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中的函数是由若干语句组成的语句块、函数名称、参数列表构成,它是组织代码的最小单元,可以完成一定的功能
一.函数的作用
- 结构化编程对代码的最基本的封装,一般按照功能组织一段代码
- 封装的目的是为了复用,减少冗余代码
- 代码更加简洁美观,可读易懂
二.函数的分类
- 内建函数 : max(),reversed()
- 库函数:math.ceil()
三.函数定义、调用
1.def关键字定义函数
def 函数名(形参列表):
函数体(代码块)
[return 返回值]
- 函数名就是标识符,只能由英文,数字和下划线组成,不能以数字开头.
- python函数使用return语句返回“返回值”
- 所有函数都有返回值,如果没有return语句,隐式调用return None
- return语句并不一定是函数的语句块的最后一条语句
- 一个函数可以存在多个return 语句,但是只有一条可以被执行,如果没有return语句被执行,使用隐式调用return None
- 如果有必要,可显示调用return None ,可以简写为return
- 如果函数执行了return 语句,函数就会返回,当前被执行的return语句之后其他的语句就不会被执行
- return语句的作用:结束函数调用,返回值
- 函数不能同时返回多个值
- 函数是可调用的对象 callable()
2.函数调用
- 函数定义,只是声明了一个函数,它是不会被执行的,需要调用
- 函数调用,需要在函数名后名加上()
- 调用函数的时候在()中写入的参数是实际参数,简称实参。
- 实参只有两种传参方式:按照形参位置顺序传参和关键字传参
关键字传参必须放在最后
3.函数形参
①位置参数
- def fn(x,y) 可以使用 fn(1,2) 和fn(x=1,y=2)调用
- 按照形参位置顺序传参,传参的顺序必须形参顺序和个数一致。
-
关键字传入实参的时候,传参时的关键字必须和定义的形参名和个数一致,传参的顺序可以和形参顺序不一致。
② 参数默认值(缺省值)
在定义形参的时候可以给形参赋予一个默认值.
def fn(x=3,y=2):
print("x={},y={}".format(x,y))
- 参数的默认值可以在未传入足够的实参的时候,对没有给定的参数赋值为默认值
- 设置参数的缺省值,可以简化函数调用
③可变位置参数
- 在位置参数前面使用“*” 表示该形参是可变参数,可以接受0到多个实参
- 收集多个实参为一个元组tuple
- 不接受关键字传参
- 可变位置参数必须在位置参数后面
④keyword-only参数(python3 后加入)
- 在可变位置参数后面,出现的形参
- 在传参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关键字传参
⑤ 可变关键字参数
- 在形参签名使用“**”符号,表示可以接受0到多个关键字参数
- 收集的实参的关键字和值组成一个字典dict,该字典在函数中是可以改变的
- 如果形参中有keyword-only参数,一定要在该参数后面
⑥总结
- 形参一般顺序是,位置参数,缺省位置参数,可变位置参数,keywork-only参数(可以带缺省值),可变关键字参数
函数参数解构
- 给函数提供实参的时候,可以在可迭代对象中使用* 或者**,把集合类型的解构解开,提取出所有元素作为函数的实参
- 非字典类型使用*解构成位置参数
- 字典类型使用 ** 解构成关键字参数
- 提出出来的元素树木要和参数的要求匹配,也要和参数的类型匹配
- 参数解构只能用在函数中,print() 函数等
四. 函数嵌套
在一个函数中定义了另外一个函数,内部的函数不能在外部直接使用,会抛出NameError 异常。
函数有可见范围,这就是作用域的概念
1.作用域
- 一个标识符的可见范围,这就是标识符的作用域。一般常说的是变量的作用域。
作用域分为:全局作用域,和局部作用域 - 全局作用域
在整个程序运行环境中可见 - 局部作用域
在函数,类等内部可见,局部变量使用范围不能超过其所在的局部作用域
def outer2():
o = 65
def inner():
o = 97
print("inner {}".format(o))
print("outer {}".format(o))
inner()
outer2()
#结果
#outer 65
#inner 97
通过上述嵌套结构例子可以看出
- 外层变量作用域在内层作用域可见
- 内层作用域inner中,如果定义了o = 97,相当于当前作用域中重新定义了一个新的变量o,但是这个o并没有 覆盖外层作用域outer中的o。
①.全局变量globle
x = 5
def foo():
##如果不使用global,会出现先引用后赋值的异常报错
global x
x += 1
print("x =",x)
foo()
print("x =",x)
###结果
#x = 6
#x = 6
- 使用global 关键字的变量,将函数内的x声明为外部的全局作用域定义的x
- 全局作用作用域中必须要有x的定义
- 使用global可以告诉内部作用域,去全局作用域查找变量的定义,之后在函数内对x的所有操作,都相当于在为全局作用域的变量x操作赋值
x = 5
def foo():
global x
x += 1
print("x =",x)
x = 9
foo()
print("x =",x)
##结果
#x = 6
#x = 9
globle 使用原则
- 外部作用域变量会内部作用域可见,但也不要在这个内部的局部作用域中直接使用,因为函数的目的就是为了封装,尽量与外界隔离
- 如果函数需要使用外部全局变量,请使用函数的形参传参解决
不要用global,学习它,只是为了深入理解变量作用域!!!
