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归科学,宗教归宗教,哲学归哲学

人们总是喜欢把科学、宗教、哲学三者进行比较,也总喜欢对三者的地位进行排序,但三者是否真有高低?

科学,是人类对经验范围内的事物进行分析、建立模型或理论体系的知识。其对象是人类经验范围内的事物。

哲学是人类面对超出自己经验范围的事物,尝试着回答、建立一套符合逻辑的体系的知识。哲学面对的对象是生命、宇宙这些完全超出人类经验范围的事物。

哲学是思索追寻生命以及宇宙的本体,而宗教则是直接给出答案,取决于你对它的一整套理论是否信服。佛教,你信轮回,那么你信为善可进天堂,不敢作恶;基督,你信上帝,那么你信自己将进窄门。

十九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的人们尝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丰富及生活的极大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信仰的缺失以及价值真空,因此,尼采宣称:上帝死了。

今日,物质更加丰富,生活更加便利,科学技术真正是大行其道了。人们关心的,是当下;追求的,是当下此时此刻的舒适快乐与大脑即时浅层的兴奋;是采用游戏、新闻八卦、影视视频的方式度过当下。不再关心永恒了,今时今日,宗教与哲学,已少有人提及了。

而即使曾经思索追寻过生命的答案的人啊,又有几个能终生坚持在这条“不归路”上了?说它是不归路,是因为生命意义的追寻是没有答案的,此时此刻内心的答案,细究下去,很快又会被自己进一步的追寻所推翻,人类的追寻之路注定是没有尽头的。

当苦苦追寻后发现科学、哲学无法带来生命的终极回答时,人类往往选择了现成的信仰、现成的生命回答,即宗教,不再在科学或哲学中苦苦煎熬。因此,我们看到,西方很多科学家晚年都投靠了宗教,如牛顿、爱因斯坦。

因此,不必纠结于科学、宗教及哲学的关系了,让科学归科学,宗教归宗教,哲学归哲学。

让科学归科学,痴迷于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丰富及生活舒适便利、不过问亦不不关心永恒的人,就这样舒舒服服地过一生,也挺好的,真的挺好的。

让宗教归宗教,曾经思索追寻过,后来因痛苦、或绝望、或皈依宗教,终于完全相信宗教对生命与宇宙的回答的人,内心终于也有所依,信得永生,不再惧怕死亡后的完全虚无,安心地在现成信仰中度过一生,也是一种圆满。

让哲学归哲学,还是希望,能像尼采一样,终生不投靠,终生不屈服现成的生命回答,以自己毕生的生命去追求,即使最终发疯,但他俨然成了离上帝最近的人了。不一定要成为尼采那样杰出不朽的思想家、哲学家,只要是真正用自己的一生真诚地思索追寻着生命的答案,追求着自己的信仰,就是一生不断靠近上帝的人。追求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信仰。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科学归科学,宗教归宗教,哲学归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