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述原文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读了万卷书,结果没有记住的话,那可就相当于这“万里路”就白走了!但是要把书中的知识化为己用,光靠记忆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虽然做读书笔记很麻烦,但只有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之后的更多回报才是你应得的。
钱钟书先生就是做读书笔记比较出名的文化大师,据说他的读书笔记都是用麻袋来计数的,可见数目之多。但是钱钟书读过的书一般都会转手送给别人,自己则反复查看他写下的笔记,可以说钱钟书先生之后写出的《围城》、《管锥编》等著作,是和他的读书笔记有着直接关系的。
从钱钟书先生的事迹中,可以体会到读书笔记需要重视起来。不能流水账似的欺骗自己。读书笔记应该被视作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将来的不时之需提供便利。
不光是书本知识,人的灵感和感悟有时也就是灵光一闪,只有记下来才是真正的保存起来。将知识、灵感和感悟进行书面化的记录,即便有需要也唾手可得进行查阅。
通过不断的积累,并且按照个人的习惯喜好进行整理,自己的成就感也会愈加明显,读书也就更加的有意义。
写读书笔记显而易见的意义重大,但并不是什么“江湖绝学”,在这里介绍三个“窍门”:
1、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任何习惯的养成,其实都是逃离“舒适区”,什么是“舒适区”?它可以是不愿变化的状态,也可以是习以为常的嗜好,也可以是难以改变的习惯。
当你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地去做着同样的事情,不再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那么你的成长见识,将永远停留在原来的那块区域里。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
刚开始做读书笔记肯定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但是长期坚持,就慢慢像一日三餐一样,吃饭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读书笔记也是读书的一部分。
2、放大读书笔记的作用
所谓“放大”,其实就是要切实感受到读书笔记真的很有用。
当你在公司做工作总结时,同事们都大白话的交上去了,唯独你文采飞扬金句频出,领导另眼相看,这时候你一定会很欣慰你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现往往写下来的东西反而记得更清楚。
上学时,考试临近,经常翻阅的不是课本,反而是自己的笔记。
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方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每一次读书笔记起到作用,就跟网游的升级打怪一样,随着你的级别越来越高,你的对读书笔记的“网瘾”也会越来越重。当你回头去打“小怪”时,就会觉得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实际体会到读书笔记的用处,尤其是大用处之后,就会喜欢上做读书笔记这件事情。
3、找到自己记笔记的独特方式
读书笔记的内容肯定会越来越多,为了方便之后的查找、翻阅以及整理,就需要一开始遵守一些基本的笔记规范,以及记笔记的方法。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从网上搜索各种比较经典的笔记方法,比如:康奈尔笔记法,提纲笔记法,细微导图笔记法,彩色笔记法等等,既可以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几种综合使用。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按照各种笔记的经典格式或者方法,进行笔记联系。
但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眼光不一样,每个人的习惯也不一样,小到笔记本的材质大小,达到笔记的格式和整体风格。
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舒服的记笔记的方式,既可以增添几份乐趣,自己的读书笔记也会被视作自己的作品,从而珍视它。
A1联系经验
我自己的第一本读书笔记是在高中时候才有的,当时完全是为了应付语文老师的要求,在读书笔记的头几页我也只是做样子的抄了几首唐诗宋词做做样子,就再也没有在增加过新的内容。
但是,命运有时候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撩拨你一下。在之后的一次模拟测验中,当时的作文题目,恰巧跟我摘抄的一首宋词相当契合,于是我作文头一句中就把那首宋词中最火的两句写了上去。之后语文老师点名表扬,说作文开头以宋词点题,凝聚论点,不错不错。
从此之后,我特地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我看到金句、好段落必然摘抄,并且背诵,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把我那本笔记就满满当当得了。为我最后的高考作文分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A2规划运用
虽然高中读书笔记意外丢失,但是当时使用的一些笔记的方法也适用于当下,在结合如今的技术手段,我也在读书笔记方面有新的理解和方法:
1、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笔记本精美,利于经常翻阅,并且心情愉悦),用来摘抄精彩文章、金句、诗词。与高中时不同的是,我会在摘抄的旁边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我的一些感悟和思考,如果当时没有感悟那就先空着,以后再写。
2、在书本上开始使用彩色笔将一些金句画出来,方便再翻的时候阅读,一是提高效率,二是加深印象。
3、将读书笔记和书本上的金句,在空闲时候整理成为思维导图电子文档,既是重温读书笔记,也便于保存和以后的搜索查找。
4、利用微信、知乎、的收藏夹功能,收集好文章,等方便的时候放到印象笔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也是与日俱增,所以我们更需要细细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在知识的洪流中,汲取自己的知识。通过读书笔记,使我们真正的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且一步一个脚印。
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