对“作用域”可以进行如下理解:
1.在最顶层,比如shell层,有一个符号表会跟踪记录这一层所有的名称定义和绑定
2.调用函数的时候,会建立一个新的符号表(常称为栈帧)。这个表跟踪记录函数中所有的名称定义(包括形参)和它们当前的绑定。如果函数体内又调用了一个函数,就再建立一个栈帧。
3.函数结束时候,它的栈帧也随之消息。
2.闭包
- 自由变量:未在本地作用域定义的变量。
例如:定义在内层函数外的外层函数的作用域中的变量 - 闭包:就是一个概念,出现在嵌套函数中,指的是内层函数引用到了外层函数的自由变量,这就形成了闭包.
def counter():
c = [0]
def inc():
c[0] += 1 #应用的是自由变量正式counter的变量c
return c[0]
print(c[0])
return inc
#counter()()
foo = counter()
print(foo(),foo()) #调用的是inner()
print(foo())
这是python2 实现闭包的方式,python3 还可以使用nonlocal 关键字
①nonlocal 关键字
使用nonlocal 关键字,将变量标记为不再本地作用域定义,而在上级的某一级局部作用域中定义,但不能是全局作用域中的定义
def counter():
count = 0
def inc():
nonlocal count
count += 1
return count
return inc
foo = counter()
print(foo())
print(foo())
- count 是外层函数的局部变量,被内部函数引用
- 内部函数使用nonlocal 关键字声明count变量在上级作用域而非 本地作用域中定义
- 形成了闭包
②默认值的作用域
def foo(xyz=[]):
xyz.append(1)
print(xyz)
foo()
foo()
###result
#[1]
#[1, 1]
- 函数也是对象,python 把函数的默认值放在了属性中,这个属性就伴随着这个函数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
- 查看foo.__defaults__属性
([1, 1],)
def foo(xyz=[],u='abc',z=123):
xyz.append(1)
return xyz
print(foo(),id(foo))
print(foo.__defaults__)
print(foo(),id(foo))
print(foo.__defaults__)
- 函数地址并没有变,就是说函数这个对象没有变,调用它,它的属性__defaults__ 中使用元组保存默认值
- xyz 默认值是引用类型,引用类型的元素变动,并不是元组的变化
非引用类型例子
def foo(w,u='abc',z=123):
u = 'xyz'
z = 789
print(w,u,z)
print(foo.__defaults__)
foo('wing')
print(foo.__defaults__)
属性__defaults__中使用元组保存所有位置参数默认值,它不会因为在函数体内使用了它而发生改变
def foo(w,u='abc',*,z=123,zz=[456]):
u = 'xyz'
z = 789
zz.append(1)
print(w,u,z,zz)
print(foo.__defaults__)
foo('wing')
print(foo.__kwdefaults__)
- 属性__defaults__ 中使用元组保存所有位置参数默认值
- 属性__kwdefaults__ 中使用字典保存所有keyword-only 参数的默认值
- 使用可变类型作为形参默认值的时候,就可能修改这个默认值
1.函数体内,不改变默认值
def foo(xyz=[],u='abc',z=123):
xyz = xyz[:] #影子拷贝
xyz.append(1)
print(xyz)
print(foo.__defaults__)
foo()
print(foo.__defaults__)
foo([10])
foo()
print(foo.__defaults__)
foo([10,5])
print(foo.__defaults__)
- 函数中的xyz 都是传入参数或者默认参数的副本,如果就想修改原参数,不可以
2.使用不可变类型的默认值
def foo(xyz=None,u='abc',z=123):
if xyz is None:
xyz = []
xyz.append(1)
print(xyz)
print(foo.__defaults__)
foo()
print(foo.__defaults__)
foo([10])
print(foo.__defaults__)
foo([10,5])
