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即美酒:为何中国酒多产自江河之畔?

作者:李虓

但凡有江河的地方,都伴随着酒香,而有美酒的地方,多数也依偎在江河之畔。

对于中国白酒而言,产区的划分基本依据江河而定,粗略分判,可为长江名酒带和黄淮名酒带,仔细追溯,每一支河流又都诠释着不同的香型,比如,赤水河之于酱香,汾河之与清香,漓江之于米香,如此等等。

这种现象,世界范围内亦是如此,比如,法国波尔多之所以盛产家酿,也与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被基隆河贯穿,又被其两条分支分为左岸和右岸。

很多美酒,常冠以江河之名,而很多江河,又因酒之名气,而备受瞩目,美酒与江河有着怎样的关联性?为什么美酒多产自江河之畔?

01

源起:文明和粮食的诞生之地

酒是怎样来的?晋代江统所著的《酒诰》提到,“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宋代朱肱的《酒经》也指出:“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酒之始也”。两者意思都表明,酒的诞生是因为剩余粮食,经过放置,慢慢自然发酵而成。这也是最为符合事实的酒起源论断。

同时,也说明了酒的诞生,离不开两个前提,一是文明的产生,二是粮谷的充足,没有文明,即便有酒,也失却意义,没有充足的粮食,又如何“委馀空桑”?而这两者的交集点,就在于江河——文明和粮食的诞生之地。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起源均与江河相关,比如,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恒河,还有黄河与长江,之所以如此,研究论证浩如烟海,但其中重要一点都指向,水源的灌溉促进了农业发展,从而促进了文明的繁衍。而农耕的兴盛,自然更容易造就“有饭不尽”“粮谷丰盈”的可能,自然诞生了美酒。

汉朝《淮南子》所载“清酿之美,始于来耜”,即有了农业工具,才能进行有规模的农业生产,有了谷物,才有美酒,正说明了这一点。而印证的具体史实,河姆渡文化乃是典型。河姆渡曾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稻谷,又出土了炊具陶釜、陶甑、陶钵、陶盉,酿造美酒已然能够实现。

02

发展:充沛和优质的必然选择

文明诞生、粮食充足之后,人们发现酿酒愈发离不开河流。因为,除了粮谷以外,酿酒还需要用到充沛的水源,且水质必须优良。

《齐民要术·造神曲并洒》中专门提到用水的讲究,“造酒法,淘米及炊釜中水,为酒之具有所洗浣者,悉用河水佳也”,这就是说,淘米用的、炊饭用的、洗涤酿酒用具用的水,都是以河水为最好。而其又在“神曲酒方”中说:“收水法,河水第一好。”所以,古人酿酒的很多环节,都倾向于河水的使用。

为什么用河水酿酒好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江河水容易获得;再者,水质相对较软,利于发酵;最后,质量好的河水,能够提升酒的口感,而最后这点主要与环境有关,比如贾思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自然环境相比今日更加优越,河水水质清澈优质,用其酿酒自然甘美。

时至今日,虽然饮用水流通和地下水采集更加便捷,但很多酒厂在建厂之初,仍选择建在江河畔,比如,笔者曾去过的一家酒厂——桂林义江酒业,因江而得名,酒厂距离西侧义江不及500米,位于江畔五通镇,上世纪80年代建厂,选址的考量也受到水源供应的考虑。

义江,因流经旧时义宁县境内而得名。据《义宁县志》记载:“义江县西门外,宽十余丈,涨涸不常,难通舟楫,即古洛溪水也”,所以,义江自古以来,水量十分充沛,而且是柳江之源头支流,河水清澈,目前为止,附近也鲜有大型工厂。

好水之处,一般也配以优越的环境,据明清文献记载,五通镇东接灵川入桂林,西通融安、融水,南达永福,北控龙胜入湖南城步,所谓“五通”。酒厂毗邻天下奇绝的龙胜梯田,优质原粮供应充足,而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策下,四周仍旧“山谷弥远”,原始森林、溪泉瀑布,一应俱全,已然成为酿造酒类的风水宝地。

那么,古人如何用江河水酿酒呢?比如,清朱彝尊《食宪鸿秘》提到:“于半夜后舟楫未行时,泛舟至中流,多带坛瓮取水归。多备大缸贮下。以青竹棍左旋搅百余回,急旋成窝即住手。将箸笠盖好,勿触动。”这是有关于酿造水处理的较早记载,据老一代的酿酒师傅所言,上世纪依靠江河水酿酒时候,这种方式也被采用过。

03

优化:品质和储存的神来之笔

人们常说,“离开茅台镇,酿造不出茅台酒”,其实更可言“离开赤水河,酿不出茅台酒”。因为江河对于酿酒的影响,不仅仅在于种植和水源,更受作用于立体的生态环境。每一条河流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影响了流域范围内的气候、土壤、植被等等众多因素。

正因江河对于生态的决定性作用,能够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所以,很多国家即便是对江河进行治理,也不再采用为了治理而治理的理念,而是实施“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即“多种生物可以生存、繁殖的治理法”,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与自然景观”为前提。

对于酿酒而言,江河还通过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而影响到美酒,即微生物。一方面,河流微生物本就是流域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构造最基础的部分,在各类生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合理的湿度和腐殖条件,更利于微生物的繁衍生息,这对酿酒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对酿酒的影响,不仅在于发酵过程,还在于储酒过程,比如,洞藏酒窖,一般建于山体之中,山体积水和植被渗透,让洞内环境湿度较大,微生物较为繁盛,所以,酒坛或者洞壁具有随处可见菌斑,很多人认为这可以看做是美酒的“二次发酵”,如同品质的“神来之笔”。

如果洞藏基地再靠近河流,那这种现象便更加明显,比如,桂林漓江边的穿山岩洞藏酒窖,穿山为漓江畔的名山,而在穿山岩酒窖内有漓江细支贯穿,山体渗透加上河流湿度,造成了洞内“水滴成雨”的奇观,而水再一次汇集,通过暗流便注往漓江。这样的储酒环境,让穿山岩酒窖洞内菌斑十分显著,无论是酒坛外壁还是坛封之处,均布满菌落,似为美酒之襁褓,为陈酿保驾护航。

因此,江河即美酒,美酒的诞生、发展、优化均离不开江河之功,而很多美酒冠以江河之名,也获得了非凡的气势和意义,更因为家乡的“母亲河”而让饮者备受好感。江河与美酒相应相生,如若美酒变名酒,江河也随之名震天下。

作者简介:

李虓,食品发酵硕士、工程师,酒类食品行业评论作家、策划人,《酒食评论》自媒体矩阵、李虓®策划咨询创办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河即美酒:为何中国酒多产自江河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