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2020年挑选关键词,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什么?也许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词会是新冠肺炎或者是传染病。这一场全球蔓延的疾病,让我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变得跟以往不一样。
古往今来疾病的大流行,往往会对社会重大的影响。在若泽·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中,失明变成了一种传染病,得病的人眼前一片白色,就像是浸泡在牛奶海中一样。一开始是一个开车的男人在信号灯前突然失明了,紧接着送他回家的偷车贼,帮他看病眼科医生,带墨镜的姑娘,戴眼罩的老头等都相继陷入到白色牛奶海之中。当局为了控制传染病的进一步蔓延,将失明的人都关到废弃的精神病院中。
但是随着疫情进一步蔓延,精神病院墙内墙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社会格局完全被打破,生存成为了所有幸存者的唯一目的,人性深处的黑暗被激发,一切都如此疯狂。人们住在肮脏破败的环境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书中唯一一个没有失明的人是医生的妻子,她看眼看着人们渐渐地丧失了基本的尊严,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一点点地被打破。
书中的一些情节,甚至让我想起了美剧《行尸走肉》,所有的人,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看到食物就像丧尸看见活人一般疯狂,被一股深深的绝望所包围着。
1
当局对待失明症的态度,直接决定了疾病的走向
一般来说,隔离患病的人,是控制传染病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当局仅仅是想把所有失明的人关起来,并让他们自生自灭。
“他们知道,今天上午团长在军营说过,盲人的问题只能靠把他们全都从肉体上消灭来解决,包括已经失明和必将失明的人,无须假惺惺地考虑什么人道主义。
团长的话与切除坏死的肢体以拯救生命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解释说,狗死了,它的狂犬病自然就治好了。”
对于那些决策人来说,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就是将他们关起来,让他们自然死去,人死了,疾病也就不复存在了,也就能够迎接战胜疾病的胜利。
借着全面保护公众之名,政府将最先患病的人带到废弃的精神病院,并希望所有公民表现出爱国之心,与政府配合。
如何配合呢?
刚刚患上白色眼疾的人,还不能适应盲人的生活,对精神病院中的设施完全没有了解,不知道厕所在哪,不知道怎么去洗澡,如何洗衣洗漱,没有任何的人员对他们如何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进行任何有用的指引,他们明显没有被当成人去对待。
不但没有指引,要求却很多,其中的几条特别野蛮,让人印象极其深刻:
只要在事先未获允许的情况下离开所在的大楼意味着立即被击毙;
如若发生火灾,不论是偶然起火还是有人故意纵火,消防人员皆不予救援;
如若内部出现疾病骚乱或者殴斗,住宿者不应指望任何外界介入;
如若有人死亡,不论死因为何,均由住宿者在围栅旁掩埋尸体,不举行任何仪式;
总结起来就是“你们自生自灭吧,你们的所有问题都是你们自己的问题,不要指望有任何的帮助,远离没有失明的世界就是你们最大的贡献。
直到失明的人数越来越多,政府无法找到足够的场所让所有失明的人都隔离起来之后,政府才决定号召相关的医学专家去商讨治疗疾病的对策。
但一切,为时已晚,局势已经失控,整个城市都陷入到一片白色牛奶海之中了。政府一开始的冷酷无情,为后面盲人们弱肉强食、恶性竞争埋下了伏笔。
2
自身对待失明态度,决定了人会否向动物转变?
当局没有给隔离在精神病院的人任何一些人道主义上的帮助,他们对于生活的转变无所适从,简而言之,他们失去了视力的同时也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
“如果没有人去帮助,这些盲人不久就会变成动物,更糟糕的是变成失明的动物。”医生的妻子面对着到处都是的垃圾、粪便与肮脏的躯体时这样说道。
在当局的无形引导之下,废弃的精神病院成为了盲人们的修罗场。被拉到精神病院隔离的人数越来越多,而食物却越来越紧缺,最终新来的一群盲人控制了食物,一开始他们要求用财物去换取食物,其他盲人万般不情愿,但也抵不过饥饿的折磨,他们屈服了;后来控制食物的一群盲人要求用女人去交换食物,他们也屈服了。
抛弃了尊严与道德,换来的是只能勉强果腹的食物,但这也够了,生存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当人不再受法律与道德的约束,只讲究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人与动物之间还有什么区别呢?而当人类丧失了人性之后,往往却比动物更加无情与恐怖。
没有失明的医生妻子,目睹着人们从人向动物的转变,她甚至希望自己也像其他人一样瞎掉,这样她就不必看见这些从来想象不到的可怕场面。
即使后面他们走出了精神病院,那也只是开启了新的绝望,因为里面与外面并没有差别,一样的到处都是找寻食物的盲人,充满了垃圾与粪便的街道,弥漫着腐败酸臭的气味。
“如果我们不能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那么至少应当尽一切努力不要像动物一样生活。”
这句话,始终支撑着她,她带领着她所在的小宿舍一行七人,行走在脏乱不堪的街道上,寻找着下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即使他们看不见,她也帮大家搭配着衣服,寻找食物,使大家不至于过上动物一样的生活。
动物只管生存,其他都不重要,而如果人类抛下了道德,其实也与动物无异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无法得到满足,要求人人表现得像圣人确实是天荒夜谈,但至少不要泯灭所有的人性,让自己沦为一头残忍的野兽。
3
特殊的写作方式
本文只有三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分号,而在原作中,就只有逗号,句号。作者萨拉马戈喜欢用大段的文字,再加上不太符合我们日常习惯的语句划分,一开始读起来会有点吃力,但习惯之后会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魅力。
此外,整篇小说中都没有出现一个人名,全部用他们身上最明显的特征进行代指,偷车的人,戴眼罩的老头,医生的妻子等等,其实比起长长的人名,我更习惯这样的代指,因为在阅读的时候记不住名字,我们也会用这样符号化的方式去记住。
而在本书中不使用名字有另一层意思,当失明之后,一切的特征都不再重要。
我们离开世界太远了,过不了多久就会不知道自己是谁,连叫什么名字也记不清楚说不出来了,对我们来说,名字有什么用呢,有什么用呢,没有哪一条狗是通过人们给起的名字认出和认识另一条狗的,它们通过气味确认自己和其他狗的身份。
在这里,我们是另一种狗,通过吠叫和说话声互相认识,而其他方面,长相、头发和皮肤的颜色,统统没有用,仿佛不存在。
4
写在最后
若泽·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描绘了一个被瘟疫笼罩的悲惨世界,在这个被白色牛奶海所淹没的世界中,仿佛一夜间退回成原始社会,弥漫着无边无际的绝望。但绝望之中也有着一丝丝希望的曙光,那就是医生的妻子,一个普通的妇女,用她的坚忍与爱心,带领着一行人,相对来说较为有尊严地活着。
书中的最后,人们突然之间又恢复了视力,重见光明,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医生的妻子绝望地垂下眼帘,她说现在轮到她要失明了。
也许正如医生的妻子所说:
“我想我们没有失明,我想我们现在是盲人;能看得见的盲人;能看但又看不见的盲人。”
我想,只有去看,去仔细观察,去思考,才能真正地破除心理上的盲吧~