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该追梦的年纪里自认平庸

“生活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余华

1

六月的季节里,校园充满了离别的气息。看着拍毕业照的人们,自己虽然没有身处其中的喜悦或是感伤,可是却清晰地意识到原来曾经以为很遥远的事不过是转瞬间罢了。这样年复一年的仪式,让我们在校生真实地触摸到时间的质感,日子一天天,快得几乎没有声音。反观自己,就像一只蜗牛,驮着无声的时间无声地生活着……

当然,我并不觉得这样可悲,只是觉得现实与想象还是有区别的。曾经我以为,大学应该是人生的另一个舞台,“多姿多彩”是我曾以为最适合它的形容词,会认识许多优秀的人,和他们一起干很多热血的事,就像电视小说里那样,大学如同扑腾在彩虹糖的世界里,缤纷且斑斓。

可是,当自己真正经历了,会发现,原来那些只是少数人的青春,多数的我们还是默默地沿着合理的轨道在前行。每天上课,学习,课余时间看书看视频,或是做点兼职,就像一池很平静的水,没有波澜,没有骇浪,很平稳,很宁静。这种感觉就像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虽然渴望着上进,却一直重复着规规矩矩的事。

就比如羡慕人家英语口语好,眼前考虑的却只能是先通过各种英语考试;羡慕那些文笔好的人,却只能把文案练习放置在所有的专业学习之后;崇拜那些学习与课外活动两不误的人,到头来却拘泥于校园之内……循规蹈矩是我能想出最适合我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了,谨慎保守惯了,突破之类的只能成为奢求。

久而久之,内心的焦虑感渐渐变得麻木,开始认为,或许,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平庸的人吧。生活很平庸,学习很平庸,缺乏创新,不敢挑战,一切一切只是普通人该有的模样罢了。

2

或许有人认为这种想法很消极,还没进入社会,就先认输?可为何不能是提前认清自己呢?认清自己,面对现实也需要很大的勇气,虽然自认平庸,可是这比不意味着普通人就没有追梦的权力。我们只是在敢于接受现实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方向罢了。

我有一个表哥,曾经经历过三次高考,这算作贫寒家庭里很励志的故事了。最终如愿考上理想大学并取得一份好工作,并在适当的年龄结婚生子,过着普通人还算不错的小日子,按部就班的生活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惊喜,但是也足够安然了。在四十岁的年纪里依然努力学习英语,希望获得出国工作的机会。他说过“从小就知道自己生而平庸,没有什么人脉背景可以支撑,一切只能靠自己,普普通通才能警醒自己吧!”

像他这样,在平凡的小日子里通过每一天不起眼的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看似平庸而无声的日子虽然有过叹息,但却是我们普通人最踏实的所在了。

3

我很喜欢余华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世界上本不存在感同身受的人,唯有自己才明白我们的平庸该往何处去?

在大学里,我们好似在无趣地前行着,其实你我只是习惯于求稳,习惯于原来的模式罢了。我们不敢奢求一步登天,因为摔倒了没有扶起我们的人,不敢抛下背后所有去探寻心中的自由,因为没有足够富足的物质支撑着,我们为学习为生活而奔波,虽总感觉自己碌碌无为,无所突破,但是我们知道被上天眷顾的人,可以三步并两步,在角落里的我们,哪怕一步分三步也要硬着头皮上。


4

我们没有自恃清高,也不愿低人一等,我们正视平庸也珍视平庸,只愿成为凡夫俗子之中不卑不亢的一员。世间好大,我们好渺小,你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宇宙间千万亿变幻之中不起眼的一颗微粒,你我之间也不过是天地之间的一粟,自认平庸不是卑微,而是在顿感时间变幻之中,敢于面对世界的勇气。

希望今后的你我,看到朋友圈里“多姿多彩”的生活之后,不是甩下一声叹息,不是无休止的埋怨,而是能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终究去往不同的方向,敢于在追梦的年纪里认清自己平庸的事实,或许以后更能承载梦想成真的重量。


- END -

注:图片来自于作者手机拍摄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最该追梦的年纪里自认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