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分享(二):盘古王庙

                                            文化旅行——每周一晚7:30群分享

                                                         第二期:九月十七日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是读行广州花都:盘古王庙

盘古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上古之神,他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创世者,而且我们民族的一切神话的源点,从盘古之后,有了女娲、伏羲以及之后的各种神话。创世神话在全世界各地方都有,比如古希腊神话、印度神话、古埃及神话、北欧神话等。


这期分享中我将从亲子阅读的角度,来分享这次读行。原因是,第一“行走”是体验式的感受过程,体验,是现代人特别喜欢,甚至是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单一的说教方法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这一点我是在组织了多久的读书会后发现的。

第二,旅行已经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我想几乎每一个家庭每年都会有旅行的计划。但是,普通的旅行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14年我们开始了第一期的读行:仁威祖庙,(专门供奉道教真武帝,始建于宋朝皇祐四年(1052年)此后,我们走过了葛洪道场罗浮山、岭南第一大儒陈白沙故居、南宋最后一个黄帝跳海的崖门海战场、五邑华侨博物馆、梅关古道、梁启超故居,惠州西湖等,这些地方都有极强的岭南文化气息,是历史,是窗口,也是我们与脚下这片土地建立某种关系的载体。

很多人可能生活在自己的故乡,或者在第二故乡生活很久,但是我们对自己故乡有多少了解?对正在生活的脚下土地又有多少了解呢?我们是否知道自己身上的基因?雪漠老师曾说,他对故土的了解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像看手上的掌纹一样,他通过读书和考察,跳出了地域,反看人与土地,土地与文化,文化与基因。这种思考的过程,可以说,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没有反思,便没有真正的了解。

那时,我们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迈出了脚步。所以,读行既符合了人的需求,又能够在行走中,升华自己。记得,16年广州下雪的那一天,上一场雪已是76年前。那天我们来到了岭南第一大儒陈白沙故居。你也许知道陈白沙,但是你无法捕捉他的生命气息。当我们进入故居之后,白沙先生再不是历史中的一个名字,而是顿然的鲜活起来。


当我们坐在贞节堂中时,仿佛回到了古时,感受到了当年学子们的读书状态。白沙先生曾在十年间闭关读书,不出关门,家人只在墙下的口出为他传送食物。在他的房间,有一个洗脚盆,为了战胜困倦,每到困时便以冷水洗脚。这种精神力量,直到今天仍然清晰地在我们的记忆中,每每想到白沙先生,便会赧然自己的懒惰。



雪漠老师也曾有这样一段生活,《一个人的西部》中写了很多。可见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成功的人,无非在是在这个过程中战胜并坚持下来,不成功的人,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是屈服了内心的软弱。

第三,读行中,家庭的所有成员受益。首先是家长受益,之后是孩子。上过雪漠写作课的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更好沟通,使孩子能更好的拥有七种能力的方法。其实,读行中就是非常好的沟通机会,可以刺激孩子的感受力、分析力、想像力等等。另外,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亲密关系很好的建立机会。现代人多少低头族,夫妻之间也没有什么交流,或者交流很少,很多人觉得另一半不了解自己,觉得孤独,那么这种文化旅行就是一个建立关系的契机。

第四,多年来,与书友一起走过的日子越来越多,在一座若大的城市里,有一群这样的人,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无论环境有多喧嚣,他们总能陪伴你,总能成为你心灵的力量。

在《白虎关》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写的是兰兰回娘家,与嫂子莹儿一起住的那几晚。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中,还能有这样一个人出现在另一个人的生命中,这是多么的温馨,与不可求。多少西部女子,来时是孤独的来,走时,是孤独的魂。这两个女子的相知,如同伦勃朗的古典油画一般,背景越黑暗,她们的相遇就越可贵,越难得。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西部,但事实上,孤独这个背景,每个都会有,而背景前面的画像,到底是怎样的,需要每个人自己来描绘。


那么,今天分享的盘古王庙,主要的方向是通过读书——读神话故事,行走——体验气息,建立亲子关系。首先,我先介绍一下盘古和盘古王庙。

其实,对于盘古的祭祀全国各地都有,如果画一张盘古地图,那么分布最多的地方的就是两广。这次我们去的,就是曾经被古时称为“南海盘古国”的所在地:盘古王庙。

对于盘古,不仅我们不陌生,我们的孩子也不陌生。如果你的孩子还不知道,我们本民族的上古神话,那么这是家长极需要补的课。

让我们用一组图片,先来温习我们的记忆。关于盘古生,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分天地,盘古垂化生......


