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自己辅导低年级孩子作业?3个理由就够了

 

你家孩子上小学了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和我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一)

周一晚上下班回到家,女儿就拿着他的寒假作业跑过来问:“妈妈妈妈,这两个到底是哪一个大呀?”

我拿过他的寒假作业,一看,愣住了,这是一道分数比较大小的题目,7/10和3/10哪个大,这平常做练习的时候都能做对呀,为什么今天这么不肯定了呢?

于是我问女儿:“那你觉得哪一个大呀?”

“我觉得7/10>3/10,可是奶奶说3/10大。”女儿答。

    于是我跑过去书桌旁,奶奶还在解释,说:“你看是把一样东西分成三份大还是分成7份大呀?”

    我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奶奶没有掌握分数的具体的概念。

 

      你家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呢?

      关于作业,以前孩子的知识是正确的。然后你很忙,有一段时间没有辅导孩子作业,于是爷爷奶奶接管了。某一天你拿到她的试卷一看,这错的怎么好多是以前能做对的题目呀?于是你问孩子,她告诉你:“爷爷奶奶就是这么教我的呀!怎么就错了呢?”

      由此得出辅导孩子作业的第1个理由:保证知识的正确性。

        孩子还小,阅读量也不够,他的知识还处在只管摄入不懂辨别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接受的都是基础知识,我们至少要保证他接受的这些基础知识是正确的,筑牢根基。

     

(二)

      还记得大约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接触到了《三字经》,当时就会背前面几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幼不学,老何为。后面我就不知道了,一直到上了大学之后才在图书馆里面看到了《三字经》,通篇浏览了一遍。

      《弟子规》我小时候更是没有听说过。第1次听说《弟子规》是2017年参加图书馆的一个公益读书活动,当时的汤易方老师解读的就是《弟子规》,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有这本书。于是从图书馆借回来拜读了。

      但是现在孩子他们不一样。

      女儿在读幼儿园的时候背了《弟子规》,他们幼儿园每天早晨9点会循环播放。

      女儿一年级的开学典礼执笔礼应用的是《弟子规》的“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里面就有《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的选段。

      女儿的课间操的背景音乐是《千字文》。

        ……

        这些在我们那个年代是想象不到的。

        自从2017年教育部进行了语文大改版之后,现在用的统编教程,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很多的古文学知识古经典诵读。而这恰恰是我们80后这一代整个学习生涯中接触的比较少的。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去熟悉他们的课本,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教了什么,学了什么。一方面不能辅导他的作业,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和他们没有了共同语言、产生隔阂。

      这些现状告诉我们,陪伴孩子写作业的第2个理由就是与时俱进,与他孩子保持知识上进度的一致,从而和他始终有共同语言,成为他学习路上的伙伴。

(三)

还记得一年级的暑假,女儿上完作文课回来之后,兴冲冲地拿着他的练习本过来说:“妈妈妈妈,我们今天玩一个游戏吧。”

我看着她拿着练习册走过来,以为她是要我帮忙读作业题目呢。于是我接过练习册,等着她告诉我要读哪一页哪一道题目。结果女儿告诉我:“妈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吧。”

我心想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呀,点点头就同意了。

我还记得那一天的分角色朗读是关于标点符号的。我们俩你一句我一句玩的不亦乐乎。那几个标点符号,女儿也很快就掌握了,而且在以后的作文中,那几个标点从来没有用错过。

你是不是也陪女儿进行过分角色演绎呢?角色扮演过的内容,她是不是记得更清楚?

后来我们进行了很多这样的分角色演绎:读过童话、扮演过数字、跳过拼音墙、算过算数。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不自觉的商量着分工与协作,也让我们的日常越来越亲密。

看到这里我想你一定能够知道第3个理由是什么了吧?没错,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能够增加亲子互动,让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融洽。

孩子总会慢慢长大,当他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不再需要我们去辅导作业。他真正需要我们的就是低年级的这两三年,无论再忙,也请每天花上30分钟时间,陪她一起去完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要自己辅导低年级孩子作业?3个理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