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备考60天】Day19

学习的新浪潮

父母当中的榜首问题:“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如果是一个孩子不爱学孩子的问题,如果是大比例的孩子不爱学,那一定是学习本身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和发现者。 孩子的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传统教育方式中缺乏动手和体验过程的灌输式教学,让孩子的自主感 没有得到满足,无法体验成就与快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探究式学习自1961年提出后,效果卓越。提倡孩子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从而建构出新的知识,以孩子为学习的主导,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提供脚手架式的支持,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技术革命带来工作,革命未来孩子们一生会可能换5到7份工作,或2~3个行业。只教授一门知识和技术是不行的,必须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要培养的是孩子能带着走的能力。

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4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感觉见到老朋友一样熟悉亲切)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培养躯体、心灵、情感、心理融会一体的“全人、功能完善者“。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的内容和结果。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让学生自由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不仅是增长知识,而且是与每个人的各部分经验都融合一起的学习,能够对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未来选择方针有重大影响的学习。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由其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教师的角色应改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其特定的心理氛围因素,包括同理心,真诚,尊重与接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知识并不是对客观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假设,并非最终答案。

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之外,其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巨大潜能。认可每个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其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沟通交流分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相影响,来完成学习过程。

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的,可感知的活动中,只有通过实际活动才能被人所了解。因此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


在教学观上,教学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是帮助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不能用知识的权威性来压制学生的创造性。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共同体的作用,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要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储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资备考60天】Day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