《述异记》云: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

除此,还有另外一种故事,这个故事被记载在《黑暗传》。而这部《黑暗传》就是中国汉族首部创世史诗。很多人以为我们是没有创世史诗的,但事实上是的。我女儿在三年级时,老师曾选《黑暗传》的部分史诗,作为语文版块的内容。


《黑暗传》由神农架林区文化干部胡崇峻于1984年发现,曾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神农文化研究会主办、出版的《神农文荟》杂志创刊号首次发表了《黑暗传》的述评本和整理本,出版时间大约是1992年。在《黑暗传》中盘古不是第一位的,他上面还有一位师傅,名玄黄老祖。我觉得,大家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这是我们民族的神话源头。

无论盘古是第一神,还是第二神,后面的故事都差不多。所以,在全国都祭祀盘古的场所和仪式。我们此次到达的盘古王庙,也叫盘古神坛,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振兴村的盘古皇山麓盘古皇公园旅游景区内,建于1796年,也就是清朝嘉庆初年。


根据当地县志的记载,在明末清初之时,由于聚集在现近梯面一带的瑶族通报受到镇压,在当地广为传播的盘古信仰几乎一度消亡。直到清朝嘉庆初年,当地读书人邱毛松在狮岭一带神游,行至炉山(今盘古王山)半山腰,无意中发现这块盘古神碑,碑上正面刻着"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传说为瑶人逃亡时遗落。邱毛松于是在山腰搭起一座"盘古神坛",把这块盘古神碑供立其中,邱毛松将拾到神牌的农历八月十二定为盘古王诞日。


邱毛松每天在神坛施医救人,并四处游说让周围的人去参拜。于是,盘古神坛渐渐远近闻名,残存在汉化瑶族人当中的盘古信仰逐渐复活。盘古王由此在汉人中间的影响日益增大,最终形成了农历八月十二"盘古王诞"的大型民俗活动。

盘古王庙建筑物的特点:这是一座古典艺术建筑物,有12条石柱、4条坤旬木柱,共16柱,纵横各四条,平面分九格,代表九重天。

这座古庙规模不大,在今年的盘古诞后,将要进行扩建。庙中间供奉的是盘古,他手持开天斧,身上披着金黄的龙服,很是威武。在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气息,这也是盘古身上所载承的开辟天地的的勇气、力量,以及死去后化成自然,从生至死,将生命交付于一种使命,投入到一种无我的奉献中。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一点,盘古庙才会出现在全国各地。


在读行中,我们不仅可以为孩子讲解盘古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孩子从我们的身上看到,什么是对精神的敬畏,这就是熏染。熏染不是即得的结果,而是长时间的,在我们做好自己的过程,带给孩子的自然而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真与善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

盘古的身上,有许多可以激发孩子能力的地方。孩子与成人不同,他们完全可能把自己想像为盘古,如果盘古对他有足够的吸引力,家长也可以引导。当一个孩子想像自己盘古之时,盘古的力量和精神会在他的身上重新“再现”。这种“再现”起初是一种模仿,在模仿中,盘古的信息就会进入他的生命。神力、魔法、会变身,是所有的孩子的最爱。而盘古是最有力量的,他孩子会在角色中,无意识的唤醒自己的力量。

当孩子经常这样模仿神时,他的生命中就有了神的痕迹。如果家长在平时能够长期的为孩子讲述这些故事,孩子所得到的成长信息中,就会有另外一种选择:神是如何选择的?神是如何成为神的?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共同探讨,比如交流,你是如何看待盘古的?如何理解神话的?如何感受的?这些交流的话题,都不是普通随便的聊天,有心的父母会在这种问答中,发现自己的孩子,进而因才施教。太多的父母就是太不懂自己的孩子了,尊重孩子,发现孩子,顺其势而为,孩子的这棵小树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去年我们去了惠州的西湖公园,公园里有无数尊苏东坡的雕塑,当时我们就突然明白了,哪怕一个没有太多书的家庭,只要常到公园里,苏东坡也会在他们的心上留下一个很深的痕迹。如果,父母爱读书的时候,孩子就更容易在耳濡目染中,吸收苏东坡的力量,明白一个人何以为人,明白人该如何活着,明白在活着的过程中,走到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或多字路口,该如何选择。


真正的教育是无声无息的,是密密绵绵,是看不出的,犹如指甲、头发的生长。尊重孩子,尊重自己,让生命在这段路上,绽放得更精彩。谢谢大家!今天分享结束了,下周“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欢迎您与我们一起读行,一起来“说走就走”的“文化旅行”

请加群:读行天下——雪漠广州读书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化之旅分享(二):盘古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