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波谲云诡,我们为您探奇解密,始终如一
19世纪中期的一场起义运动,一掌掴醒了尚在沉沉迷梦之中的清朝统治者,是为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席卷清廷半壁江山的运动,如火山喷发般突遽迅速,却又匆匆退潮落幕,原因值得深思。
犹记得,东王杨秀清攻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为太平天国除去背上芒刺,却不料因功遭妒,被天王洪秀全等人密谋杀死。
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画作
1851年1月,洪秀全等人经过数年的传教发展,已经聚集教众数万人,建立起初级的武装组织。眼看时机成熟,遂于广西金田揭竿而起,即近代历史上有名的“金田起义”。
12月永安建制,洪秀全分封诸王,杨秀清为东王,有节制诸王的权力,其在政治上的超脱地位初步建立。
太平军抵达永安后,即陷入清军层层包围。驻守数月后展开突围,突围成功进入湖南境内后,方才得以喘息。漫无目的的四处出击,难免处处碰壁。
前期还有些忧患意识的太平军上层,在队伍整备期间逐渐形成攻占金陵,并长期据守的战略设想。
天王洪秀全与诸王
说干就干,起义队伍于次年一月攻陷要地武昌,直到这时候,清廷可能才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太平军已成气候难以掌控。
果不其然,不久后太平军主力顺江而下,一路所向披靡,于3月正式占领重镇江宁,改名为天京定都于此。
若说之前,太平军给清廷带来的感受大多是震惊和意外,难么此时,他们已经让清朝统治者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恐慌。
撇开江宁水陆枢纽的战略意义不谈,单说江宁富庶丰饶之况,江南地区也屈指可数。可以想见,太平军攻取江宁为都,起义必然难以在短期内平复。
太平天国填库钱
清朝统治者大为恐慌,为压缩太平军势力范围,减轻对周围其他地区的影响,大肆调兵遣将进行围堵。
其中,尤以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两处清军军营最为著名,它们的存在,无疑令太平天国感到如芒在背。
江北大营于4月建立,最初由清臣琦善在扬州城外组建,其目的就在于阻击太平军北上中原,将其“钉死”在天京。
与之相对,江南大营设计于天京城东孝陵卫,主将是向荣,江南大营设立的战略意义,就在于防止太平军东进。
南京古城墙照
“江南大营不走,吾辈无安枕日矣!”这是杨秀清面对清军重兵把守的营垒,数次主动出击而均告失败后发出的感叹。
江南大营不拔除,太平天国就永远活在恐惧和阴影之中,天国上层也注定难以安眠。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之于太平天国的威胁,由此可见。
为打破束缚太平军发展的牢笼,杨秀清指挥太平军与清军展开了锲而不舍的对战。1954年,清军凭恃调拨的水上战舰,约定南北两营共同出兵,水陆并进直捣天京。
局势危急,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一方面指挥军队抵御攻势,一方面急忙从西征战场上调兵救急。
太平军与清军接战
威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并不能一蹴而就。长期主抓军政大权的东王杨秀清,在军中的威望随着时间的推进和一次次军事行动而水涨船高,并在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后达到顶峰。
随着太平军的迅速挥师回防,清军前期的优势丧失殆尽。1956年6月,江南大营告破。
这次重大的军事胜利无疑令太平军上下欢欣鼓舞,而东王杨秀清也凭借此次胜利使自己的政治军事地位得到空前的巩固和加强,甚至隐隐有凌驾于天王洪秀全之上的势头。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杨秀清此时至少牢牢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实权。
天王洪秀全雕像
而杨秀清平时为人高傲,在行使权力推行政务等方面上,与很多太平天国上层素有龃龉,引起众人不满。
不仅如此,随着太平天国政权的日趋稳定,权力归属问题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洪秀全杨秀清二人互不相让,矛盾逐渐加深,乃至于不可愈合。
大破江北江南大营后,杨秀清不退反进,故技重施,企图用代“天父”传旨的手段逼迫洪秀全加封自己为“万岁”。
洪秀全自诩天国天王,怎甘心他人与自己平起平坐?于是他决定发动政变,杀死杨秀清以永除后患,进行上层的重新洗牌。
天京事变
在得到洪秀全授意后,韦昌辉等人领兵回到天京,将包括杨清在内的府中所有人尽皆屠戮,牵连甚广,是为“天京事变”。
杨秀清惨死,太平天国将士离心离德,在洪秀全等人看来可能不足挂齿,殊不知,天国也因此不出意外的做了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