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轶事(十六)

        常言说:水是生命之源。在红山这个地方,水就显得越加珍贵,打井是万万不可能的。世世代代定居在红山的祖祖辈辈就靠红山河的水年复一年滋养着!可以说没有了红山河,红山的十多万亩良田也许会一片荒芜,红山人也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西干渠

        打儿时起,东干渠、西干渠这两项重点水利工程就将红山河水源源不断送到了田间地头,东干渠主要浇灌小庄、树湾、红山堡和乡林场,西干渠主要负责西坪、西寨的几千亩良田。这两项水利设施默默奉献了近五十年之久,至今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直顺畅的渠道自北向南依地势直达红山口,红山口就成了东西干渠的分水岭。

        因地势南高北低落差大,南北走向的水流在渠道中流速极快!尤其是晚上水大的时候水声震天,几百米外就能听得见!有些地方为了降低坡度就修了跌水,就和城里人所向往的瀑布差不多。下面就是闸坑,这方方正正不太深的闸坑其实是缓冲池,便成了孩子们爽身、凉快、天然的游泳池(不是经常能游的呦!)

跌水    闸坑

        夏天烈日炎炎,焦渴的庄稼等待着水流的滋润,当水管所让西干渠开闸的那一刻,西干渠在南石滩就成了唯一有灵性的建筑,冰凉的雪水哗哗下泄,为西干渠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没有了水,西干渠也成了失去生命的水泥石头堆砌物!因而东、西干渠就成了红山人的命脉,也可以说是红山人的命门!管理人的难度往往通过管水得实现,公社、大队、生产队莫不如此!每到浇水的时候,公社、水管所、大队、队长都要跟水,严重缺水的时候浇地以时间为标准,时间一到,不管这块地浇没浇完,都会准时放坝!或者水费没交,哪怕水到了地口,跟水干部也不会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绝情的水流头也不回义无反顾的进了别人家的地!

        这么重要的水利设施,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它的背后凝聚着一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修渠前,各生产队都要派壮劳力去基建连(专门进行基础建设的临时组织,不进行劳动的时候利用空闲进行军事训练,实行军事化编制和管理,和现在的预备役有点相似),各生产队甚至各大队抽调的人员在技术员的指挥下分配不同的任务。技术员在水利部门的勘测后进行施工和工程质量监督,确定了渠的基本走向和具体位置之后,就组织这些社员备料和开渠。大包干之后,大大小小的水利设施都需要一家一户备砂石料和出工出力,几乎每年粮食播种后到秋季粮食收获后的闲暇时间都要进行修渠、上坝的外出工。备料有时按地亩均摊,有时按人口均摊,包括米粒沙、瓜子石和核桃石以及砌渠的石头,看起来各种料不多,有的不到一立方,有的两三立方,但就这不多的材料成了家家户户最头疼的事:米粒沙顾名思义就是米粒一样大小的细沙,这种石料在水沟里相对较多,也比较容易备够,即就是不够也可以用细筛子筛一些,遇上合适的地方,铁锨不怎么费力就能插进软绵绵的细沙,不一会就能拉一车。最费劲的是瓜子石和核桃石,瓜子石大小就如瓜子一般,核桃石不用说肯定就和核桃一般大小,这两种石头真是难为人,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有时全家人都得出动,在流过水的水沟里穿梭,就这样一天也凑不了多少!等备料完成,米粒沙、瓜子石、核桃石、水泥像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分类排列,堆在施工现场的空地上!

   

米粒沙
瓜子石
备料场

        备料不容易,正式修渠也不容易:几米深的渠道都是靠人们一洋镐一洋镐刨、一铁锨一铁锨挖、一錾子一錾子凿成的。天不亮就出门,带上馍馍、水壶,三三两两向工地跋涉(水渠修在石滩上,也没有现成的路,人们抄近路前往)每一户都给分了任务,有时好几家搭伙效率会高一些,你家没有的工具他家有,他家没有的材料你家有,也正是在这种集体劳动中人们又会拧成一股绳,在欢声笑语中分工合作,在随口就来的笑话中愉快的干活,没人计较你干的多他干得少,更没有人和你算工钱!正如人们所说:男女混杂,干活不乏;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整个工地上人们干得热火朝天,远远看去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有的眯着眼放线,有的哼哧哼哧抱石头,有的挥汗如雨和水泥,还有的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断讨论活怎么干……吆喝声、呐喊声、听不清的嘈杂声就像一场热闹非凡的交响乐,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短促,有的悠长……人们劳动的热情在这里得以最美的展现!

       

施工现场

        人们顶着烈日一锨一锨挖渠、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砌渠虽然困难重重,但修渠的技术标准却很严格!渠道挖好以后,先要用备好的核桃石作30公分的垫层,然后才开始砌渠!没有搅拌机,和水泥要求干三遍,湿三遍,即沙子和水泥要掺三遍,然后洒水再掺三遍,以保证沙子水泥充分的混合,石头与石头之间不管大小、形状,要求“三角眼,六面靠”,石头空隙之间要把水泥砂浆填瓷实!下午收工时技术人员会拿棍子、尺子验收,一旦发现石头之间有空隙或尺寸有偏差,就得全部返工,而不是等竣工后再验收,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既节省了材料又保证了工程质量,偷奸耍滑和偷工减料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这也是这两项工程能运行50多年依然完好的秘诀!

          人们没有怨言、没有报酬,无怨无悔去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是基于水渠这样的水利设施在人们眼里真的太重要了,后来在干渠合适的位置又修了支渠、斗渠、毛渠,像一张网把农田链了起来!有了水,干枯焦黄的苞谷立刻会挺直身子;有了水,沉甸甸的谷穗则摇曳着幸喜的身姿;有了水,干冒湿缺的各类树木更加显得清秀挺拔;有了水,就连憋了很久耷拉着脑袋的花骨朵也竞相开放……

     

干旱的榆树

         

孕穗的苞谷

        水,是生命之源!真的没说假!水,更是红山那片土地确凿无疑的生命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山轶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