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思考:网约车安全之问

据报道,5月6日,于郑州工作的一名年轻空姐李某,晚上搭乘滴滴顺车赶往市内,途中遇害身亡。

在此,鄙人无意冒犯。首先对遇害者家属致哀,愿逝者安息,生者保重。

本来早些天,刚听闻此消息,就已经有了大致的猜测。


根据后续的报道,警方所公布的细节与猜测的大致相同,但没有猜测到的是,作案人竟然携带有作案凶器。

这不由得让自己重新审视当时的猜测过程,发现中间存在一些遗漏;自己不再关注猜测,因为破案需要证据。


只想发表关于此事的一些想法

一、关于作案人

作案人是对滴滴顺风车的乘客进行残害,而滴滴这样的服务平台,存在内容及数据记录,包括司机及遇害人的,这样作案人就相当于直接显露了自己;应该不是常规犯罪的做法。

除非,是故意为之,以挑衅警方。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作案,那么,是否可以假定作案人不是惯犯,或者不是专业犯罪。从弃车抛尸这件事来看,是否也可以假定作案人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看后续新闻报道,作案人似乎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但身上携带凶器,这应该作何解释呢。

二、关于滴滴方面

1、滴滴这次的危机公关做的很好,一百万悬赏抓拿作案凶手!

危机公关只是为了挽救和弥补滴滴方面的公众影响力和公众信任度,这在商业上无可厚非。

但是,遇害人毕竟是通过滴滴平台提供的服务才致遇害,而滴滴平台显然在资料审核机制上存在一定的漏洞。

事已至此,难道,对于遇害者家属方面,滴滴这样草草道歉就了事?

2、规模大、利润率低的平台,更追求效率,在审核上投入更少。

这从商业和经济的角度来考量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具体到此次顺风车事故,相比快车、专车等审核机制,顺风车由于其存在公益性质,更强调人情味和社交性,因此其审核条件也相对宽松。

乘客与司机是互有需求才达成交易,而刚好是通过滴滴这个平台提供的服务达成交易的。

那么,滴滴是否对遇害者及遇害者家属负有一定责任?

3、滴滴此前已经发生其他类似惨案,说明此次惨案不是孤立案件。

足以证明滴滴平台在对于保障乘客人身安全方面的措施不足,而以目前滴滴平台的用户量而言,这些案件所占的订单问题而言比例是很小的,但却不容忽视,毕竟都是血的教训,尤其是像滴滴这种国民级的服务平台。

滴滴往后是否应该加强和完善对于乘客人身安全保全这方面的措施?

4、个人有些可能不成熟的想法:

1、是否可以制作一些乘客自保内容,群发至用户客户端,以提高乘客自身的保护意识。

2、对现有客户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升级,理论上而言,滴滴应该可以追踪到进行中订单的乘客与司机的实时位置,那么,如果在客户端(此处尤指乘客端)加入SOS(紧急求助)机制,当乘客在行程当中或者行程刚结束的短时间内触发SOS,那么滴滴平台可以通过后台即时获取乘客和司机的实时位置,并且通过GPS结果判断是否在持续移动(因为司机如果要犯案,必须要先停下车)。

滴滴接收到乘客的SOS后,应当与乘客进行联系,如一次无法联系到乘客,则进行多次尝试,尝试无果则通知警方并将SOS机制触发时的位置信息与联系人等相关信息一并交予警方。

※当然,实施这个设想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涉及到一定的资源(资金及人力),对于滴滴方面而言是一笔开支;但对于用户而言,意义重大。


5、此次案件恰巧是滴滴摘在枪口上,但同时也说明整个网约车行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没有得到重视。

经过此次事件,网约车行业更应该反思,往后应该如何保障网约车乘客的安全。

平台的服务是面向公众,如果公众受到伤害,平台同样会受到伤害,如果平台对于公众的安全置若罔闻,那么平台必将受到巨大的社会舆论和公众压力。届时,公众信任何在,品牌影响力何在。

笔者文笔不佳,所言或存偏颇,欢迎批评指正。


给各位推荐一个网站,感兴趣的可以看看:keepmeet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思考:网约车安全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