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不同,不能残忍地用同一种标准评判孩子

你怎么才考这么点分啊?平时上课认真了吗?这道题为什么别人听了两遍就会做了,我给你讲了这么多遍你还是听不懂?真是*。相信很多孩子、父母都听过这样的对话,每到这种情况,父母都会忍不住想,我的孩子怎么就会处处不如人?明明我已经费尽心机教导了,结果孩子的表现却总是不如人意,诶,心塞。父母们,你们想过这样的问题,但是否想通了?你们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每个孩子的起点不同,不能残忍地用同一种标准论英雄!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当上了太史令,开始从皇家藏书馆中整理选录历史典籍。司马迁的祖先并不十分显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但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以此为荣,在他们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司马谈一直准备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在父亲的直接教导下,司马迁十岁时便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他又跟着董仲舒学习《春秋》,跟孔安国学习《尚书》。司马迁学习刻苦,进步非常快,极有钻研精神。 

司马迁是在史官世家长大,接受了很好的影响,能读到很多别人接触不到的书,后来又师从当时最博学多才的老师,董仲舒和孔安国,学的也是最经典的著作《春秋》和《尚书》,这都为他整理编辑出一部《史记》打下了不可忽视的基础。这绝不是普通农家的孩子所能达到的高度,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达到他的半个脚趾头的高度,这样说毫不夸张。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一个起点,没有可比性。

最近网上有个很火的5岁孩子的简历,让985院校的都说比不过。更有人说感觉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5岁孩子。一个5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让人发出如此感概?原来,他是“复二代”父母都是复旦大学高材生,简称“复二代”,夫妻都是企业高管,但是忙里抽空还每天抽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从小就带他世界各地游玩,别看才5岁,已经去过几十个国家。因为见过世面,不怯场,落落大方,经常在幼儿园当主持人。家里有条件送他接触各种爱好,文史,数理,艺术,各种各样,兴趣班老师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学东西很快。他阅读的英语读物单单书目就有5页之多。他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不是骄奢淫逸,是精神富养。

认识邻居家的一个男孩子,8岁,父母是很普通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忙,平时主要是爷爷奶奶照顾,也只能照顾饮食起居,学习管不了。他学习上没有自觉性,经常不做作业,自控力差,思维也比一般人慢一些,上课专注力差,经常开小差,知识很多理解不了,又贪玩,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就是脑子还没开窍。但是每次上下楼见到我都很有礼貌问好,看着他眼中纯真的眼神,我经常觉得很感概,原生家庭太重要了,一个孩子是泡在原生家庭的染缸长大的,家庭怎样,他就怎样。

当今学校的好学生标准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好科科考满分,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上课无比专注,无私地帮助同学等等……在家尊老爱幼,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勤俭节约,和亲睦邻……反正一切往最好发展,但是试问大家,有哪一个人能完全做到以上这些。有的人活着已经是用尽最大的努力了,如果用同一种标准论英雄,那么是不公平的。司马迁纵然有这么好的原生家庭基础,也要靠他自己极强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完成《史记》,否则就浪费了这么好的家庭资源啊。那个五岁的孩子,让我想到了仲永,仲永小时候是神童,他父亲就很自豪地带着他到处炫耀,学习也不学了,到最后结果让人唏嘘,那就是仲永变成一个普通人。连家庭条件好的人尚且要不断努力学习,那么出身普通的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我从小到大都不是被宠爱着长大的,父母忙,我10岁就要每天煮饭,自己的事自己做,很独立。撒娇是从来没有到事,后来长大恋爱了,也是不会在男友面前装弱,比如给开瓶盖什么的,更不会装可爱撒娇了,以至于男友说,你怎么不会撒娇的?装也装不会?遇到事情也是首先不是想到叫我帮忙,而是自己解决,感觉我不被需要。我也很无奈,我已经习惯这样的自己了,叫我改变,那就不是原来的我了。不能用普遍的女朋友要怎样粘人、乖巧来定义我,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

我喜欢一句话“跳一跳,摘桃子”,这是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够努力一点就可以达到的目标,达到之后再订下一个目标,世界因不同而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起点不同,不能残忍地用同一种标准评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