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丢良心,可多少人把它弄丢了

       良心,就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古有《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朱熹 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良心之意,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1、本谓天然的善良心性。《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朱熹 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2、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仆固怀恩 叛 唐 , 李日月 为 朱泚 将,而其母皆知逆顺之理,良心不可泯也。”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还是个有良心的小子,所以叫你来伏侍。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这丫头伏侍了你这几年,那一点不周到不尽心。他岂肯如今作这没良心的事!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彼岂有真才实学,能起死回生耶?徒以人命为孤注耳,良心安在!”巴金 《灭亡》中说:“但是她一旦离开了他,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感觉到剧烈的良心上的痛悔。”

3、好心。吴承恩《西游记》第58回:“ 大圣 本是良心, 沙僧 却有疑意。” 

        良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良心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的范畴,是一定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没有所谓抽象的良心。良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判断、指导和监督的作用。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良心,是做人的底线,丢什么千万不能丢了良心。否则,就必然会把自己送出失败的人生黑洞。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意思就是要我们,为人处事,不能愧对天地,愧对自己的良心,必须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但为什么面对利益、面对挫折、面对生活,无良之人、无德之人却感觉越来越多呢?疫情肆虐,防护物品、日常生活稀缺,无良商家就任性涨价,甚至出现假口罩、假酒精。。。。。。凡是能挣钱,凡是能获利的,通通都不放过,良心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相比之下,有良心的商家为“逆行者”提供优待,为抗疫一线人员解难,讲诚信、讲良心,结果受人尊重,他的钱财可能会越聚越多。

         善心是抢不走的优势,人品是花不完的财富。一个人,再难,不能借钱不还,别人对你好,要记在心里,不能让人寒心!一个人,再累,不能偷奸耍滑,总想贪小便宜,结果让人抛弃。一个人,再苦,不能算计朋友,朋友是雨中伞、难中伴,要给自己留后路,患难朋友不多得。一个人,再穷不能怨父母,给你命、倾其尽的人就是父母亲人,别让他们伤心!一个人,可以没有金没有银,不能没有良心,甚至丢了良心,要不卑不亢,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为人行善,做人正直,有情有义,言而有信,你便会心安,你便会活得精彩!

       世间一切,大梦一场。我们每个人都是天和地之间的过客。无论你官做多大、钱有多少,房有多大,百年之后,其实留在人心中最多的是你的人品和良心,和坤贪得无厌留下几世骂名,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曾国藩靠家书让他成为一个“完人”,赢得几世曾家名人名家。一个人有良心、人品正的人,一定可以留芳百世,一个人若丢了良心,失了人品,一定会遗臭万年的。

        人啊,讲点良心,人会想着你,多点良心,人会帮衬你,不丢良心,人人爱你。做个有良心的人,愿丢良心的人越来越少,我们这个时代就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丽!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不要丢良心,可多少人把它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