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靳东”们横行,网络诈骗亟需治理

近日,江西省61岁的黄女士在短视频平台上沉迷于“假靳东”的事件,引起的网民的热议。有网友表示不理解这种蹩脚的欺骗手段为何也能骗得了人。但事实上,由于平台上存在着各类群体,包括低、高龄人群及部分信息辩证能力较弱的人,仍面临着很大的受骗风险。此事就给我们提了个醒,亟需对网络安全予以重视,避免类似的欺诈事件以新的面目重演。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骗子的手段也升了级、移了地。诚然,以欺骗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财产的骗子一直都有,过去他们惯用的招式是打电话、短信、卖三无产品等。而借助社交平台出现的新“招式”则变成更真实的模样,除此次爆出视频假冒名人谋利外,之前的大妈扮萝莉、假身份网聊、直播卖假货等方式也需引起注意。这些手段都是借助网络的虚拟性来营造“真实“、”“理想”的信息和形象,取得人们的信任,进而顺利实施一系列诈骗敛财行动。当前,摸清新套路的运作模式则成了突破的重要关口。

“假靳东”的涌现与短视频账号交易平台的搭桥不无关系。据调查发现,这些“假靳东”号主通过对接账号交易平台,沟通下游的卖家,从而造就了一边拟造形象吸引粉丝,一边利用直播卖货形式卖货敛财的新模式。其中,账号交易平台还会抽取5%至30%不等的手续费。事实上,类似的线上非法中介并不少见,其勾连了网络空间中黑色链条,亟需彻查和取缔。

为遏制类似的违法敛财行为,相关监察部门需从关键处入手,截断产业链,将涉事主体一锅端。与此同时,此次事件暴露出的中老年群体的上网风险,也要求短视频平台赋予中老年用户更多的关注,调查和了解其存在的认知误差,从而给予适当的指引和警示提醒。

当前,网络已然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空间,保护其安全不能再停留在喊喊口号的层面。除了相关监察部门的整治举措外,平台也需强化自身内容把控的主体意识,严格审查把关,关注弱势群体,营造让人民有安全感和温度的网络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靳东”们横行,网络诈骗亟需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