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第六章Part4

今天的本篇文章,作者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习惯;就是交流中要习惯性的反复向讲述者确认的一个反馈机制;否则很有可能会曲解讲述的意思,而在本篇中,作者用我们IT界一个非常普遍的了解HTTP的传递过程来解释

image.png

摘录

在这里,我们需要再着重讨论一下「接收者」。假设我们扮演的是沟通中的「接收者」,并且除了我们的「解码」过程外,其他的环节都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这样想:我们的「解码」结果不见得正确。所以,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往往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者说反馈机制。

同时,作者也分享了一种需要远远躲开的人,而避免浪费时间的情况:

摘录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沟通中的「接收者」使用的句型与刚刚使用的略微不同,他们说的是:

「那你的意思是……喽?!」

而后不等对方有所反应,就(群)起而攻之。这样的「接收者」—或者出于无心,因为他们不曾仔细研究沟通的过程,不知道还应该有一个「验证机制」存在才可以保证沟通的有效;或者居心叵测,利用对方表述中的漏洞;更有甚者,干脆使用「莫须有」的手段(这是一种逻辑谬误,叫做「稻草人谬误」)。

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讨论者」,还是干脆避开为好。就算他只是出于无心,也相当难办,因为我们没义务,更重要的是估计也没能力去改变他。进而,如若此人干脆就是居心叵测,我们哪里有时间继续与他纠缠下去呢?

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fallacy,也称「偷换概念」,是一种逻辑谬误。该谬误的使用者会用歪曲对手言论的方法攻击对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时间当朋友——第六章Par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