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中心——Zookeeper、Eureka孰优孰劣

IZONE肉粒真好看

最近在看Dubbo的源码和基本原理,看得我一脸懵逼、不知所以然。回忆起之前学习Spring Cloud的时候,也是同样的体会,可能这就是学习新知识、接触新领域的必经阶段吧。我觉得,学习新知识并不是“洗脑”学习,而是通过比较以往经验教训,对比加深理解,所以就挑了“注册中心”作为学习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去理解微服务架构,也是为了避免直接阅读调试源码容易带来的厌烦感。本篇文章参考了其他博主的文章,具体参考文章如下:

Spring Cloud:Zookeeper和Eureka的区别在哪?
对于注册中心,ZooKeeper、Eureka哪个更合适?

1、CAP原理

接触注册中心,需要事先了解下CAP原理,以下引用百度百科

CAP原则又称CAP定理,指的是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 Consistency(一致性)、 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三者不可得兼。

  • 一致性(C):在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备份,在同一时刻是否同样的值。(等同于所有节点访问同一份最新的数据副本)
  • 可用性(A):在集群中一部分节点故障后,集群整体是否还能响应客户端的读写请求。(对数据更新具备高可用性)
  • 分区容忍性(P):以实际效果而言,分区相当于对通信的时限要求。系统如果不能在时限内达成数据一致性,就意味着发生了分区的情况,必须就当前操作在C和A之间做出选择。

CAP原则的精髓就是要么AP,要么CP,要么AC,但是不存在CAP。Eureka遵循着AP原则,Zookeeper遵循着CP原则。对于分布式系统,分区容忍性是必须要实现的,所以一致性和可用性需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取舍。

2、Zookeeper

Zookeeper遵循CP,也就是说,无论何时Zookeeper的访问请求都要得到一致性的数据反馈,并且系统对网络分割具备容错性,但不能够保证每次服务访问请求的可用性。但要注意一点,Zookeeper不是强一致。举个例子,客户端A提交一个写操作,Zookeeper在超过半数节点操作成功后就可以返回,但如果客户端B同时发起读请求客户端A尚未同步到的节点,那么客户端B读取的就是A最新提交的数据。所以如果为了强一致,需要客户端B在发起读请求之前,先执行一下sync,与leader节点先同步数据再去读取客户端A的数据。

说到leader节点,这恰好是Zookeeper的一个缺点,当master节点因为网络故障与其他节点失去联系,其他节点会重新进行leader节点选举,如果恰巧选举时间过长,整个Zookeeper集群会处于瘫痪状态。就实际使用场景来说,涉及到数据存储的分布式环境,一致性(C)肯定是首选保证的,但作为服务注册中心,从服务发现角度去看,可用性(A)反而是首选。因为作为服务消费者,能消费才是最重要的。从这几年的双十一来看,AP确实优于CP。

3、Eureka

Eureka遵循的是AP原则。相较于Zookeeper的选举leader过程,Eureka采用Peer To Peer对等通信。是一种去中心化架构,没有master和slave区分,每一个Peer都是对等的。这种架构中,节点通过彼此互相注册来提高可用性,每个节点需要添加一个或多个有效的serviceUrl指向其他节点。

假设某个Eureka服务器宕机了,Eureka Client的请求会自动切换到新的Eureka Server节点,当宕机的服务器恢复后,Eureka会再次将其纳入服务器集群管理之中。当节点开始接受客户端请求时,所有操作都会进行节点复制操作,将请求复制到其他Eureka Server的所有节点中。

并且Eureka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在15mins内超过85%的节点都没有正常的ping心跳,那么Eureka就认定客户端和注册中心出现了网络故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 Eureka不再从注册列表中溢出,因为长时间没有收到ping心跳而应该过期的服务
  • Eureka仍然能够接受心服务的注册和查询请求,但不会被同步到其他节点上,也就是保证当前节点依然可用
  • 网络稳定后,当前实例新的注册信息将会被同步到其他节点中
    因此,相较于Zookeeper那样整个注册服务瘫痪,Eureka可以很好应对网络故障引发的部分节点失去联系的情况。

小结

理论上说,无论是从服务注册角度,还是网络故障处理角度,Eureka更适合做注册中心,但国内开发环境,大部分项目还会使用Zookeeper,主要还是因为集群还不够大,并且基本不会遇到充当注册中心的机器一半以上宕机的情况,综合考虑成本,Zookeeper使用也没什么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注册中心——Zookeeper、Eureka孰优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