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哥特艺术1:为什么说它是文艺复兴的前奏?

12世纪,在法兰西地区吹起了一股新风,就是这一讲要说的哥特艺术。

哥特艺术是中世纪的一次复古运动。复的这个古,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风格,又回到“人眼所见的真实”去了, 相当于文艺复兴的前奏。

公元800年,当时的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加冕,并亲吻了查理曼脚下的土地,称他为“所有罗马人的皇帝”。这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由来,此后掀起了复古狂潮。

东西教会于1054年大分裂之后,拜占庭对欧洲大陆的影响也就衰落了。相比之下,德意志地区因为皇帝与拜占庭通婚,意大利地区因为与拜占庭之间频繁的贸易,这种衰落就不太明显。而在法兰西地区,拜占庭的影响衰落得很厉害,所以成了哥特式风格的发源地。

从12世纪开始,法国新修建的教堂里,比如著名的沙特尔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出现了大量罗马风格的雕像。在拜占庭风格占优的时期,雕像是被绝对禁止的。

这说明古希腊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至少在远离罗马的法兰西并没有丢。

法兰西人搞出来的东西,为什么叫哥特艺术呢?

就是因为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人瓦萨里对400年前这场发生于法兰西的复古运动大肆诋毁,说这是哥特人的艺术,粗鄙不堪。哥特艺术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教堂建筑和彩窗

场发轫于12世纪法国的艺术运动,除了绘画和雕塑,如今最令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它的教堂建筑和彩窗。

在12世纪以前,欧洲的教堂都是罗马式的,也就是拱型建筑。为了抵抗拱顶向外的张力,墙体就要被造得很厚,窗户也得是小小的。所以,罗马式教堂内总是有大片的墙壁用来画壁画。

但是哥特式建筑的思维却完全不一样。哥特式建筑的拱是从房顶一直通到地面的,墙体并不受力。巴黎圣母院就是按这个思路建起来的。

如此一来,墙就不受力了,拱与拱之间大片空隙就可以用彩窗装饰。

具体的办法是先用黑色的铅条形成边缘,然后在里面镶嵌各种颜色的彩色玻璃,以形成图案。

哥特式教堂可以把圣母和圣经故事呈现在玻璃上,阳光一照,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和光线效果。

如果只看彩窗,我们会误以为哥特艺术与拜占庭艺术很类似。它们都是平面的,并且极度强调光线和色彩的效果。但是细究起来,二者的底层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哥特艺术的雕塑已经强烈回归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写实主义传统中去了。

其次,从摆件和挂饰品来看,哥特艺术极为强调材质的贵重。这显然是受了古希腊人“把最好的东西献给神”的理念的影响。

至于彩窗与拜占庭镶嵌画效果的相似,这不过是建筑形态所导致的意外结果。

在随后到来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法国人表现出对写实主义的强烈偏好,这并不是偶然的。

虽然哥特艺术诞生在法国,但它的影响不仅限在法国。这场崭新的艺术运动后来传入了一直深受拜占庭影响的意大利。

在巨大的冲击下,意大利的艺术流派产生了重大的分化,形成了分别以杜乔为代表的西耶那派和以乔托为代表的佛罗伦萨派。这对中世纪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下节见!

小结得到:西方现代文明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子,它正是中世纪文明的亲生儿子。为教会服务,恰恰是我们理解欧洲中世纪艺术那把至关重要的钥匙。所谓西方现代理性主义,不过是上帝换了个名字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005-哥特艺术1:为什么说它是文艺复兴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