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

起风了,隔着窗子就能听到卖力的撕扯,完全不是这夜里该有的样子。

我们的城市就像是多风的,也总有谣传说,这个地方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周一至周五,一次周六至周天。也大概因为天气的原因,瘦子并没有太受老一辈人的喜欢。像是出了门就会被风刮走了样,总是并不太健康的印象,多多少少缺失了些许的安全感。

这种印象,根深蒂固是因为,之前的风真的漫天起,雨必然倾盆落了。这还没到上冰雹暴雷的天气,你身子骨不行,是真不行的。现在日子好过了,好过到天气都平静的没有了变化,所以我们大概也忘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了,索性也过得愈发自我了起来。

印象里在读小学的时候,风还要大些。而且风总是带着雨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久之前的事了,好像都没那么真实了样。

下起雨来就特别大,大到上学时都要格外小心随时会摔到泥坑的;大概是高中了以后村子里才修的路,而在此之前都是土地,天干了,有风就扬起灰尘;下雨了,不一会功夫就到处坑坑洼洼,如果雨下的不久,还可以垫些砖头,踩着砖头过路,下的久了便只能趟泥坑了。

那时候砖头真是宝贝,下能垫路过坑,中能垒墙造屋,雨下的久了,还要搬着砖头提着泥土爬到房顶堵漏的口子。这件事印象最深,而对刮风下雨感情最浓烈极大一部分原因便在于,读初二以前的日子,家里的老屋是经不起雨水的。

郭德纲相声里,描述过外面小雨,屋里中雨;外面中雨,屋里大雨。外面大雨的时候,一家人就到外面避雨了。

这种场景,历历在目,是堂屋,是卧室,是桌子的侧角,更是床上揭了床单被罩的光板凉席,锅碗瓢盆都拿来了也没有来得及接住漏下来的雨水。

都说屋里不要打伞,长着长着都傻了。而我还算聪明,我怀疑这极大程度会是因为我们家仅有伞和雨衣都拿来遮挡电视和被子了。

后来,上初三的时候,老屋翻新了,便再没漏过雨。雨也在没有下过那么大的了。

但是风却没断过,只到今天,还是动不动带着沙尘。

除此以为,我倒并不讨厌风,我记忆里大风来了,好日子就来了。

那个时候两个日子,是必然起风的

一则,我的生日,农历3月初10,白天还好些,放了学回家,吃罢晚饭,就等小伙伴来家里玩的时候,突然便起风了,天色也变得吓人,明明是要天黑了,却被大风刮得眨亮,沙尘吹来人睁开眼睛都难,再配上那呼啸的声响,就更瘆人了。

村子那会还没有现在样的广场舞,各自吃罢晚饭便各自回家守着电视机看电视了,那会演的还是琼瑶剧,要比赵薇红火起来的年代再早一些的,大致是梅花烙、哑巴新娘、除此还有大宅门、刘罗锅和纪晓岚。所以再配上这样的天气,不到78点的光景,家家户户都大门紧闭了。

而我越是要打开所有的门,心想着,我的生日,我的小伙伴肯定是要来玩的,我们的友谊小船怎么可能被 这么点风就吹倒了呢?

二则,我们的老会,农历5月13,早起都是格外好的天气,早两三天家里便开始准备忙活了起来,买菜,洗碗,打扫卫生;早一天还要到村子里租赁座椅的家里,拉来当天要用的用具。都忙活好了,13日一大早便起来,洗菜准备饭菜。亲戚们一大早便陆陆续续的来,一起忙活着的乐趣远比中午一顿饭来的快乐些。

要等到吃了午饭,准备赶集了,炸糖糕卖油条的、西瓜苹果桃子梨、成捆的啤酒饮料健力宝、还有玻璃瓶装的橙汁、那年头能想起来的奢侈品集市上应有尽有的。集市上都人挤人,可是不一会功夫,就立不住了。凡是老会,总要起风要下雨的,果然,各自便各自跑回家去。

可却苦了摆摊卖东西的,收摊的速度,不比遇到了城管慢些。可还是比不过风来的急。那一年,没有走到摊位边上看的衣服,大风刮到了天上,五颜六色的,有人欢喜有人忧。

再后来,交通方便了,网购普及了,集市便没落了,老会仍旧一年一度,却也只是赶个午饭,便各自家去,散了。

可是风还是时不常的刮着,漫天风沙的样子没变,呼呼作响的声响也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起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