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生 未完成》是否留有遗憾

文:是苔呀

于娟 《此生 未完成》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封面上只一句: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是疑问句。

但,沉重还是从心底涌了出来。


于娟~2009.12确诊癌,2011.4离开人世。女博士,复旦大学青年教师。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却查出了各种癌。有很多原因,内因与外因。详情可参照本书p47“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学术报告一章。内因最容易做出做出改变,却也最难。病痛没有找上门之前,谁也不会意识到熬夜、不运动、暴饮暴食的危害。人本来就是这样,易受即时快感的支配,所以抖音小视频可以一个接一个地刷,不觉间已是半夜。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夜作为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熬夜便也成了理所应当。外因,人们都会说这哪是我等凡人可以支配得了的。无疑,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但毛爷爷也说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不做,我不做,最后就是没人做。你做了,自然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改变从来都是由微小处出发。

      我见到的于娟是阳光的。即使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这阳光依旧灿烂。在确诊乳腺癌之后,一个男性亲戚知道她得了重病,发来短信说:“如果需要骨髓、肾脏器官什么的,我来捐!!”光头念给她听,她哈哈大笑说:“告诉他,我需要他捐乳房。”死亡和她咫尺相隔,她本可以,甚至沮丧也是理所应当。可她却依旧阳光不改,甚至将这段难以回首的记忆以一种不畏施的姿态写了出来,只期待能影响哪怕一个人。

      其实,简单点会很快乐。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其实,家属远远比病人更痛苦,因为病人的苦是肉苦,家属的苦却是心苦。病人生病了可以床上一躺眼睛一闭,而家属却要去扛山过海绞尽脑汁想办法跑路子,自己满肚子苦水还要强颜欢笑,自己已将郁闷的要撞墙还要去面对心情更加阴霾的病人,去做病人的心理辅导师。病人家属才是真的苦,才是真的伟大。这点,无论是在前年带妈妈检查身体还是今年爸爸车祸住院,都是深有感触的。尤其是今年,我人不在家,全是姐姐带着妈妈一人忙前忙后。所幸,我们是比较幸运的人。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最淳朴的心。很难想象一个农民伯伯(于娟妈妈的朋友)把一袋呱呱乱叫的癞蛤蟆从山东背到上海所要经历的一切,正如我们实在无法想象,蕴藏在朴实人滚烫体腔里那颗拼尽全力想让一个人活下去的良善之心,那种汹涌澎湃的质朴情感,用尽一生怕是也报答不尽的、任何的言语说出来也都是苍白的。

      可也是在这本书里我见到世间最黑的心。陈圆圆(于娟曾经的病友)她们都曾在渡同一条河,寒冷刺骨水流湍急,陈圆圆是蹚过这条河的前人,而于娟、刘姐姐、金伯伯这些人甚至还有更多的人,在几乎没顶的刺骨河水里恳请已经在河对岸的她伸手拉一把,哪怕不拉,给指引条明路也是好的。怎么敢、怎么能、又怎么肯把她想成搜刮完河水里挣扎的他们身上最后的东西,然后一掌按住他们的头,把他们打入河底的人。这个世间,不能不会也不应该有这样的人心。 一个从鬼门关回来的人,看待一个曾经的自己怎么狠得下心来,亲自打开那扇门,把曾经的自己推进去?为啥有些人身体部件都是健康的,却惟独坏了良心。

ps:在这段于娟等人受骗的经历中,我想说人但凡有欲望,就会辨识不清真相,就会误判,就会被骗。哪怕这种欲望,仅仅是求生。但你不能说:但凡有点思想、理智,就能识清这是一个骗局。你置身其中,家人能活下去是你所要追求的唯一。这时候,无论是谁说什么,哪怕只是一丝希望,你都会或者是说你愿意选择相信、不得不选择相信。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最真的情。不止于娟与光头,还有刘姐和张哥。刘姐一病四年,巨大的经济压力,活生生把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二级厨师逼成了一个高素质高科技的纳米吸波材料企业家。这就是有些人一直追求的所谓机遇,有人能把灾难变成转机,有人会把转机变成灾难。不离不弃已是难得,更难得是将苦难转化为动力。尽管我相信,张哥宁愿不要有这次机会。

      人之一生,犹如赶路,背负行囊马不停蹄,从起点到终点,从生到死,奔波忙碌中也遇人无数。能有缘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缘分和幸事。然而人生的残酷在于,绝少或者没有人能一路相陪。但依旧要记得不辜负自己的每天一箪食,这样才不辜负每天想和你一箪食一瓢饮的家人。

        最后,很认同的书中的一句话: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花鸟虫鱼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礼立是忠义魂,此间要参透的,是高尚悲悯的人性,矜贵持重的品行,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和追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此生 未完成》是否留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