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来》颠覆了我的价值观

最近在读鲍鹏山先生著的《孔子如来》,发现里面很多内容都颠覆了我原有的价值观。下面摘录几点感受最深的内容和大家分享。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从小,父母就常叮嘱这句话,自己也牢牢地记到了心中,并且一直按照这样的原则践行着,从不存害人之心,和陌生人相处也常存戒备之心。毕竟,听到的、看到的反面案例太多了:有些孩子被拐卖,有些人被骗钱,有些人被骗色。自己也曾经多次接到过诈骗电话和收到过诈骗短信;甚至去菜市场买菜,也会有缺斤少两的现象,买东西更是一不小心就高于市场价……

而孔老师却说:前半句是正确的废话,后半句是错误的坏话。说后半句是坏话,理由主要为:你愿意和一个整天把你当坏人防着你的人交朋友吗?防人之心的特点是在所有时间、所有空间里防范所有人。如果全社会提倡“防人之心不可无”,结果便是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你防我我防你的,整个社会就乱了秩序,就会分崩离析。所以,孔老师倡导的是“防人之心不可有”。

比较一下自己的认知和孔老师的观点:我是站在小我的角度在思考问题,而孔老师是站在全社会全人类的角度在思考问题,不可同日而语。


三思而后行

自从知道这句话后,我就告诫自己,遇到事情不能冲动,冲动是魔鬼;也不能跟着感觉走,感性的决定往往是冲动的。但自己还是经历了很多次用感性做决定后后悔的事情,比如各种冲动消费,轻易的作出一个重要决定。这更坚定了我要三思而后行的信念,更何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军师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

而孔老师却说:再思,足矣。孔老师觉得:三思过后,正义往往不行,行的,往往是私利。所以,孔老师倡导“三思而不行”。

想想也是,我思考的层面和孔老师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

我思考的确实更多的是个人的私利,就是一件事情怎么做对自己有好处就选择怎么去做,当然,我的选择还涉及不到道德的高度。

而孔老师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是站在正义的角度,站在道德的高度进行思考的。


以德报德,以德报怨

对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我一直存在疑惑:对于那些对我们好的人,我们对他好是理所当然的;对于那些对我不好的人,我们为什么要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对他好呢?

见过那种丈夫出轨而妻子选择包容,最终挽回丈夫的人,她这属于以德报怨。难能可贵,但若是我,可能做不到。

见过那种离婚时闹得鱼死网破的夫妻,他们是以怨报怨。若是我,可能也不愿意这样做。

既不想对那些对我们不好的人好,也不想以牙还牙,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呢?

对于如何报怨,有三种选择:以怨报怨;以德报怨;以直报怨。

孔老师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以直报怨。就是要站在道德和正义角度,去对待那些对我们不好的人。

不赞成以怨报怨的理由:以怨报怨,你将堕落到与你要报复的人同一境界,你将失去报复他的道德优势和正当理由,无正当性的报复是对道德的再一次破坏。

不赞成以德报怨的理由有二:一是一个人,无论他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得到的都是德,那实际上是打击好人,怂恿坏人。二是从道德的角度讲,当道德要求人们对坏人“以德报怨”时,道德首先就自己放弃了自己的职责。

孔老师赞成以直报怨,他认为,即使是坏人,他也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既不特别宽恕他,更不过分报复他,让他得到他该得到的。

经过这么一分析,我如醍醐灌顶,终于知道该如何去对待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对社会不好的人了。

除了这些,在这本书里面,还有更多和我的原有价值观发生碰撞的内容。如何你想遇见生活的智慧,一定读读《孔子如来》;也或者来:思维训练讲师沈红亮,听我讲讲这本书,让我们一起遇见孔子,一起增长生活的智慧。


我是思维训练讲师沈红亮,致力于提升成人和孩子的思维能力,著有《八大逻辑图快速提升孩子思考力》。欢迎链接我,让我们在思维成长的道路上一同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子如来》颠覆了我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