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当海明威的小说《过河入林》发表之后,评论家们评价不高,甚至是苛刻,他们认为海明威已然江郎才尽。

当他背负着满世界的嘲讽写出《老人与海》之后,他说:“现在发表《老人与海》可以驳倒认为我这个作家已经完蛋的那一派批评意见”。

果然,1952年9月某周刊刊登了《老人与海》全文,售出了531万份,后来的单行本也很快售出了10万册,获得评论家们一致好评。

本书让海明威获得了1953年度的普利策奖金,最重要的是因此书的成就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写一个老渔夫在连续八十四天未捕到鱼的情况下,决定去更远的海上试一试,独自在海上漂泊三天终于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这条鱼比他的小船还要大。归途中,被鲨鱼一再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拼尽全力,两手空空,但他表现了一个历经生活磨难而战无不胜的形象。就像他所说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他在第八十七天捕到久违的大鱼,他知道捕鱼之后仅仅时开始,因为血迹会引来深海的鲨鱼,他心理上已经做好准备。他曾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水手,他知道海上的规则,并准备迎接它。

远海漂泊三天,他是一个精疲力尽的老人。他只有一条比鱼还小的船,有一支钢叉、一把刀子、一截短棍,还有桨、舵把和风帆,钢叉随着鲨鱼的尸体沉入水中,刀子因鲨鱼坚硬的骨头而折断,鲨鱼一块一块撕咬着他的大鱼,他拿着短棍打退一只一只的鲨鱼,最后他撑着风帆,带着那条鱼骨头回到了港口。

回去已深夜,没有掌声,没有赞美,他只想躺在铺满报纸的破床上睡一觉,他疲惫至极,从没认为床竟是如此让他舒服。生活就是如此,他是个孤独的人。

海明威本人认为这部作品是他这辈子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书中的老人圣地亚哥就是他自己。他因此走上的巅峰,嘲讽的声音就此销声匿迹,他跟过往的郁闷说了声再见。正如老人圣地亚哥所说,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

老人经常梦见狮子,在那遥远的非洲海滩,那是他作为水手最辉煌的时刻,他要记得他们,他曾经年轻过,曾经那么强壮有力。他如今已不再强壮,但他懂得许多窍门。他知道生活中不只有强壮的身体,还有智慧和经验,还有作为人应该有的意志力——透过他的双眼,它们像海水一样蓝,显得坚定且永不服输。

海上黑色的小燕鸥,在老人眼里是那么柔弱,它们始终在飞翔,在找食,但几乎没找到过,它们柔弱地不能在海上生活,鸟儿的生活过得比人还不容易。尽管海洋有时很残暴,但在鸟儿和老人眼里,海是温柔的。

他总是困难且孤独。他没有了妻子,身边只有一个邻家的小男孩肯和他说话,给他帮助,和他谈着过去的棒球明星,他能报答的就是教小男孩捕鱼。

一条鱼钓了三天,他吃光了生鱼,用尽了力气。这条鱼使出了所有的力量摆脱老人,它时而沉默,时而爆发,来对付老人的意志力和智慧。老人要让鱼知道人有多少能耐,能忍受多少痛苦。他明白,鱼比他更痛苦,鱼钩就在它身体里,那种滋味非比寻常,老人总是那么善解鱼意,但他知道他是一个捕鱼者,职责就是捕鱼,哪怕无比凶险,他都要捍卫自己的荣耀。

哪怕最后只剩下桨、短棍和舵把,他也要试一试能不能从鲨鱼嘴里逃生,哪怕带回去的只是一条鱼骨头,他都要跟鲨鱼斗到死。

这时候,老人圣地亚哥和海明威的形象重合在一起,一个历经生活磨难而战无不胜的巨人。

老人圣地亚哥满身伤痕又无比疲惫地回到了家,海明威获得了写作生涯的里程碑。

“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海明威说。就像老人圣地亚哥回到家始终要面对那张铺满报纸且不那么暖和的床。但他无法不孤独,“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

生活始终是沿着时间轴向前奔流而去的。鲨鱼把鱼肉吃光了,船因此轻了不少,更快的航行,他认为这就是生活,生活的磨难也造就了生活。我们不能指望打扑克的时候总摸到好牌,而是要把目前在手里的牌打好。

要相信一条铁律:未必要有希望才能够坚持。

(回到港口,看到自己捕的鱼)

他站住了一会儿,回头一望,看见那鱼的大尾巴在街灯的反光中直竖在小船的船艄后边。他看清它赤露的脊骨像一条白线,看清那带着突出的长嘴的黑糊糊的脑袋,而在这头尾之间却什么也没有。

“所有物质的东西,包括人在内,都是注定要毁灭的,只有人的行动,和对行动的记忆才是永远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