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力图鉴》---伍尔夫

           

图片发自App

              缺 爱 的 童 年

天才和疯子之间,有时只有一线之隔。不少天赋出众的人,表面看起来往往异于常人,但他们的体内常常潜伏着疯狂的基因,以至于表现出种种怪异行为。

就像割掉自己耳朵送给妓女的梵高,有被抑郁症折磨得精神失常的爱因斯坦,以及精神状态已经不太正常,却能写出精妙文字的弗吉尼亚·伍尔夫。

和所有不幸的天才一样,伍尔夫拥有一个不大快乐的童年。她的父母分别有过一次婚姻,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孩子们从生下来就交给女佣看管。

母亲给她的关爱非常少,父亲是个文学评论家,父母都十分重男轻女,将儿子们都送进了学校,女儿们则留在家里。

伍尔夫一辈子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父亲为女儿们唯一做的,是为她们提供了大量的藏书。爱阅读的伍尔夫,六岁就立下了成为一名作家的志向。

由于父母去世得早,她曾先后遭受过两个同父异母兄长的侵害。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伍尔夫,成为了一名敏感忧郁的文学少女。

缺爱的童年,让她终身都没有安全感,她总是怀疑自己做得不够好,不配被人爱。被侵害的经历,带给她的则是身体上深深的羞耻感,以及伴随了一辈子的性冷淡。

她抵触任何男人的身体接触,哪怕是拥抱,也能让她厌恶到颤抖。

          生 命 中 的 光 芒

她生命中曾有过无数次或大或小的精神崩溃,但还好,伍尔夫千疮百孔的内心里有一束光。

文学,是照进伍尔夫生命里的第一束光。

文学将她一次次从悬崖边缘拽回来,她发誓一定要写出杰出的作品来。在没有成为伟大的作家之前,她不允许自己疯掉。

伍尔夫是那种没有办法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幸福的女人,她所有的快乐和悲哀,都和写作有关。

她不食人间烟火,对女人通常关注的漂亮衣服、舞会party毫无兴趣。年轻时的伍尔夫,拥有非凡的美貌,追求者众多,可她却完全不拿自己的美貌当回事。她懒得梳妆打扮,衣着有时甚至到了邋遢的地步。

她在公开场合不善言辞,终生都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私底下却是朋友间聚会的爱好者,以她和姐姐为中心,形成了20世纪最负盛名的文化沙龙。朋友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英伦百合”。

伍尔夫是个才华上的势利眼,只和才华相当的人做朋友。

空有美貌和虚名的人,在她那里遭受的只有冷眼和奚落。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的未婚妻安妮·科尔在伍尔夫家做客时,就曾受到过她的嘲笑。

对看得上眼的朋友,伍尔夫从不吝惜自己的热情,她曾为诗人艾略特发起过一场募捐活动,希望能够为他筹到一笔钱,好让这位朋友辞掉银行的工作,专心写作。

尽管很早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可伍尔夫还是经常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具有这种才华。就在她被这种怀疑折磨得濒临崩溃时,她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一位名叫伦纳德的犹太年轻人走进了她的生命。她和伦纳德一开始是女房东和穷房客的关系,但他们对文学、诗歌有着共同的爱好,穷房客很快爱上了女房东。

终于在30岁那年,伍尔夫接受了伦纳德的追求,选择了结婚。事实证明,这是伍尔夫一生中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

伦纳德是照进伍尔夫生命中的第二束光。这个犹太男人瘦削,清贫,才华并不出众,却给了伍尔夫一个男人能够给予的最好的爱。

以世俗的标准来评判,伍尔夫绝不是一个理想的妻子。她不会料理家务,更不会处理琐事。做饭时,她会将婚戒丢进油锅里,还会在参加舞会时把衬裙穿反。

可这些常人无法忍受的缺点,在伦纳德那里却可以得到宽宥。在他看来,伍尔夫这些小毛病足以掩盖她与生俱来的光彩。

唯一令他苦恼过的,可能是伍尔夫对于男女之事的冷淡。他们曾尝试过性生活,但由于伍尔夫的抵触和反感,很快就放弃了。他们在一起长达29年,基本都是无性婚姻。

要有多么深刻的爱和理解,才能去谅解和包容这一切。可能是因为上天曾经亏待过伍尔夫,所以才特意补偿给她一个天使般的爱人。

这段婚姻干净纯粹得一如她所期待的那样,伦纳德心甘情愿地放弃了一个丈夫的正常权利,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伍尔夫。

他是伍尔夫人生路上的伴侣,生活中的守护者,文学上的知音,以及精神崩溃时的最后支柱。

伍尔夫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信心不够,除了伦纳德,她不能忍受任何一个人看她未出版前的手稿。正是对自己作品的高度紧张,她头痛、厌食、失眠,还常常陷入焦虑之中,并且出现幻觉的现象。

伍尔夫婚后一度陷入疯狂,朋友们都劝伦纳德将她送入精神病院。他却坚信,没有人能够比他更好地照顾妻子。

丈夫伦纳德时刻关注着伍尔夫的精神状态,一旦察觉到她反常时,就会用手按住她的肩膀给予安慰。

伍尔夫所有的小说都是在婚后创作出版的,为了出版方便,伦纳德还特意帮她成立了一家出版社。伍尔夫有一句名言:“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

也许比这些条件更重要的,是一个无条件支持自己的爱人。天才是需要守护者的,伦纳德也许自身不是天才,但他能够识别和爱惜天才。正是在他的守护下,伍尔夫才绽放出全部的才华。

                决 绝 赴 死

伍尔夫始终拥有面对真实的力量,她一辈子都在直面病魔,直面自己的困境,终生都在和家族遗传的精神病做斗争。

然而每创作一部作品时,伍尔夫就面临着新一轮的精神崩溃。正当人们以为她撑不过来时,就会发现她又一次从崩溃中康复,并完成了一部杰作。

随着作品的频频问世,她声名远扬,终于实现了成为一名伟大作家的梦想。可这种燃烧式的创作,对她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消耗,她的精神状况越来越差。

伍尔夫的精神疾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她是在清醒的状态下发疯的,这种状态就像一个知道自己在做梦的人,却无力从噩梦中醒来。

1941年3月28日,在完成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后,她又一次陷入发病前的症状,这次她害怕自己无法好转。

凭着残余的清醒,伍尔夫给伦纳德和姐姐各写了一封信。然后她独自带上手杖,穿过花园,一步步走进了冰冷的河水里。

伍尔夫之所以如此决绝地赴死,是因为如果彻底陷入疯狂的话,她害怕会拖累家人,更害怕自己无法阅读,无法写作。

对伍尔夫而言,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像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她的尸体在三个星期后被发现,伦纳德一个人去参加了她的遗体火化仪式。

之后,他将伍尔夫的骨灰带回了他们小屋的花园,花园里种着两棵树,分别叫“伦纳德”和“弗吉尼亚”,他亲手将伍尔夫的骨灰安葬在树下。

伦纳德继续守护着伍尔夫,一如她生前。这份爱将伴随着她的作品一起流传下去,那是死亡也无法夺去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子力图鉴》---伍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