print(foo.__defaults__)
- 如果使用缺省值None就创建一个列表
- 如果传入一个列表,就修改这个列表
3.总结
- 第一种方法
使用影子拷贝,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永远不能改变传入的参数。 - 第二种方法
通过值的判断就可以灵活的选择创建或者修改传入的参数,这种方式灵活,应用广泛。
很多函数的定义,都可以看到使用None这个不可变的值作为默认参数,这可以说是一种惯用法
四.变量名解析原则LEGB
- Local,本地作用域,局部作用域的local命名空间。函数调用时创建,调用结束消亡
- Enclosing,Python2.2时引入的嵌套函数,实现了闭包,这个就是嵌套函数的外部函数的命名空间
- Global 全局作用域,即一个模块的命名空间。模块被import时创建,解释器退出时消亡
- Build-in,内置模块的命名空间,生命周期从python解析器启动的时创建到解释器退出时消亡。例如print(open),print 和open 都是内置的变量
- 所以一个名词的查找顺序就是LEGB
五.函数的销毁
全局函数销毁
- 重新定义同名函数
- del语句删除函数对象
- 程序结束时
- 局部函数
局部函数销毁
- 重新在上级作用域定义同名函数
- del语句删除函数名称,函数对象的引用计数减1
- 上级作用域销毁时
五.文档字符串:
""" text """
三引号之间的文本在Python中称为文档字符串。按照惯例,使用文档字符串提供函数的规范。可以使用内置的函数help访问这些字符串。
六.递归
2.定义
** 函数直接或者间接调用自身就是递归**
- 递归需要边界条件,递归前进段,递归返回段
- 递归一定要有边界条件
- 当边界条件不满足的时候,递归前进
- 当边界条件满足的时候,递归返回
2.递归要求
- 递归一定要有退出条件,递归调用一定要执行到这个退出条件。没有退出条件的递归调用,就是无限调用
- 递归深度不宜过深
可以通过sys.getrecursionlimit()
查看解释器的深度限制
3.递归的性能
- 循环稍微复杂一些,但是只要不是死循环,可以多次迭代直至算出结果。
- 递归有深度限制,如果递归复杂,函数反复亚栈,栈内存很快就溢出了。
- 递归中可以通过形参记录每次递归的计算,减少递归次数
4.间接递归:
def foo1():
foo2()
def foo2():
foo1()
foo1()
间接递归,是通过别的函数调用了函数自身。
但是,如果构成了循环递归抵用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往往这种情况在代码复杂的情况下,还是可能发生这种调用。要用代码的规范来避免这种递归调用的发生。
5.递归总结
- 递归是一种很自然的表达,符合逻辑思维
- 递归相对运行效率低,每一次调用函数都要开辟栈帧
- 递归有深度限制,如果递归层次太深,函数反复压栈,栈内存很快就溢出了
- 如果是有限次数的递归,可以使用递归调用,或者使用循环代替,循环代码稍微复杂一点,但是只要不是死循环,可以多次迭代直至算出结果
- 绝大多数递归,都可以使用循环实现
- 即使递归代码间接,不建议使用递归
七.匿名函数
- 没有函数名
- 借助lambda 表达式构建匿名函数
- 格式:
lambda 参数列表:表达式
- 使用lambda 关键字来定义匿名函数
- 参数列表不需要小括号
- 冒号是用来分割参数列表和表达式的
- 不需要使用return ,表达式的值,就是匿名函数返回值
- lambda表达式(匿名函数) 只能写在一行上,被称为单行函数
- 用途:在高阶函数传参时,使用lamdba表达式,往往能简化代码。
print((lambda :0)())
print((lambda x,y=3:x+y)(5))
print((lambda x, y=3: x + y)(5, 6))
print((lambda x, *, y=30: x + y)(5))
print((lambda x, *, y=30: x + y)(5, y=10))
print((lambda *args: (x for x in args))(*range(5)))
print((lambda *args: [x+1 for x in args])(*range(5)))
print((lambda *args: {x+2 for x in args})(*range(5)))
[x for x in (lambda *args: map(lambda x: x+1, args))(*range(5))]
[x for x in (lambda *args: map(lambda x: (x+1,args), args))(*rang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