把想象的事物当成真实的。

第三种:感知能力还处于启蒙阶段。

孩子小,知识贫乏,认知能力弱,这些有可能说出来的话,听起来像是撒谎。

第四种:不正确的教育引导造成的。有的家长有意无意教孩子去撒谎,所以呢?很多时候我们不以为那是撒谎,但恰恰我们经常骗孩子,比如说:当孩子乱跑时,大人就会骗孩子说,乱跑会被警察抓走,当孩子哭的时候会说,再哭,狼就来叼你了。我们以为这些只是为了带好孩子管好孩子,但实际上,孩子确实是被骗的,所以孩子也容易模仿大人的行为而撒谎。

第五种:对孩子的过失处理不当造成的。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过失往往不分青红皂白的一概严厉处理,孩子多数迫于家长的压力,害怕挨打,受骂,也会采取说谎的方式来逃避打骂。

第六种:有的孩子想要骗取自由说谎,或者是通过说谎满足他的愿望。

第七种:有的孩子,为了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说谎。比如:他不愿意上学,就说肚子疼,在家里不想做作业就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老师问他,为什么没有做作业,就说放家里,这类说谎往往也是因为害怕的心理导致的。

那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不说谎的好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不要教孩子撒谎。

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这样的影响,比如说家长本来说周六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到周六了孩子叫家长去游乐场,家长说今天太忙了,就不去了。家长说到做不到孩子的很多承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去实践,所以这样的时候,其实孩子就跟父母一样,学会了撒谎。

  第二:不要惩罚说真话的孩子。

    曾经有个家长请病假出去玩,孩子将真实的情况告诉了来探访妈妈的同事,孩子母亲知道了以后痛打了一顿,还教他说有这种事,就说我去医院了。这样一来,孩子也会体会到说真话会受惩罚,不说真话,会平安无事,甚至还赢得赞赏,所以下次犯错误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办法逃避惩罚。

所以呢,一定要区分清楚,尽管这个孩子做得所谓的说真话,对你造成的影响,但还要嘉许他的诚实,当然也要帮他看一看,这件事情孩子可以怎么处理?

第三:你可以及时奖励诚实的行为。

  要培养一个好习惯,奖励比惩罚好,当发现孩子犯错时候,不要气急败坏的责问:“这是不是你干的?”这个时候孩子可能怕你惩罚他或者怕你骂他就说谎,这种方式其实是诱导孩子说谎,其实家长可以温柔坚定地看着孩子的眼睛,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孩子承认错误,你要嘉许他的诚实,然后呢就带他看所做不对的地方再去批评他。

      好,关于撒谎这样的一个行为习惯,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看待孩子的撒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