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心海怒潮有感

    影片的开头是主角的一个梦,梦中主角在小的时候被一个人领着进入一个礼堂,礼堂里所有的人都对大露出慈祥和蔼的笑容·····

    在刚开始每周两小时的治疗期间菲舍尔一直不说话,在第五次来到心理医生杰罗姆办公室的时候菲舍尔按捺不住了,开始一点一点的向心理医生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童年的悲惨遭遇。电影中的这一情节使我特别有感触,在人与人的交往交际中要真诚以待,互相尊重。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电影中还有一个画面让我记忆犹新。心理医生杰罗姆邀请菲舍尔去他家过感恩节,感恩节那天菲舍尔看着杰罗姆一家子坐在一起等待他的到来,看到餐桌上全是美味的食物,菲舍尔觉得和他的那个梦境相似极了,但是菲舍尔毕竟是个外人,当杰罗姆的父亲问到一些刁难的问题时,菲舍尔起身离开餐桌来到壁炉旁一个人伤心,杰罗姆赶来安慰他,菲舍尔念了一首诗:有谁会为小男孩而哭泣?他迷失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谁会为小男孩而哭泣?被抛弃的可怜人/有谁会为小男孩而哭泣?他自己独自饮泣在被窝里/有谁会为小男孩而哭泣?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关爱/有谁会为小男孩而哭泣?他独自独步再生命的街里/有谁会为小男孩而哭泣?他已经尝尽痛苦的滋味/有谁会为小男孩而哭泣?他死了一次又一次/有谁会为小男孩而哭泣?他一直想成为好孩子/有谁会为小男孩而哭泣?谁会真正的为我哭泣?菲舍尔那种渴望家人,渴望被爱的心理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费舍尔日语课结业典礼上他邀请杰罗姆夫妇来参加,结果就只来了杰罗姆一个人。而且当杰罗姆表示要结束对他的治疗的时候,菲舍尔又一次情绪失控,他感觉自己被抛弃了,他说,他不敢用真心来对待他人,这样别人从他那什么也夺不走。可见菲舍尔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

    最后在杰罗姆的劝说下菲舍尔和女友谢丽尔回到家乡,找到自己的家人,看到当年狠心抛弃自己的母亲,没有歇斯底里的对这个饱受命运摧残的老妇人进行控诉,而是以一个轻轻地吻原谅了母亲,也放过了自己。当他再次来到姑姑家时,屋子里挤满了闻讯赶来的家人人,就如影片开头主人公的那个梦境所有人都对他微笑,都过来和他拥抱,在屋子最里面有一桌子满满的美味食物家中的长辈都在等着他回来团聚。此刻的他幸福极了。

    看完影片后,我很有感触,觉得一个人的是否有一个正常的三观和健康的心理,和他的童年有很大的联系。我想到了2016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和郭小平,前者驻守山村36年,为山里的留守儿童连通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用母亲般的爱给于那些父母不在身旁的孩子温暖,教他们学习,和他们玩乐,陪伴他们健康的成长。后者本是三家大型医院的院长,但他为了艾滋病儿童能够和正常孩子那样上学他创办了红丝带学校,不让孩子们从小受到歧视,让孩子们人格健全的成长。                       

    孩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一个怎样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的孩子是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是否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关注孩子的成长,重视孩子的成长,参与孩子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心海怒潮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